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21-11-23成翠雄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职业大学生

文/成翠雄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探索,容易出现几种错误导向: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成为创新教育,认为只要是创新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二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解释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简单结合。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悉心栽培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与进步的目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又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进行了升华,是促进个人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探索目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课题小组向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共发放450份问卷,其中收回447份问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及民办高校的努力下,其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绩,如84.5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活动比以往大幅度增加,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相比以往也呈现了多样化的方向,仅有3.64%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未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当然,调查也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生与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普遍缺乏

大部分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来有创业计划的学生才需要学习相关课程,更有部分学生错误认为,只有难就业的学生才会选择去创业[1]。他们普遍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差,甚至过于坚信只有足够的资本才能去创业的。在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比赛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为了获得创新创业学分或者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而参加,拼凑比赛作品的痕迹十分明显。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部分教师也同样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育教学呈现零散的特征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开展专题讲座、学生赛事或活动及创建孵化创业基地为主要三种形式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零碎,由大学生组织成立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工作室或社团等,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部分民办学校尚未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甚至已开设的课程仅仅是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未能与专业相关课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联系起来,未能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2]。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单一

民办高校大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点以及个人家庭情况等,结合时代的特点,为自己确定职业奋斗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能理智选择职业道路和发展计划等,从而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有长效的促进作用。很多学生选择参加社会实践及自己尝试创业,但因在校期间受时间、金钱、能力、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方式较为单一,加上学校无法为其提供较为充足或良好的实践平台,往往只能止步于美好的想法。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现阶段基本上是依靠政府来制定,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根据各种指标进行评价,但由于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资源不多,教学方式不同,如果采用政府制定的单一评价标准,肯定缺乏科学性。此外,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已实施多年,但很多高校过于重视“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结果,忽视了竞赛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意义的环节,仅以竞赛最后成绩来评定教育成效,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同属职业指导,目标一致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以创业实现就业,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与社会价值。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获得最佳的职业选择,由此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都属职业指导,目标一致。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其确定创业目标。SWOT及其他相关测评软件能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对主客观条件进行评估与分析,从而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根据主客观因素明确职业定位,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和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丰富其内涵。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中,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地位和关系,这也说明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四、从生涯规划角度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办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来指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拓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一)强化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

意识是先导,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关键。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笔者所在院校努力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与此同时,学校和市政府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联合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该班级每年都吸引大批的青年专业教师报名修读。专业教师将所学更好地应用于学生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一体化课程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

创新创业类课程不能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必须与专业相关课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密切联系起来。笔者所在院校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训课程,如一年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起步阶段,在获知自己专业设置与定位基础上,便获得了外出见习机会,利用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活动,有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相结合,立足具体的专业特色,设置专用教室,采用小班级教学、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只有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历久弥新,持续焕发生命力,才能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深度。

(三)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课程结构及教学资源,创建多样有效的实践平台,营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如学生可以申请成立创业工作室,由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进行创业实践,同样学生也可在学校创设的创业园、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习,还可以从校园获得更好的服务,从而带动学校周边的服务。笔者所在院校通过湛江市政府、本地有名气的一些企业建立起多元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同时,不管实践平台大小,都努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例如,学校有一个学生创业团队,以互联网作为依托,自行创建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微商服务平台。这个微商服务平台主要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方便的生活服务,如餐饮送达、代取快递、水果选购配送等。学校注重将这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宣传,这样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舞创业热情,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解决困难的决心,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

(四)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自身优势,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中包括创新创业资源和教学方式与公办高校不尽相同,如果采用同质的评价标准,会缺乏科学性。笔者所在院校对目前同类型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对比分析,也尝试以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国内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典型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六个一级指标与三十多个二级指标,以便更好地开展二级学院创新创业评测工作。如课程教学指标目的是考察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否完备,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课程实践教学指标主要是考察二级学院学生的模拟创业实践情况、创业创新大赛开展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指标主要是考察二级学院以及教师、学生参与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