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分析

2021-11-23叶礼萍

商品与质量 2021年39期
关键词:测温体积裂缝

叶礼萍

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萍乡 337000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技术水平也不断创新和优化,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等层出不穷,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低层到如今的高层。而民用建筑地下室是民用建筑最基本的结构,帮助居民扩展使用空间,其质量甚至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居住体验。探究民用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具有特殊意义,混凝土强度较高,同时能够更好地抵抗渗水、暴晒等带来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否则会出现裂缝问题。因此对混凝土裂缝技术进行探究和控制,对建筑物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1 概述与特点

1.1 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在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由于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便利性,它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发展应用建筑技术用来稳定建筑基础设施。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自身体积和重量较大较高,施工难度将相对较高,并且总施工厚度将相对较大。必须使用科学的工艺技术确保连续浇注能够稳定,并充分控制好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剂量。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受自身体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的水合作用热量比较大,热量无法及时蒸发,导致其混凝土开始固化,混凝土的温度会迅速升高,产生水分流失的严重问题,导致裂缝问题对建筑物的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建筑物发生这种问题,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应该有必要制定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理方案,做好施工进度过程中混凝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以便于提高建筑物的完整性并减少建筑物裂缝的发生[1]。

1.2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指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及施工时需要特点注意控制好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值、水化热、裂缝问题的混凝土结构。

(1)具有体积大、截面积大的特点,传热、散热性能较差,浇筑施工的时候产生的水化热量大,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时,易出现变形、结构裂缝问题。

(2)混凝土材料一般由水泥、沙料、石料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如果混凝土材料选用、材料配合比、拌制不合理,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需要综合分析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施工环境和标准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施工过程的要求严格,施工技术、设备、操作规范要求高,浇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大,需要对其进行系统规划安排,科学设计施工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标准化的进行浇筑施工,做到连续浇筑。

(4)水泥化热、混凝土收缩等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后期养护要求高,需要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管理一系列的工作,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2 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点

2.1 施工前期的准备

由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包含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全面的施工准备工作,从而保证工程施工项目和质量的有效提升[2]。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以及了解。由于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是比较大的,周边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因此在建筑内部不同结构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兼顾这一方面的因素,从而保证实际施工效果提高。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结构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并且还要严格的检查材料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材料中主要包含的是水泥或者是砂石等等,相关施工人员需要保证各个施工材料能够满足相关的标准以及要求。在购买和选择材料时,需要对厂家的信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还要明确原材料的生产日期,对包装进行科学性的检查,在对这些材料确认无误之后才可以投入到现场中进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做好数据的搜集和记录工作,从而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地控制每一份材料的质量。同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工作的重视程度,一定要严格的控制搅拌的时间,以及外加剂添入的量,精准性的计算出骨料和水泥的使用量,从而防止在材料中出现较大的问题和偏差,给最终混凝土施工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2.2 拌制与运输

混凝土搅拌作业时,需要专人负责投放料,严格控制各类材料的投放量,减少投料比例失衡带来的裂纹问题。在拌和工作之前、材料进场之后,需要多次测量砂石含水量,分析砂石质量对混凝土的影响,综合多项指标将混凝土搅拌作业所需要的水量比重计算出来,为拌制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在拌制时应该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综合试验。其次,开展混凝土搅拌工序时,应该确定拌制的具体时间,一般而言,延长拌制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min-20min,这样可以减少拌合物不充分的现象,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3]。

2.3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是工程中的重要基础施工材料,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掌握,以此来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具体浇筑时,相关施工人员通常可以采取全面、斜面以及分段等分层方法。首先,全面分层。此种浇筑方式由于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适合在平面较小的结构当中进行浇注。在对这种浇筑方式进行应用时,需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对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其次,分段分层。此种浇筑方式可以将浇筑面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浇筑。在对这种浇筑方式进行应用时,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有效浇筑,从而完美结合混凝土接触面。最后,斜面分层。该种浇筑方式主要适合在结构长度超出厚度3倍的结构当中进行应用,在具体进行浇筑时需要对混凝土振捣顺序进行控制,从而使混凝土浇筑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4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主要有两种,第一,全面分层建筑,这种方法就是按照每一层来进行浇筑,上一层完成后,才能够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并且确保其间隔时间合理,要保证每一层的混凝土还没有凝结的时候,就进行下一层浇筑,利用这个方法完成整个混凝土的浇筑。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建筑结构并不大的建筑工程。第二,斜面分层浇筑。这种浇筑方法主要适用于建筑结构的长度是厚度的3倍,在浇筑过程中从下向上开始浇筑。第三,分段分层浇筑。这种方法则是从底部开始浇筑,然后间隔一段距离后再对第二层进行浇筑,逐渐浇筑其他层。等待全部浇筑完成后其第一层的混凝土还没有凝结。

