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化分析

2021-11-23杨亚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费医疗医疗保险费用

文/杨亚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得人们对民生事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始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依托,尤其是在居民消费需求与外部需求及政府投资需求处于下滑趋势的背景下,需要通过调整需求结构的手段,加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有效解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始终是长期困扰大众的问题,因此加强医疗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社会经济效应概述

(一)国外医疗保险制度

首先从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入手分析。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起步较早,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应用也越发成熟与自如,是西方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疗保险制度。德国最早是由俾斯麦提出的社会保险,是为了解决工人疾病方面的保险问题,其建议通过强制性保险渠道,解决工人群体看病难的问题。随后在法律层面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法》与《职员保险法》等医疗保险规范,随之诞生了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并在实践中通过加强经验总结,围绕社会发展现状,推行了《社会法典》规范,使得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与完整,为居民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次从英国医疗保险制度入手分析。英国的医院机构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因此医疗保险制度通常以公费医疗为主要方式,以此来解决居民的医疗问题。公费医疗优惠政策更多是向儿童与老人等特殊群体倾斜,可提供上门服务等,生活的便利度得到显著提高。英国公费医疗制度越发成熟,可有效解决居民的医疗问题,尤其是商业保险等形式的拓展,对英国公费医疗制度起到了积极的补充辅助作用。

最后从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入手分析。日本医疗保险制度有着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其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地域医疗保险与职域医疗保险两类:前者是指国民健康保险与后期高龄者医疗保险;后者是指职工健康保险与共济组合保险。由于日本的国情相对特殊,船员与高龄者都具有单独的保险制度,与职域及地域保险制度并列,从而实现了对全体居民的安全覆盖与医疗保障。虽然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效仿于德国的,但在实践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与符合国情的利益,从而出现了类似欧洲过度福利化与美国过度商业化等导致医疗服务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与改革都伴随着法律的实施修订,因此也可以说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史,也是医疗保障法律的演化史。医疗保险费用以税费结合的来源为主,具备覆盖性与强制性的保障制度的费用供给,由于缴费制度与给付标准之间的协调联动,消灭了收入与职业差异引起的医疗服务不公平的问题。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职工购买的公费医疗,职工与企业共同购买,根据职工的工资水平按照比例进行购买,保障了企业职工疾病治疗问题;二是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的起源较早,包括军人与高校学生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受益人。费用来源主要以国家预算拨款为主,由财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协同管理使用;三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用于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与上述两类保险形式不同,由集体与个人共同筹集资金,属于解决农民疾病治疗问题的互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家庭自愿参与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基本保障了农民医疗问题;四是商业医疗保险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后者以投保人自愿参保的方式为主,适用于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居民,费用由政府补贴与参保个人共同承担,由于保险创收职工医疗保险较弱,因此国家补贴更高,以切实解决参保人的疾病治疗问题。前者在国家政策上有着保险价值的肯定,促使商业医疗保险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完善程度仍然滞后于发展速度,导致其优势特征不明显,还需加强对各方面的调整,从而有效完善我国的保险制度[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实现了“全民皆保险”,但相比较于其他先进国家来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仍存在城乡与制度等方面的条块分割问题。缴费与给付的平等化及统一化相对缺失,直接影响居民获取医疗服务过程的公平性。就业与城乡等人群的参保资质不同,对应的是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享受的保险待遇也存在差异。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以苏联的社会保障模式为范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向美国商业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经验靠拢,由于在医改中对市场化的错误理解,导致医疗服务出现公平性与公益性缺失,个人医疗成本高与医疗服务过度商业化等问题越发突出。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打破以药养医与社会办医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问题仍有待解决,究其原因在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综合性与单独性相对缺失,导致地区之间的制度执行差异较大。多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国制度的现代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2]。

二、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结构优化的对策

(一)加强保障能力与覆盖面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相对较大,但大规模发展与一些主要矛盾并存,及城乡居民的高医疗费用与保障能力间的冲突。相对于农村的医疗费用,城市的医疗费用更高,因此城镇居民面对的医疗费用压力更大。政府在实现广覆盖的目标时,还需在解决低保障水平的问题上加强关注,探索性地拓展提高补贴与筹资的路径。除此之外,应当注重基本医保的支付能力与医保基金结余率、医保支付水平以及医疗保险基金利用率的提高,以切实体现筹集医保资金的真实目的。

(二)加强环境优化

国民健康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仅依靠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来实现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微不足道的。经济发展在提升健康水平上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在改善民生上有着显著的作用价值,可间接带动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在新一轮的医改过程中,应当贯彻落实加强政府投入与提高政府主导地位的方针。从医疗保险的公益性入手分析,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始终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支持及引导。政府主要通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式增加对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可见要想实现免全民费医保是不可能的。政府的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支出的平衡需求,但政府投入是有限制的,还需采取个人承担与企业承担及政府承担的综合方式,以降低个人的医疗费用承担比重,切实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作用价值。在这一举措下,个人医疗费用承担50%的情况,逐步向个人承担20%的趋势过渡,未来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也会出现更加理想的保障体系。

(三)优化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针对于现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问题的讨论,其实是在分析政府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问题。国内外对两者匹配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为我国解决两者匹配问题提供了经验参照与理论支持,对我国医疗保险的研究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我国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起步晚,仍处于探索性前进的阶段,有较大的发展完善空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解决该问题的研究也越发深入。保险属于转移风险与弥补损失的商品,消费与经营都离不开市场经济法则的引导。从健康的保险市场入手分析,消费者可根据收入与需求购买保险,以发挥保险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但保险公司主要根据承保风险的性质来确定价格,以确保竞争的公正性,从而尽快实现预期收益的目标。但信息不对称也是当前保险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还需政府加强引导,通过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及强制力,加强对社会上保险项目的组织管理。但政府加强管理的同时也会面临着政府失灵的现象,因此我国医疗保险市场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委托代理等问题,增大了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践解决的难度。通常从财政压力与效率差异以及道德风险等方面来研究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间的关系。而如何发挥医疗保险的分散风险与补偿经济的价值作用,实现对道德风险的有效控制,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与方向。

(四)加快完善配套制度

首先,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包括健康管理产业与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养老产业以及保健品产业等,满足大众对健康产业的需求,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服务,从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其次,开展预防保健性国民健康运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降低医疗费用,促使人们主动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病与多发病的发生,同时根据高级与独立及便民等原则,完善国家医疗保障管理体系与组织体系。最后,建立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医疗需求上升以及护理压力增大的问题,在参保对象与支付标准及制度间调剂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3]。

三、结语

医疗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民生活质量及国民医疗保障能力。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虽然相对完善,但仍需在减少国民医疗费用问题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制度优化,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疗保险的福利,切实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公费医疗医疗保险费用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准全民公费医疗”可行吗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新中国初期公费医疗制度建设研究
——基于反浪费的视角
全国八成省份已取消公务员公费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