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内涵与路径探讨

2021-11-23李孝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高教材改革

文/李孝弟

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结束后,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重点建设专项,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减少。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并未停止对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探索。“双高计划”的落实为职业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项目引领的方式鼓励职业院校建设特色学科集群、个性化发展、逐步与社会及企业接轨,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方向[1]。从“双高计划”公示名单中可以看出,部分曾是国家示范(骨干)校没有入围,而建校不足二十年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黑马”之姿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该校校长贾文胜表示:在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之后,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纵深改革,从教师、到教材、最后到教学方法都实现了革新,尤其是在国家及骨干校项目建设后申报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更是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改革过程。由此可见,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落实“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只有在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性的基础上,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重视人才培养、围绕人才需求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设置接轨社会及市场的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助推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下文将结合实际经验,从“双高计划”视域出发阐释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内涵与路径。

一、“双高计划”视域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内涵

(一)改革的根本为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要注重培养教师扎实的学术及知识功底,还需要培养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使其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争做学生的引路人,积极承担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塑造健全人格、灵魂、生命的时代责任。基于此,“双高计划”视域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要以提升教师教学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为根本,夯实教师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及教学能力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改革的载体为教材

教材是知识、经验、技术、技能的物质载体[2]。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社会及市场实际发展形势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及创造能力发展的需求。同时,当前职业教育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单一僵化的知识呈现方式削弱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要实现现代化、创新化变革,不仅要保证内容涉及行业、社会、市场等多个领域,还需要促进教材的信息化,以更加多元的载体呈现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改革的要点为教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各行业正朝向智能化、自动化、集中化、柔性化发展,加工生产过程中现代技术、设备的应用更加广泛[3]。职业教育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材及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与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围绕学生就业需求设置项目化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就业所需的技能。与此同时,当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为理论授课结合课后集中实训的模式,学生实践环节在理论学习环节之后,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并且不符合“日清日结,当堂内化”的教育目标。“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有机整体,实时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身技能。

二、“双高计划”视域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路径

(一)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以职业道德为准绳评估教师教学胜任力。职业院校需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评价机制,科学确定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将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与教育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走访、抽样谈话、问卷调查等手段详细了解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感的看法[4]。为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可请教师自身对教育工作进行陈述,综合对比学生与教师的评价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及责任感等级,每学期开展三次综合评价,采用末位淘汰制度倒逼教师端正职业态度,提升职业道德与责任感。

其次,实施梯度教师培育工程,优化教师培养资源配置。其一,创立青年教师成长专项资金,着力挖掘青年教师潜能,充分发挥青年教师青春活力;其二,针对专业带头人实施挂职管理方式,鼓励其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并提升其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助推产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其三,针对骨干教师实行校企培训计划,通过引导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使其帮助企业攻克难关,并将其塑造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中坚力量。

最后,实施“双师型”教师引进工程。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打破教师录用环节的学历、教学经验等限制,逐步充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制定相互兼职制度,鼓励骨干及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企业骨干则担任教师职位,继而促进企业与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开发理性与非理性并重的教材

开发理性与非理性价值并重教材的前提为明确教材建设的理念。首先,从学生层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各企业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5],因此,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立体;其次,从职业教育发展层面来看,教材建设需要切实符合教学目的,并成为学校的特色领域。因此,“双高计划”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理念应为“就业驱动,学生发展,师资保障”,建设目标为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及职业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职业教育教材结构需要分为基础性课程及拓展性课程两个部分,集中在教学资源平台发布,供广大师生学习及使用。其一,基础性教材是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练习题等;其二,拓展性教材是对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取资源的整合。拓展性教学资源不限于校内或课堂,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其三,教学资源平台不仅是对上述两类课程的简单整合,还包括虚拟工场、技能书包等模块,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如虚拟工场中包含各专业的模拟实践,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利用虚拟工场设计程序,虚拟工场可对学生设计智能化评分,学生在不断探索及优化中自主运用知识,不断提高其创新及创造能力。

(三)构建校企联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双高计划”背景下企业与职业院校共担育人责任、共享教育资源、共建教育机制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如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都为校企合作背景下衍生与发展而来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增强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的联系性、提升学生就业所需能力,对于培养知行合一、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3+1”订单式育人体系。职业院校可在保留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推出以校企合作为契机的“3+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在校学习三年,由专业教师及企业骨干共同承担育人责任,教授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养。“1”是指合作企业实习,实习培训真实工作环境为基础,所教授的内容均来自企业真实工作的需求,所有教师均为行业领域资深专家顾问,学生可掌握实践技能,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学生还可获得就业机会。

其二,校企合作授课提升育人质量。职业院校可将专业课程分为两大模块,学院专业教师负责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企业骨干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工作与生产等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并指出学生学习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语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要以卓越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引入为根本,着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道德素养高尚、思想觉悟高的教师队伍,夯实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继而为职业教育改革蓄势赋能。同时,在遵循学科建设规律基础上开发理性与非理性并重的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其必备的知识、经验、技能;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以培养知行合一人才。此外,构建“3+1”订单式及校企合作授课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以往理论学习在先、实践在后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调动自身生活经验、课堂所获知识与技能解决企业问题、助推产业科技创新,继而充分彰显“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双高教材改革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教材精读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