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2021-11-23陈彦恒倪居梁明亮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双师职业高职

文/陈彦恒 倪居 梁明亮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开展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这是有效完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育人与培训结合的有益尝试,体现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内涵[1]。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这正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师资队伍作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核心力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工作。为此,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高层次、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为主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校内实操并行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关键和保证[2]。

一、当前育训结合人才培养对实习培训的新要求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认定有待进一步明晰

办好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育训结合式”的人才培养,关键是要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良的职业道德,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当前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认定、培养培训、职务评定等多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二)新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和培养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公开招聘的人才,一类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博士,这一部分占了大多数;另一类是来自生产一线、科研院所的有工作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的要求。

但在社会上工作过一段时间后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进入高职教育应是更加务实的选择,多数是因为实际的需求,如工作相对轻闲、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社会地位超过原来的工作岗位,以及解决家属工作等。他们半路出家,更需要帮助其明确自身发展,为其职业发展重新进行科学规划。

面对不同来源的教师,高职院校往往忽略其差异性,采用了统一的教师成长培训方案,阻碍了不同类型教师的成长需求,教师素质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阻碍。

(三)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需要进一步完善

专职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师资总量不足、教育观念转变不畅导致改革进展缓慢,成效不大;师资市场意识淡薄,服务能力欠缺;专业带头人在行业的影响力不大,骨干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的意识不强、能力欠缺;教师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

2.兼职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工作动力相对不足,兼职教师教学效果欠佳。

(四)高职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有待进一步开阔

为了《中国制造2035》,支持优质产能“走出去”,高职院校应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

作为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当然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力量,然而目前无论从师资的引入方式、培养过程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的师资条件尚无法充分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育训结合背景下的教师培养路径

(一)“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1.制定“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认定标准。作为“双师型”教师,应当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与经验,具备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学习能力,具有与社会经济、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满足这几方面的要求,才算达到一个合格“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在实际认定过程中,要把握其内涵应是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职称和证书为标志。

2.开展多种方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生产一线去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聘请一批生产和服务的能工巧匠,与校内相应专业的教师结成“双师型”教师团队。鼓励与支持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安排高职称名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并进行“一对一”传、帮、带。

(二)高校新进教师的差异化培养

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师发展的政策时,需要一个系统性和差异性的制度安排。对这种学校到学校的新进教师,要重点培养老师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具有生产一线、科研院所、拥有工作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应重点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学校在对这两种不同类型来源教师的培养政策制定时,能够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实际需求及时、正确地反映在师资培养的结构目标、规模途径上,体现系统性、差异性和与时俱进。

(三)专兼职教师差异化培养

1.专任教师的分类培养。专任教师中需要区分专业课教师和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目标不同,培养的路径也不完全一样,要有所区分。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因其学科专业不同,要充分考虑其中的不同,比如理工科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人文社科类专业高职教师虽然也要强调专业发展的实践能力,但其思辨性的特点更突出。在培养方式上,理工科适合采取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现场实践的方式,并结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访学、学位攻读的方式进行培养,而人文社科类则应优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访学、攻读学位并结合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

2.注重专任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注意做好三结合:一是要把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与个人职业目标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来设定自己的专业方向,满足学校和自身双重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把个人职业发展的终身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趋近终身目标;三是要把可视性目标的实现与隐形的知识能力发展结合起来,着重内涵素质的提高。

同时融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实行“职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立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

3.加强兼职教师能力的培养。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引进他们兼职教学,既可以缓解专职教师短缺问题,更能带来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信息,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引入企业专家可以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企业专家的教学能力,使之快速成为兼职的“双师型”教师。企业专家虽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引进企业专家进入教学,应以实践教学及综合类教学为主,主要承担实习、实训及课程设计等教学及指导。对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在符合学校教学安排的情况下,可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

针对企业专家在教育理论及教学、基本技能方面的不足,可注重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养,弥补他们对基本教学方法的欠缺。通过培训使他们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促使他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通过听课、观摩、交流等各种形式,让企业专家与学校专职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快速培养教师型的企业专家及专家型的教师是非常有利的。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参与资源库项目建设和应用,可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教学素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师生交流能力等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具有国际化视野教师的培养

1.选派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学校每年选派4至5名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科研业绩突出、外语基础好的骨干教师以及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的大学访问进修、合作研究,访问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我们要通过培养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学校加快推进科教与人才强校战略提供支撑。

2.选派教师赴香港、台湾地区高校研修。学校根据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选择香港、台湾地区高校办学层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高校,针对这些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每年选拔一批有良好专业基础、教学业绩突出、外语基础一般的骨干教师以及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等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访问研修。通过研修,同这些高校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国际规则制定、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交流与合作,培养能够承担国际教学的专业教学团队。

猜你喜欢

双师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