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沟通技巧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之探究

2021-11-23吴昊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技巧主体院校

文/吴昊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提倡教育改革,为了及时响应教育改革的政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进行了沟通技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在如今的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学校应当重视高职院校沟通技巧教学,并辅以专业技能的培训。高职院校沟通技巧教学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学校和教师应当针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根据专业及时改变教学计划

高职院校不同于高中初中等的教学,高职院校已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教师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与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而不是只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高职院校中包含各种各样的专业,每个专业以后的对口工作岗位不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个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使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各自行业中能够提高竞争力。但是大多数院校的沟通技巧教学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针对每个专业都是同样的教学内容,考试也是同样的考试范围,这样就造成了沟通技巧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分割。这一现状使沟通技巧的教学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亟须得到改变。

教师应当根据专业的不同及时改变教学计划,从而使沟通技巧的教学能够与职业技能培训更加有效地结合。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各个专业的专业课内容来进行沟通技巧教学,即应根据职业受众对象的不同设置沟通技巧教学重点。例如,当学生群体的专业是生物教育时,教师设置沟通技巧应当侧重于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生物学沟通技巧,从而使学生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中。其次,教学形式的改变,教学形式包括理论形式和实践形式,有的专业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理论沟通能力,教师应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教学上。如法律、会计等专业的沟通技巧的教学,当明显缺乏理论知识时,应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已经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教学。此外,除了教学的内容不同,考试的范围也应当有所区别,考试中应当加入与专业相关的沟通实践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1]。

二、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勇敢交流的习惯

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的年龄,还比较羞涩、内向。尤其体现在学生班级发言或者与人交往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学生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大胆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本行业的发展中更加具备核心竞争力。但在实践中,教师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害羞、内向等心理活动,而只是一味地教学或者是与几个特定的同学来进行教学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无实际意义,也没有让学生站出来大胆地表达自己,养成大胆发言、勇敢交流的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激励学生的交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向同学们示范发言的站姿、手应当放在什么位置以及发言的动作应当是什么样的。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们的心中会有一个标尺,以此来纠正自己的行为。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小组之间通过互相观察以纠正对方的行为,作为对方的一面镜子。教师通过示范教学以及学生之间互相纠正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们慢慢改正自己在发言时的畏首畏尾以及一些不良的动作习惯[2]。

三、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兴趣

学校设置沟通技巧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做铺垫。只有学生们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将这些沟通技巧应用于职业道路中。兴趣是引发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实践中仍有较多的教师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氛围和教学模式都荣易被学生所接受,更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有趣,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且没有有效的利用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情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视频或图片等形式来代替文字,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另一方面,这也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可以使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观看一些名人范例,让学生通过这些范例意识到沟通技巧也可以帮助自己走向成功[4]。

四、增加实践教学,说、写、练相结合

沟通技巧注重的是实践练习,而不是理论知识。因此,当教师确保学生掌握沟通技巧的理论知识后,应当增加实践教学。只谈理论,不谈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经过实践练习,学生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交际弱点以及是否真的学会了人际交往。但在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常常将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人,不断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灌输相应的知识,这种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缺点在于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没有经过实践,沟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说写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加大学生的实践锻炼。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设置一些情境,考察每个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在进行情景式考察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并不是随意盲目地分组,而是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从而使每个组合都能够更加地融洽。这个分类标准可以是个性特点,也可以是兴趣爱好,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学习成绩。教师分好组之后,每个组应当自由讨论设置情景,进行模拟,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比如有一组设置了面试的情景,则由一两个同学作为面试者,其他同学作为面试官。面试者和面试官可以提前串一下面试流程和程序,但不得提前透露面试的问题,此情境的设置考察了双方同学的反应能力,使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作的方式来使学生们得到实践,此种实践教学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布置一些观影体验、专业书籍的读书笔记等来让学生们多练。

五、完善评价主体,设置奖惩机制

学习就需要有评价,学生们需要得到评价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应当在完善教学评价的前提下建立奖惩机制。在实践中,在中职院校中对于学生们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存在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果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的,而不能仅仅通过教师的片面评价来决定。因此,学校应当明确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实习企业。在明确评价主体的前提下,学校才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激励评价主体都能够参与评价过程中来。其次,学校应当建立统一的评价平台,在评价平台上分享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最新信息,从而能够使各方主体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状态,进而发表自己意见和评价。学校仅仅建立统一的评价平台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社会各方主体其实对于参加教育评价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各方主体参加对于学生素质的评价。教师应当对学生们及时进行奖惩。只有进行鼓励和批评,学生才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行为中的是与非。通过教师和周围同学的赞美和鼓励,学生们很容易地就能分辨出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以后也会从事此类正确的行为,反之效果则是相反的。

六、增设相关课程,提高学分

在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沟通技巧培养课程类型单一,而且大多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则较少,甚至根本没有选修课。学生大多将学习沟通技巧作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课程单一,无法吸引到学生的兴趣,这是主要的问题。此外,学习沟通技巧课程的学分较少,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中对沟通技巧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缺失,使学校的人际交往教育缺乏专业性。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同时设置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提高课程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课程。

七、结语

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促进高职院校沟通技巧融入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途径。要根据专业及时转变教学计划、养成学生大胆发言和勇敢交流的习惯、增加课堂趣味、增加实践教学与说写练相结合、完善评价主体、增设相关课程以提高学分。以上六种途径分别从教师以及学校的角度出发,创新高职院校中沟通技巧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猜你喜欢

技巧主体院校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