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佑通宝元末风云

2021-11-23白守爱

中国收藏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通宝天佑平江

白守爱

“天佑”一词有着庇护、保佑之意。而在古代流通钱币中也有以之命名者,它就是元末时期的“天佑通宝”。

元朝末年,朝纲不振,群雄纷起,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各地起义军多铸有钱币,其中不少铜质精良、书法隽逸、工艺精湛。这当中天佑通宝的铸造,就指向了一位风云人物——张士诚。

天佑通寶背一直径:25.21毫米厚度:2.06毫米重量:5.06克

张士诚其人

张士诚生于元明之际,其小字九四,是江苏泰州白驹场人。他们兄弟四人以操舟运盐为生,兼营私贩。其中张士诚在群辈中很有威望。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等18名盐工每人操着一根扁担,在江苏泰州起义。同年三月攻陷泰州,五月攻破高邮。次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立政权,自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祐。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五月间,元朝政府设法招安张士诚,无果。至正十六年(1356年)正月,张士诚的三弟张士德攻取常州、熟州。2月,张士德率大军抵平江(即今天的苏州),据平江路以承天寺为府,改平江为隆平郡。3月,张士诚自高邮进驻平江,以承天寺万岁阁为宫室,建大周政权。

天佑通宝背贰直径:29.55毫米厚度:2.12毫米重量:5.84克

他随即设立了省院六部、百司,以阴阳术人李行素为丞相;三弟张士德为平章,提调各郡军马;蒋辉为右丞,据内省理庶务;潘元明为左丞,镇吴兴;史文炳为枢密院同知,镇松江;又以锻工出身的周仁为隆平郡太守。他还开弘文馆招学士,拥有了一片江南的财赋之地。

至正十七年(1357年)8月,张士诚数次为当时据金陵称“吴国公”的朱元璋所窘,于是降元,被拜为太尉,并将隆平府恢复为平江府,以吴夫差宫为王府。其每年向元大都输送十几万担漕粮,元朝政府则以御酒相赐。对于这种关系,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曾赋诗道:“江南处处烽烟起,海上每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帮助元朝灭韩林儿、刘福通的宋军,随后以此要挟元朝封予王爵,被拒绝。9月,他又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称吴王,自此停止了向元大都输送漕粮。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12月,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率军围困平江,逼迫张士诚投降,张士诚拒不接受。双方战斗十几个月后,1367年9月,徐达攻破平江城,张士诚被俘身亡,时年47岁。他的死是元明之际的一件公案,有自缢、绝食、御毙、弓弦扼喉而亡等多种说法。

铸行天佑通宝

当年进驻平江建立大周政权时,张士诚改至正十六年为天佑三年,开始毁铜佛像铸钱。这与元代文学家陶宗仪《辍耕录》中“张士诚据以为宫,佛像悉毁坏,铜观音铸为钱”的记载一致。

至正十六年(1356年)3月到次年8月间,他铸行了天佑通宝小平光背。可能仅仅只是试铸,铸行时间很短,这也是天佑通宝光背钱极其罕见的原因。

天佑通宝背叁直径:34.12毫米厚度:2.43毫米重量:9.03克

后来在降元期间,张士诚趁机扩张占地;再到叛元自立、在平江称吴王的这段时间,他长期居于平江府,修复“西湖书院”,举办乡试,以“好养士”著称。

鉴于这个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为恢复经济发展,解决市场货币供应和起义军财政困难,他铸造了背一、贰、叁、伍这四种记值的天佑通宝钱。

这四种记值的天佑通宝正面皆为楷书,对读,书体劲美;背面为篆书;广穿,制作规整。这种面文楷书、背文篆书的钱文特征,与至正通宝的面文楷书、背八思巴文的钱文风格十分接近,故有“仿至正钱风格”的说法。

天佑通宝背五直径:41.06毫米厚度:3.15毫米重量:14.87克

其中有用意

王荫嘉先生在《吴王张士诚天佑通宝钱》一文中写道:“周伯琦尝书至正钱文,结体严正,有声于世。今案伯琦居吴起自天佑四年(至正十七年8月,元遣参知政事周伯琦等至平江),已在铸钱之后。而钱文则流丽超逸,或出饶介、张羽之流。幕文纪值,却作篆体,系仿元钱蒙文之制。当时习尚,一钱二体,实非创格。”

天佑通宝钱文统一,钱制完整,形成了完整的钱币套系。从钱币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不但有利于其流通使用,也有助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对于张士诚本人来说,通过仿至正通宝钱,将其起义称王的抱负和降元称臣的用意巧妙结合起来,他也由此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起义军首领。

由于天佑通宝钱的铸行时间短,再加上明初太祖朱元璋的搜缴销熔,致使现存传世品数量稀少,因此为历代泉家所钟爱。尤以背“贰”的天佑通宝,是如今藏家梦寐以求的古钱珍品。

据古钱学者关汉亨在《中华珍泉追踪录》记载,民国时期,集得天佑折二钱者就有郑家相、张叔驯、王荫嘉、丁福保、罗伯昭、诸葛韵生、戴葆庭、李荫轩、房中道等泉家。

虽然张士诚所经历的历史大剧早已落幕,但通过天佑通宝,我们还是可以对那段惊心动魄感知一二,这就是收藏与文化的乐趣。

猜你喜欢

通宝天佑平江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毛泽东为何特别关注平江惨案
万灶炊烟 “花”下相逢
游平江路
“平江晒书节”开启“24小时”不打烊
天佑中华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