2.5 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振捣工作时,需要严格地按照施工的要求和标准来提升实际工作的效率,并且还要严格地控制水灰比合理地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在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性的振捣,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在振捣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振捣的深度和震荡时间,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由于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在当前建筑工程中通常都是通过泵送来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从而使得大体积混凝土能够满足相关的标准以及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少气泡的产生,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有效了解和认识,严格地按照施工的流程来开展日常的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果。

2.6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应做好养护工作,准确把握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和管理的要点,以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材料需要避光存放,减少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浇筑施工后,采用麻袋、塑料薄膜、草袋等覆盖,起到一定的保湿保温作用;夏季施工时,需要定期做好洒水工作,减少热胀冷缩造成的裂缝问题。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养护,且养护的时间最好不少于14d,以保证工程项目拥有良好的质量。混凝土养护工作可使用适量的养护剂,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水化热,以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空隙的现象,增强混凝土工程的防渗透性能、防冻害性能。此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采用适合的技术和方法,做好施工缝处理工作。

3 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3.1 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反应是产生裂缝的直接原因,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必须在施工当中做好混凝土测温工作。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测温相关规定,本工程以建筑电子仪为监测设备进行温度测量,该设备能够更直观、更迅速地显示出构件的被测温度。一般选择混凝土浇筑体中有代表性的部位作为监测点,按照平面分层的方式布设温度监测点。本工程每条测试轴线上,共设4处温度监测点位。在测温点深度方面,测温点最深点深度应与混凝土底板底保持50mm的距离,测温点中点的深度为混凝土底板厚度的1/2,且测温点最浅点深度与混凝土底板面相距50mm。根据测量结果可见,混凝土内外温差在12℃,满足规定要求≤15℃,可停止测温。

3.2 增强钢筋混凝土抗拉能力

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与混凝土拉伸极限强度有关,而拉伸极限又与配筋率有所关联。所以为了避免裂缝问题则需要使用抗变形钢筋,能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更好地抵抗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在侧壁上还需要使用水平钢筋,对混凝土面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侧壁受到上下板的约束导致混凝土膨胀和收缩表现不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置水平暗梁提高整体的抗拉能力,能够有效避免裂缝问题出现。墙柱连接位置设置附加筋,长度约1600mm-2100mm,钢筋总面积不变,选择直径较小的钢筋。

3.3 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开始施工前,相应的施工人员就应该和设计人员做好交接,并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对其进行施工。相应的管理人员在这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出现问题,那么就需要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解决,保证不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在完成施工后,施工人员还需要及时检查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在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够用于建筑工程中[4]。

3.4 提高现场施工质量

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提高现场施工质量基本条件。监督混凝土建筑工程传统的方法通常是使用体力劳动监督即人工监督,而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生实际问题通常需要进行上报,要求将问题进行说明,然后相关管理部门再给出解决方案。这种管理模式逐渐呈现落后的局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效率不高。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优化现场监督和管理模式十分重要,需要引入现代治理模型。例如在现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这一阶段许多大中型建筑公司开始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技术改进,不断引入大量的新兴技术,例如智能网络、大数据、BIM等高新技术,逐步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技术质量管理,提升发展意识,成为具有新技术发展的企业是不可避免的。

3.5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精确计算,具体来说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对水泥、砂石以及水的混合比例进行计算,以此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5]。

4 结语

在建筑工程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大体积混凝土运用越来越多。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极易产生温度裂缝,进而危害建筑结构安全。为了避免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必须规范施工工艺,做好测温工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测温体积裂缝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朔州“上岗”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与应用
肯尼亚:测温枪需及时校准
地球的裂缝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高速CCD像机的测温系统标定方法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测温电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