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党建育人模式研究
——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3万利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万利平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教育必须加强党建引领,完善党的基层组织的全覆盖架构,充分调动教师及行政人员在内的服务育人“大思政”队伍,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各个方面,定期开展服务育人活动和研讨,最终为党和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和“三全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下我国高校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高校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是具备“当代中国精神”,其核心内涵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高校重点要把对“培养什么人”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各项工作找准方向、立好标杆。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在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同时,构建一种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党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为落实“三全育人”体系奠定基础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重要论述中提到,各高校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一重大原则,牢牢把握高校党建工作基本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确保高校党建工作正确方向。

二、“三全育人”工作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落实现状和困惑

从当前各高校现有党建体系建构来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育人工作与党建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是各类高校党委、党总支、学生支部等党建育人体系建构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全育人”在各层各组织中的缺位,直接影响到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顶层设计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其根本在于将党的领导融入高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将高校打造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所以,要加强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党建工作的开展要与实践相联系,但现今大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服务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办事比较机械化。尽管各高校都在深化“课程思政”,但能够真正将精髓领悟透彻并实践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老师并不多,这样,使学生获得党建思想塑造的大环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协同机制体系的构建

(一)认清“三全育人”内涵,深化育人机制改革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在立德树人、学业学术、创新创造、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师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组织上保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高校付诸实施,各二级学院在践行党建育人过程中重细化,控过程,见反馈,看成效。责任层层落实,真正把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检验“三全育人”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督促每一位教职人员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求教师知识渊博、情怀高尚、处事周全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是工科院校,工科教师较多,较多工科教师的人文科学精神素养匮乏,专业知识不深,缺乏个人魅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能力储备欠佳等因素,造成课程思政效果有待提高。

高校的每一位教职人员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格魅力。借助理论指导创新、思维创新和实践等手段,保障高职院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全员、全过程、多种资源引进,全方面形成具有高职自身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

(三)落实“四位一体”责任,党建带团建,优化全过程教育体系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三全育人”工作中,作为西南地区水利类骨干高职院校,建立了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为全员育人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校内,形成了学院党委、二级党支部、班级团支部三级联动的学生党建管理体系;推进校内外各部门、各学院、各单位三维横向共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部门院系协同落实的“三全育人”机制。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涉及全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事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公室设在学工部;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保证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推进。

(四)实施校园水利文化厚德育人工程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重庆唯一一所水利类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和专业特点,挖掘水文化历史精华,结合时代要求,设计开发并实施以水文化为依托,以“境、堂、戏”为载体,构建了以培养大学生“职业精神”为目标的“三全育人”体系。弘扬“上善若水,学竞江河”校训,构建若水文化、名人与水、水哲学思想的环境育人体系,将水文化建设与人才人格品质培养相结合。学校在建设校内水文化校园建筑方面,建立了校园水文化长廊、水工程、室内外微水库、水电站等教学场景。将水文化融入学校校舍建筑、装饰标牌、校训宣传、园林石碑等载体符号。使校容校貌均具备水文化育人的功能。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这个主战场,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水文化育人课堂,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素质拓展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使全体学生在理论学习、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的全程教育中感悟、践行和深化职业精神。“文明在水之州”“水文化教育导论”等市级精品在线课程,实现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等100家院校单位近万人网上学习 。“上善大讲堂”源自校训“上善若水,学竞江河”,举办近百场,广泛吸纳校内外名师大家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团队开展讲座、论坛,普及水文化,宣讲水文明,倡导人水和谐,以此增进优秀水文化校内外影响力。设立水文化实践课堂,水文化教育推广公司,水文化创业公司、“河小青”工作站、“水立方”志愿服务团等,参与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水系15个区县的水文化普查及调研活动,发掘和保护与传承水文化,培养和锻炼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当代水利人”“川江号子”“中华龙”“巴渝武舞”等上百人一台的各类优秀剧目演出,用“戏”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领悟勤劳朴实、团结协作、勇敢奋进的职业精神。

文化育人,动力强劲,意义深远,前景灿烂,责任重大。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校情积极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学院将继续坚持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知识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统一、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通,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倾情演绎以文化人、以水育人的教育新路程。

(五)依托“第二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实践育人全过程

作者学校的学生通过社团、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志愿服务等平台和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在学风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两室一堂”,建立健全学生上课随机抽查、信息网络同步公示、“一课四责”“一室四责”等制度,搭建“四级七维三测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为“三全育人”机制提供了全过程育人体系,贯穿大学三年始终。把学工部作为行政管理主线,各二级学院指导业务,组建了优秀的辅导员管理考核机制。为学生一线服务型思政工作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载体,提供了一个全方位育人的平台。

四、结语

高职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党委领导下的责任负责制,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统筹推进落实“三全育人”协同管理工作机制。高校育人工作不仅是一个传授、灌输和引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在“三全育人”中让学生成人成才是高校必须肩负起的新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