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分析

2021-11-23江艺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育人管理工作

文/江艺敏

高校学生干部是院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是学生、干部身份的集合[1]。一方面,作为学生干部需要首先完成学业,完成作为一个高校学生应尽的学习义务;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又需尽职尽责地承担起辅助学校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这是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学生干部需要在学生与干部之间掌握好平衡。只有实现学生与干部的职能统一,高校学生干部才能避免顾此失彼,才能在完成学业和管理工作两个方面实现共同发展,促进自身的成长与进步。由于学生干部的多重身份会对学业及管理工作产生特殊影响,因此需要院校的教育培养工作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探索一条个性化、创造性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主要作用

(一)榜样

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学生干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整体素质高于普通学生水平,作为众多大学生之中的佼佼者而被院校挑选成为承担一定管理任务的学生干部[2]。因此,高校学生干部最显而易见的作用是榜样的作用,能够为其他大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可以作为众多普通大学生效仿的榜样。学生干部的榜样之处不仅体现在学生干部普遍学业成绩较高方面,其综合能力表现也较为突出,其中更有不少学生干部具备一些特长,因而学生干部值得成为学习的榜样。

(二)助手

除了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少高校学生干部在面对学生管理事务时能够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具备宏观判断能力,是高校组织学生活动、管理日常工作的重要助手。尤其是在高校连年扩招的现实状态下,有限的师资队伍力量略显不足,迫切需要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参与共同管理。而由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参与高校管理工作时,院校不仅能够得到大量及时的辅助力量支持,也能够通过大学生干部获得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建议,这对高校优化和改进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样有促进作用。

(三)纽带

作为兼具学生与干部多重身份的学生干部,无论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还是从事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干部都会相对频繁地接触到院校领导、教师与学生。这种广泛的联系决定了学生干部能够实现更为通畅的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因此,高校学生干部还具备联系院校与广大高校学子的沟通纽带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环节。

二、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常见问题

(一)各行其是,缺少交流

虽然同在一所院校,然而高校众多院系并存的客观状态决定了不同院系间教育教学与管理任务各异。而且繁重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占据包括教师、辅导员乃至学生干部的大量时间,以至于不少高校学生干部平日忙于各自的学习与管理,彼此间沟通机会较少。目前各行其是,缺少交流是许多高校学生干部之间的常见状态。

学习任务重、管理工作忙是不少学生干部普遍面临的现实压力,然而学生工作需要在宏观层面形成系统性架构,需要不同院系间进行互通有无,才能在时间、空间、人员、资源等各方面实现优化配置。反之,各行其是的管理常会导致学生工作碎片化推进,相对分散又进度不一的状态只会使学生工作举步维艰、进程缓慢。

而不少高校在面对学生干部培养时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仍然按部就班的根据固定套路推进工作,进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学生活动低质低效,无论是学生队伍人数还是可投入的资源都面临缺乏合力、难以为继的问题。又如学生干部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薄弱,尤其是面对公私利益无法两全的困境时立场摇摆、选择失当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培养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进程。

(二)经验主义普遍存在

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一些高校在组织学生活动和培养学生干部等方面都存在经验主义问题,主观臆测倾向严重,缺乏系统性分析与科学研判,固守传统经验和方法以至于管理方式难以突破。经验主义问题的普遍存在不仅容易造成学生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刻板,难以激发新生代大学生投入其中的兴趣和热情的问题,也会使人才培养更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由经验主义演变为形式主义。

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经验主义问题的根本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管理思想粗放的遗留未清,面对新生代学生干部的全新诉求与成长特点缺乏全面客观分析。而人才培养粗放不仅对每个个体缺乏应有尊重的表现,也是管理责任心缺位的体现。

三、实践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对策

(一)建立健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培训机制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依托宏观战略层面的有机规划才能实现有序推进和实施。因此,实践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培训机制。

比如,构建“一二三四”学生干部培养机制。“一”指定期完成一部理论著作的阅读理解;“二”指定期深入至少两个教育基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三”指定期组织召开至少三次互动交流活动,向更有经验的前辈或同龄人学习;“四”指定期完成至少四篇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等。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干部参与基层一线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这类活动也可以由学院牵头和地方政府或公共服务机构共同开展。学生干部可以借此机会参与多层面的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体验社情民情,了解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真实性、复杂性、重要性。这对提高学生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与实践工作能力都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如,利用学校与地方共同开展科研立项的机会,积极吸纳学生干部作为助手共同参与。通过协助进行社会调查与科研活动,学生干部有机会在协助撰写调研报告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借此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便利条件。这对培养学生干部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同样是极为有益的措施。

(二)建立联动机制,密切沟通交流,弘扬优良传统

实践育人模式是具有高度个性化、动态化的模式,不同区域、院校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育人目标等多项要素制定战略规划、形成本土经验。这就使不同地区、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存在巨大差异,需要不断加强地区间的学习交流以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建立联动机制,密切沟通交流,弘扬优良传统极为必要。

比如,同一省市内不同高校间可以实现定期走访制度,将高校之间学生干部培养活动打造成院校学生活动又一特色项目。既可以有高校学生干部之间的主题讨论,也可以多校联合组织学生干部参与各种专业能力拓展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和院校也可以组织高校学生干部志愿者队伍,形成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机制。这种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是在各高校内针对师生和教职员工轮流开展公益服务,也可以深入社区乡镇,将高校专业知识和技能送到有需要的边远地区,为更大范围内的普通民众提供帮助等。

高校也可以尝试将历年来探索形成的各种学生管理成功经验整理成集、成册,以报告的形式在兄弟院校间轮流演讲宣传,帮助其他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提高工作水平。这个宣讲过程也是对各大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经验系统化的过程,具有形成值得传承与推广的历史价值。

(三)充分利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

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最强动力。信息化同样可以成为新时期高校以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干部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需要探索的方向。

比如,传统模式下学生干部组织学生活动只能在极其有限范围内以人力宣传方式召集参与者,而信息化模式下则可以利用同学群、朋友圈或公众号实现一键送达每个人。这种平台化传达资讯的方式不仅大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激发出青年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

同理,高校培养学生干部亦可采取信息化手段构建平台模式。尤其是视频化教育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育的接受度与认同度。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将不同高校之间学生活动组织流程、步骤及效果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干部面前,帮助学生干部了解和掌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加以本地化、个性化转化。

而对那些暂时不具备实地考察或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高校来说,利用视频展示也可以实现感性教育,帮助学生干部在动态演绎的画面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提升服务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助力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又一策略。

四、结语

多重身份的客观存在是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原因,但主观层面的认识水平和意识观念却是左右学生干部学习态度与管理行为的根源。因此,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不仅需要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也需要通过更多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干部提高思想素质,而实践育人正是实现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转化的核心与关键。一方面,高校以实践育人模式推进学生干部培养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多种形式和内容,以激发学生干部学习成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实践育人也不能缺少对前沿技术的融入,需要找到当代大学生更加熟悉和青睐的信息化手段以实现实践育人的优质高效。这不仅是新时期高校以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干部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高校践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育人管理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