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21-11-23刘任静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师生大学生

文/刘任静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高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专门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项目进行扶持,目的就是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始终遵循着“兴起推动,独立自主,注重过程,实践为主”的原则,旨在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这不仅可以为高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较,可以更加专业地探索和研究如何将项目驱动下的竞赛和科研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简述

近几年来,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许多国家、省市以及学校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必须由教师指导,并由学生自己组成的团队进行。这些训练项目的实施无疑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行杯”拥抱“互联网+”时代以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都具备了创新目标明确,各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项目,可以显著锻炼大学生灵活运用复杂知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一方面,我国的大学生长期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知识不足,也不了解其中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这导致学校创新创业项目难以继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也设立得极少,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能力,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最终使大学生对毕业之后该何去何从感到迷茫。

(二)大学生自身缺乏创业积极性

在目前这个阶段,很多高校中的教师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这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过于依靠教师,而对自身缺乏自信心,从而使自身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变少,教师的主体地位遮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师自己并没有明确教育的主题和方向,不能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造成这样的后果就是无法真正锻炼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三)科学化项目实践平台缺乏

当前形势下,大多数高校仅仅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给学生灌输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实践的平台,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即使有非常棒的创业想法,也没有途径得以实施,更没有条件去进行后面的操作。要想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得以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但由于我国高校普遍都缺乏相对健全的体系,从而致使学生后期工作难以持续开展[1]。

(四)教育理念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授知识为主,并没有把创新创业看得那么重要,当前很多教师默默地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同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无疑是导致创新创业意识落后的罪魁祸首,同时也牵制了教学模式的进步。

三、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改革措施

(一)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某一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采用“互帮会”的方式,着重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互帮会”是由一群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感兴趣的人聚集组成的,他们按照自己个人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研究,分工合作,但最后会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研究,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的氛围。在“互帮会”实施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集中力量去攻克项目研究中的难点,更有利于去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校同样也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吸引学生自主参加,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要明确学生是项目实施过程的主体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因此,高校更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之初,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自身能够主动参加该项目。在项目开展过程之中,教师也应该正确发挥作用,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兴趣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3]。

(三)建立完善的项目实践平台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设立的前提是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化、信息化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平台,高校应该重视项目实践平台的建立。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项目中,最终达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高校应该慎重聘请资历丰富的教师担任讲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释放学生自身的创业热情,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四)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应该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的创业意识,促使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的道路。

四、项目驱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一)拓展师生的创新创业视野,加强创新创业意识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一些相关的竞赛能够紧跟社会当前形势和社会当前的迫切需要,这些项目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窗口,以便师生去了解当前的创业形势。这样,通过一定数量项目实施的积累,就会形成一批新的创新创业成果,教师可以将这些成果转变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由小部分师生参与项目到大部分师生参与项目的新局面。通过校园内部的宣传,分享师生成功的经验,从而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也加强了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有利于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教育的融合,优化与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新的创业思维和课程内容加入其中。首先,高校可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突破口,使大部分师生能够参与其中,在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使研究成果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次,创新创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吸引一部分当地企业的参与,高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联合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促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团队的形成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创新创业导师的能力。第一,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的教学经验,教师要学会吸收和利用;第二,教师可以参加相关机构的培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之间可以形成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带动作用,吸引有兴趣的低年级学生加入社团,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培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加大力度,投入更多的精力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创新,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不断开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师生大学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大学生之歌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