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道德情怀 实现铸魂育人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中学思政教育问题研究

2021-11-24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侯伟华

中学政史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思政道德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侯伟华

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渗透到思政课堂教学中,不仅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会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笔者在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中学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

中国传统道德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精华,是民族个性和思想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构成中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道德会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精髓,并且提出创新性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和拓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

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传统道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精髓,中学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对传统道德的学习会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了解了道德标准就会在实践中塑造行为,促进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发扬。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

1.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思政教育衔接效率低。

在目前的思政教育中,有些教师会融入一些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但是融入的方式有时过于机械化,并没有深入全面地考查传统理念、社会背景、实际内涵和阶级立场等,只是单纯地把传统道德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机械化的融合使学生对其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对传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传统教学方法使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教学效果差。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时,往往通过传统知识讲解及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生硬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受到优秀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真正地内化于心,很难外化于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融合过程脱离中学生的生活经验。

思政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知识时,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没有与实际相结合,重理论,轻实践。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而且不间断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素质,践行传统道德。

三、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堂的有效策略

1.探寻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并且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寻找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究思政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释、介绍、讲解故事及案例分析等不同方式来融入传统道德教育,找到传统道德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教师通过恰当的衔接和自然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觉性,进而自然而然地将传统道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教师要把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作为优秀的教学资源渗透到教学中,发挥资源优势,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体会和感悟中理解知识,明确其中包含的道德思想和人格品性,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产生。教师要带着敬畏的情感来引导学生,发现契合点,避免恶搞、重构,鼓励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传统道德的精华,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思政课堂上,教师也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融入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道德教育热情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创新,积极实践,可以利用课堂演讲、主题讲座,或艺术展览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来思考,鼓励学生探究,促进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深刻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融入歌唱、表演、演讲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形式丰富课堂,点缀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参与课堂。

3.努力将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学习了传统道德后,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指导和教育学生,还要在课下引导和点拨学生,鼓励学生将传统道德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接受它、感受它、体会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借助传统道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不仅要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传统道德,还要在生活中渗透,在生活中实践,组织学生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艺术讲座、调研报告会等,尤其是关于国学经典的报告会,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接受传统道德教育,实现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日子,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感受传统道德。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龙舟比赛,组织学生包粽子、采艾蒿等,让学生在节日活动中,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还可以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组织学生登高,或慰问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不同的活动,学生会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提高自身修养。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会深化学生对传统道德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知能力,在实践中内化传统道德,提高认识,真正把握传统道德的宗旨,做一个高尚的人。

总之,教师认识到了传统道德的魅力和价值,就会在教学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传统道德学习中,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深化学生的体会和认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借助恰当的方式来传播和渗透传统道德,让学生可以感知道德,认识道德,在行动中践行道德。教师就是要通过思政课堂上的传统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进而实现铸魂育人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思政道德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