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党校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2021-11-23苏耀学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党校党员干部思政

文/苏耀学

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更高层次、更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要提高,以保证能够跟上党的步伐,更好落实最新发展理念,推动和加快民族复兴。党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党员干部,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使其思想与党保持一致,在任何时候都不受影响,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三观”,始终与党站在统一战线上。这样不仅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增强新时期的活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帮助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中国梦。

一、以党员干部发展为目标,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以往党校思政教育内容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有些口号响亮却很难在现实中落地。考虑到当前思政教育的重点是创新内容,这将直接影响党校思政教育的成效,党校思政教育内容要贴合现实,必须要务实,以确保教育能够有的放矢,使思政教育实际成效最大化。当然,这并非说思政理论教育不重要,新时期所要做的是,在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党新的思想政治理论以及路线方针的同时,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融入一些在实际工作能够用上的内容,做到求实和务实,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1]。

另外,新形势下党校思政教育要致力于党员干部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更要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因为思政教育是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支持,培养党员干部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会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将超脱金钱名利之外,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奋斗,有助于消除杂念和贪污腐败等现象。增强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养,不仅有助于坚定思政政治信念,还有助于工作能力的提升。党校思政教育融入科学文化相关内容,将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有助于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网络化时代党员干部有新特征和变化,党校思政教育要做好这个方面研究,明确网络对党员干部影响,掌握其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增强思政教育实际成效。

二、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增强教育效果

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对其是否能坚定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影响大。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定要强化思政教育,以确保党员干部不会被侵蚀和利用。党校主要任务是思政教育,在新时期要改变以往灌输式思政教育模式,需增强创新意识,构建新型思政教育环境,促使学员全身心投入,真正参与到教育中,在过程中实现情感升华,更好内化思政教育内容。党校针对前来进修的学员,应在正式开展教育之前,组织和召开动员大会。首先,要让学员明确思政教育重要性,以及与党员干部的密切关系。其次,要在大会上做好激励,使全体学员对即将要参与的思政教育,拥有较高的热情,在教育中收获会更多。

党校要针对思政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检查思政教育开展情况,形成长效监督机制。这样做好处就是可以杜绝教育中形式主义现象,同时还能对党校工作人员和学员起到督促作用,使所有人能够认真对待思政教育。党校思政教育要定期进行总结,抑或者是针对思政教育定期举办研讨会[2]。广开言路,参会者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观点。在共同切磋和探讨中,提升认知水平,并解决思政教育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改进。

三、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学员体验和感悟

党校思政教育在新时期,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过去思政教育模式单一,以党校思政教育教师讲解为主,学员难以融入进去,严重影响教育成效。思政教育创新中,关键是方法创新,因为只有学员能够投入,主动融入思政教育中,才能真正领会思政教育内容,将其内化和转变为自我思想政治体系,进而在工作中身体力行,践行思政教育精神内涵。党校思政教育要以学员为中心,留出空间让其自主探讨,围绕思政教育内容发表观点,在交流和碰撞中,更好内化和领悟思政教育内容。党校学员有自己想法,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思政教育不能强行灌输或者扭转学员想法,而是要通过潜移默化影响,或者是让学员去分析,最终在自我探究中领会思政教育精神内涵,并产生共鸣和内心认同,确保在实践中可践行。思政教育可引入一些真实案例,或者是采用虚拟情境的方式来说明问题。比如在教育中可引入贪污腐败的案例,组织学员分析这类党员干部走上错误道路的原因。留出充足空间,使学员围绕案例积极讨论和交流。在分析中明确问题所在,学员就能理解思政教育相关理论,也能对其起到警醒作用[3]。

党校思政教育可采取研讨的方法,党校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以后,抛出议题,学员自行在课堂讨论,为学员提供参与平台,可激发和调动参与思政教育积极性。思政教育教师也可在上课之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员,使其利用课下时间学习和思考。思政教育课堂中师生共同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研讨。课堂中展开头脑风暴,以相关内容作为切入点,各自表明观点,不同思维和观点在碰撞中形成共识。

四、搭设实践和虚拟训练平台,强化党性和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政教育除了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和虚拟表演,让学员在亲身体验中构建和完善思政体系和框架,更好进行认知和内化,还要组织学员校外体验。体验式教学中可模拟政府,也可布置社会考察任务,使学员在积极实践中掌握相关内容。此外,党校思政教育组织拓展训练,抑或者是破冰活动,使学员走出去,在体验中更好感悟和认知。党校思政教育还要增强请进来的意识,除了教师授课外,可邀请一些专家,针对时事政治,以及思政理论的实际应用,举办专题报告会议。

党校思政教育要改变以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做法,在创新中要加强实践,以增强党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党校要建立虚拟基地,针对学员进行分析,从其职务和工作特点出发,规划和组织实践训练。在过程中训练学员培养其处理现实问题能力,同时也能使其在虚拟情境训练中,明确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是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党性,做出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选择。比如可在教育中组织洪水、爆炸等虚拟训练,教师要对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学员之间相互评价。在训练中进行总结,将党性培养和理想信念培养等,融入到实践活动和虚拟训练中,使学员真正理解和内化。

五、利用好网络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教育一体化

党校思政教育要创新的思维,在线下教育的同时,还要利用好线上教育平台。做好党校网站建设,要将党的最新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出去,学员自行登录观看和学习,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4]。党校要利用好网络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育。这样思政教育可突破时空限制,教育辐射范围会更广,所有党员干部都可通过线上学习,参与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育要设置多个板块,除了依据党员干部思政教育共性的需求,开展线上教育外,还要做好个性化教育,以提升教育针对性[5]。

党校思政教育针对线上教育,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线上和线下教育结合。学员在线上自主完成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学习,积极进行思考。线下教育中要围绕线上思政学习的疑难问题或者是未能理解的部分展开讨论。

六、结语

党的思政理论面对新发展环境和形势,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和持续性推进。党校担负培养党员干部的重任,面对各个方面的新变化,也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才能让党员干部适应新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党校是思政教育重要阵地,新时期针对党员干部教育,应当以促进其发展和进步为目标。这就需要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不仅要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党性,使其建立好制度、政治、文化和道路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与党步调一致,坚定拥护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要结合新发展形势,拓展和增加新教育内容,增强党员干部对新发展形势和新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党校党员干部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