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分析

2021-11-23张立梅

商品与质量 2021年39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景观园林

张立梅

沂水县市政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400

风景园林内涵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包含文化、美学、哲学等有关领域。作为能够为城市建设增添美感与绿色的重要部分,日渐受到关注。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好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一方面能够让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美与和谐,极大地彰显城市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净化空气,提升城市整体美观以及对外形象。在实际建设中,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往往受到气候生态、周围环境、地理环境等多重要素影响而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从业者要正视这些问题,并不断尝试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品位。

1 概述

1.1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意义

现今我国不同城市之间的风景园林都各具特点,这种差异化的重要形成因素就是不同的植物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规划设计多样化的植物景观,能够让观赏者赏心悦目,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休闲场地,这就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带来的重要好处。在我国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良好的风景园林能给城市建设增添光彩,提高人们的居住幸福感。在如今社会压力与生活节奏的双重重压下,人们非常需要能够娱乐放松的场所,风景园林的建设也是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并通过植物景观给人们带来休闲放松感。同时在风景园林中大量使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有效地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为城市的环境生态建设贡献力量[1]。

1.2 植物保护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植物保护技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这项技术保护的植物类别比较多,在现阶段,植物保护技术要进行全过程、大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实际中,人们的行为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因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与环境标准相对较高。因此,植物保护技术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管理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十分重视,政府发布了相关政策对生态环境进行整改优化。植物保护技术可切实有效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实际需要,并且植物保护技术对于一部分濒危植物进行保护,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植物病虫害出现概率,有效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2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问题

2.1 景观植物配置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存在景观设计缺乏有效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问题,导致绿化建设工作与设计要求不符。如,在某风景园林工程中,由于设计部门没有完全遵照植物生长基本规律开展配置工作,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严重影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总体经济效益。由于引入了过多大型植被,造成植物后期养护工作难度较大,建设成本被浪费。不仅如此,在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还存在城市风景园林植物种类较为单一问题。在园林工程实际设计期间,部分设计人员过于追求园林工程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在植物配置期间大量相同品种的植物,导致植物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无法呈现出应有优势。不仅如此,过于一致的园林景观植物也会扩大病虫害问题[2]。

2.2 植保工作重视性不足

基于目前我国整体园林规划设计内容分析,植物配置过程中过于偏重植物景观在园林中的样式,忽视植物自身在园林生长过程中遭遇病虫害的风险,导致植物配置不合理。部分工作人员在设计园林植物时,对植物在园林环境内的数量、植物自身种类、植物生长需求考虑不足,一方面容易引发病虫害,加大后期管理维护难度;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景观中的植物互为病害寄主,出现大规模病害死亡,影响园林整体植物生长环境的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3.1 可持续性

整个城市的绿化工程设计阶段,要将资源的持续再生性作为发展的重点。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不断优化当地环境,及时排除外界不利因素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多种资源的和谐发展,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注重资源的持续再生性,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3.2 整体性

规划城市景观时,首先应考虑不同地区风景园林在施工面积上的差异,在充分考虑施工面积、周围生态环境等多个因素后,决定风景园林的建设主体,突出风景园林的中心主题,保障风景园林与四周生态环境、建筑工程等相互协调。如在南京市城市景观中,滨水界面作为城市空间、水域空间交接构成的部分,有效展现了景观设计中的整体性原则。该界面展现了城市肌理向自然水域的延伸和自然水域向城市空间的渗透,凸显了城市性、自然性的特点,具有承担城市认知功能、形成城市生活、构成城市印象的作用[3]。

3.3 人性化设计

在设计城市园林风景时,应将生态保护作为核心原则,在大体设计完成后,设计者应使用更加贴合人性的设计手段进一步优化图纸。在优化过程中,设计者应根据当地人群行为特点与不同需求,调整植物配置与分布,尽量保证园林建筑构建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不断打造一个集实用和放松心情于一体的城市园林工程。此外,设计者应保证园林景观符合大部分人群诉求。如,设计者可以根据大部分中老年人需求,设计一处宁静的休息空间,尽可能减少周围环境对这一区域的影响;针对青年以及知识宣传讲座人员,则可设计一处广场,为这些人员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者需要确保两者不会相互打扰。在设计选择园林景观时,也需要考虑到当代年轻人与大部分家庭针对植物景观的需求。在城市园林选址时,需对地址附近交通情况进行考察,确保选址附近交通便捷,方便人群出行,保证市民出入园林的便捷性[4]。

