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亚平:探索浩瀚苍穹 逐梦星辰大海

2021-11-23邱晨辉

科学之友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乘组亚平飞天

邱晨辉

“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18年前,一颗“飞天”的种子在女飞行员王亚平的心里种下。

那是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千年飞天之梦,世界瞩目、举国同庆。当时只有23岁的王亚平,同样坐在电视机前关注这一历史时刻,她脑海里一个小火苗“腾”地被点亮了:“中国现在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如果可能,我要做那个向太空挑战的人。”

2010年,王亚平如愿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加入航天员队伍之后,她才发现光鲜灿烂的时刻只是惊鸿一瞥,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准备飞行和飞行两种状态,更多的是面对数十年如一日的枯燥训练和一次次严酷的挑选。

初次接触离心机训练,她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游乐场惊险刺激的过山车,过载只不过是自身体重的两三倍,而航天员的超重训练,承受的压力要达到自身体重的8倍。每次训练,随着过载的增强和过载受力方向的变化,王亚平的脸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引力而严重变形,眼泪控制不住地向外流。短短几十秒的训练时间,每次都像几个小时一样令人难熬,但她从不去按下手边那个红色的暂停按键。

虽说和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但王亚平认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航天员是女性就降低门槛。

在救生训练中,不管在野兽出没的叢林,还是风沙漫天的沙漠,或是大浪滔天的海洋,她都能从容面对;在体能强化训练中,3 000米考核,她比满分标准还提前了3分钟。

在颇具挑战性的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王亚平身着水下服,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不断调整身体姿态,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持续水下工作五六个小时,饿了只能忍着,痒了痛了没法挠。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

“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王亚平说。

“成为航天员后,我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王亚平还学会了理发等生活技能,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飞天前亮相的发型都是她帮忙修剪的。

“女儿让我去太空给她摘星星”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04分,在远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身着蔚蓝色舱内工作服的王亚平,如美人鱼般轻轻一跃,向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为全国8万余所中学的6 000余万名师生开展太空授课。

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3人配合,在大约40分钟内,先后顺利展示了质量测量演示、单摆运动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并通过天地连线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那堂太空授课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与8年前执行任务不同的是,这次飞天,她的内心有了一个最大的牵挂——5岁半的女儿。

现在是女儿最依恋妈妈的年纪,王亚平要和女儿分别半年。她时常想:半年后会是怎样?女儿跟自己的关系会不会生疏?这两年,王亚平入选乘组备战任务,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中反复被隔离,经常回不了家。女儿想妈妈想得直哭,也只能隔着栅栏远远地看一眼。

在2021年10月15日晚的出征仪式上,人群的欢呼声中,王亚平的女儿一直喊着“妈妈加油”。半年有多长?幼小的女儿并没有概念。她答应女儿要从太空“摘很多星星”回来,送给她的同学们。

“人们常说飞行是不确定的艺术,但对于我们的航天员来说,都将由我们在天上的表现最终确定。我也期待着能够再次飞上太空,去继续圆自己的飞天梦,享受失重的那种神奇和美妙,也能再次在太空回望我们美丽的地球,在我们的中国空间站和大家一起迎新年,过不一样的除夕。” 王亚平说。

猜你喜欢

乘组亚平飞天
罗智敏
天舟二号·对接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已选定
“飞天屁股”重返蓝天
平抛运动潜能知识测试题
机械能潜能知识训练试题
酒坛飞天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