APP下载

新形势下境外港口项目开发模式的特点和分类

2021-11-24董晓伟姚翔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珠江水运 2021年10期
关键词:港口企业

◎董晓伟 姚翔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案例简述

1.1 亚洲某国深水港+经济特区项目

亚洲某国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毗邻国际主航线具有开发集装箱中转业务的条件。同时,该国与我国西南边境接壤,可依托我国西南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展跨境贸易,进一步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但该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政无法支持大型综合项目开发,同时项目建设、运营的管理能力不足,需依托国际资金和专业开发商的支持。2014年,该国政府以BOT模式面向国际承包商公开招标,招标内容包括新建工业园区、大型深水集装箱港口及相关配套。

1.2 东非某国老港改扩建项目

非洲某国港口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包括12个多用途泊位,由于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码头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有可能造成运营事故。该港口辐射范围包含东非内陆多个国家,港口运输量处于饱和状态,在2014年货运量达到了1410万吨。因该港口的开发有充足的运量保证,获得了世界银行的资金支持。2016年业主公开招标,招标内容包含码头的改、扩建设计、施工,这种模式为常见的DB模式。同时,该国在某一海岛有小型港口,码头容量较小,且靠近城市中心,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希望在该港口建立一个6万吨集装箱泊位。我国企业与业主就该港口的共同开发达成了一致意见,由该国政府提供主权担保,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85%优惠贷款,剩余部分由业主和我国企业共同提供,同时该企业将享有该港口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项目内容包含融资、采购、设计、建设、运营等。

2.新形势下境外港口项目开发模式特点

2.1 港口产业链型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港口项目的开发也在不断向上下游延申,呈现出典型的港口产业链型特点。在过去,港口码头只停留于承担货运功能,一般以集装箱、多用途码头为主,而由于产业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带动,逐渐构建了港、产、城“三位一体”的格局,出现了诸多新型港口综合体项目,比如港口+经济特区、石油补给服务基地、牲畜配套屠宰厂加工区、船舶修造基地等。

2.2 系统性特点

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较落后,区域联通不畅制约经济发展,区域互联互通成为破除经济发展受制约的途径,境外港口项目开发因而呈现出系统性的特点。非州及部分亚洲、拉美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地区之间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贸易与物资交流遭受了一定的制约,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需系统性解决联通问题,达到延伸港口辐射范围、降低资源市场化配置成本的目的,而非传统的以港口拉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对此,需开发“海陆空”整体基础设施,也因此造就了包括水陆联运、内湖水运、空港、港铁等具有系统性特点的项目。

2.3 投资性特点

以往企业走出去以工程承包为主,近几年,政府鼓励基于市场行为的境外投资,同时企业因发展升级的内生需要而主动扩大境外投资,因而具有投资性特点的海外港口项目越来越多,并对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我国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包括南亚地区合作联盟、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轮谈等,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境外港口投资机会。同时,市场准入限制条件的要求、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或主动或被动地促成了港口项目的形成。这就要求企业在参与境外港口项目时调整策略。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加大资源勘探与开发力度,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促成了具有投资属性的港口项目。例如由本地政府负责矿产资源地开发,我国企业负责接收并在国内市场进行分销、加工,促成了PPP模式的资源出运码头项目投资。

3.新形势下境外港口项目开发模式分类及特点

港口是开展跨境多式联运和物流系统的关键点,项目开发模式因国情、项目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梳理境外港口项目案例,依据开展模式、资金来源将境外港口项目开发模式分为以下几类:

(1)普通现汇项目。其资金来源较简单,为业主通过自身渠道筹得资金,承包商仅需参与到投、议标及项目建设的过程,无需参与到资金的筹措过程中。例如DB、EPC等。

(2)多边金融机构资助的现汇项目。属于现汇项目范畴,但资金由业主向多变金融机构筹措。一般这类项目能获得的资金支持较少,故项目规模相对不大。这些项目需遵循经多边金融机构同意的招、投标程序,对合规要求高,部分有短名单要求,且对欧、美企业友好。

(3)中国资金支持的融资项目。我国企业参与的境外港口项目大多位于亚非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业主大多资金不足,需企业自带资或提供融资渠道。一方面,欧、美资银行融资门槛较高且对我国企业“不友好”;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国际化较晚,与欧、美资银行合作较少,因此在开发此类项目时大多依赖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此类项目,我国企业参与到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筹措过程中,但无需企业提供资产或资信担保,更多的是提供融资渠道,并配合业主、银行完成相关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类项目归为EPC+F。

(4)对于投资类项目,我国企业参与到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筹措过程中,并占用企业的资产或资信。一般需我国企业与境政府机构及/或合作伙伴首先成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的名义申请贷款。对于港口类项目,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承包商享有固定时间的码头特许经营权,在这期间承包商通过运营码头实现收益,一般包括PPP、BOT、FDI等模式。

4.境外项目开发存在的难点

由于境外的营商环境、政治法规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尽相同,我国企业在开发境外项目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1)合作开发融资瓶颈。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开发需大量资金支持,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国家普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我国仅与部分国家达成融资框架协议,融资渠道较单一且融资条件严格,一般需主权担保或次主权担保。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是需要各方共同研究的课题。

(2)制度和政策障碍。不同国家在法制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不透明现象,同时各部门间缺乏协调,导致对法律解读不一致,增加了我国企业在境外项目开发上的成本支出。

(3)文化差异。各国风俗文化差异较大,在项目的谈判、建设、运营过程中,如何规避文化差异、避免对项目造成负面影响并赢得本地的支持一直是普遍讨论的话题。虽然属地化是解决文化差异的重要和常规渠道,但不同企业对属地化的做法不一,属地化的程度和范围仍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社会责任与舆论宣传。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增强,更加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尤其部分媒体刻意进行片面报道,抹黑中国和中国企业,煽动舆论,从而达到政治意图。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尤其是央企、国企在境外港口项目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

(5)地方保护。不同国家为保护本地企业或产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政策,如惩罚性关税、针对非居民企业的税收政策而造成境外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针对居民企业的评标优惠政策、地方保护性质的劳动法及签证配额设定、针对外资背景企业的税务稽核等,这些地方保护都对我国企业在本地的经营、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5.结语

当前,我国对海外港口项目经营策划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项目实施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境外的港口项目开发模式体现出港口产业链型、系统性等特点,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同,境外港口项目开发模式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国企业在境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鉴于此,要加大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针对所在国国情和项目的特点提供解决方案,提升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港口企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企业
企业
我国港口首次实现LNG“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港口上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