4 基于植保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4.1 及时完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园林植物配置应以植物存活与健康生长为首要原则,兼顾观赏性;并将病虫害防治工作置于较高的优先级,据此针对植物配置工作进行管理,明确适地适种、适种适栽、多样性种植等原则,纳入园林规划设计体系当中,遵循植物生长与园林景观和谐共存的理念,形成完整的制度,以此提升园林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并为整体植物配置工作奠定基调,减少主观因素对其工作的干扰。

4.2 充分分析植物景观的相关情况

在开展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为了充分达成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需要在几个方面加以注意。首先,在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实施前,要对相关的植物景观需求做充分了解,较为全面地收集有参考意义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资料,确保后期工作的顺畅性。其次,需到风景林园规划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相关区域的气候地貌、土壤状况等情况,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选择能够适宜该地区的景观植物,为后续植物景观设计打下基础。最后,还需对风景园林的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有效保证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与周边植物的协调性。

4.3 景观生态设计在地域性中的延续

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已成为现阶段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要在原有基础上适度调整,不可盲目创新和改革。对于以往工程中与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元素及时去除,并引进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更好地发展城市经济,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在自然生态学的指导下,科学规划,融入地区的传统文化,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和实际理念,在不偏离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突出民俗特点。在绿色理念的引导下,创建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要想更好地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在不偏离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各个物种的协调发展,相互依存,打造原生态系统。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深入了解设计者的根本意图和初衷,找准工作重点,更好地呼应原有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更高水平的观赏体验。园林景观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带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5]。

4.4 保障园林植物配置合理

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具有明显差异性,受到城市所处地区环境与气候的影响,植物在不同季节展示的形态并不一致,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细致分析植物季节性,避免植物配置出现重复的情况。在植物配置前,需充分调查与研究施工现场土壤结构,地形特征,周围环境条件,确保后期制定出的植物配置方案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在园林景观工程植物种植期间,需严格管理苗木浇灌与施肥环节。结合苗木的生长习性,控制苗木浇灌量。为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还需针对苗木品种的不同,制定出专项灌溉方案。

4.5 个性化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相融合

针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应该将城市建设理念与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相结合,保证人性化理念在现阶段的体现。要在设计前后收集城市市民意见,并加以分析整合,在设计上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合理布局,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以最终实现设计效果的个性化、风景园林建设体系化、地貌多样化、人文特色化、方案全面化、多层多元化、经济生态效益化,确保个性化元素的设计方案与城市生态环境相融合4.6加强病虫害的控制为尽量延长园林使用年限,设计者应更加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常见病虫灾害危机内容,设计相应的防治预案,内容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此外,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尽可能提高园林整体质量,使我国园林行业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设计者可以根据园林景色,科学放置诱虫灯,在不影响园林景色的情况下,减少植物病虫害。

4.6 无公害化管理与植物配置结合

无公害化管理也是植物配置设计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应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首先,测算分析植物种植的合理株距,避免密集种植影响植物的光照条件以及土壤养分吸收,并及时采用物理方法、生物调控、化学农药防治等手段去遏制病虫危害,以维护植物生长安全。其次,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相生性与相克性,合理利用种植空间,发挥植物景观在园林中的作用。如油松与松树属于相生植物,二者在一定空间内可实现共同成长、互利互惠的生存模式,并且二者的混交林可为双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树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相关工作者可结合自身园林环境条件,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提升相生植物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比重,在有效利用园林空间与土壤资源的同时,便于提升植物病虫害抵抗力。而针对相克植物,应避免二者近距离种植,一方面旨在防止相克植物之间的病虫传播,降低植物后期维护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旨在规避二者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彼此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5 结语

风景园林发展趋势,在尊重自然生态的情况下,侧重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在宏观的视角下服务于生态保护、规划、管理和综合效益。风景园林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优势,发挥这种优势的动力,使之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生态建设等领域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核心。风景园林要为国家的资源保护、经济布局、旅游休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咨询服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园林景观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