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1-11-23李婷婷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职业

文/李婷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领域有了全新的突破,精准医疗、数字医学等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与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也得到了国际认可[1]。在此背景下,职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立足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方向,构建“精准护理”教学模式。同时,职业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医校合作的优势,与医院、社会互相配合,通过三方合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进而推进我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现阶段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推进我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才质量已然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但从目前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对多媒体、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灵活且丰富的教学资源。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专业思维发展受限,对知识的认知流于表面,致使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出现脱节。

(二)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校企合作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亦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社会交流的重要媒介[2]。但从目前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来看,尽管有关部门下发了相关教育文件,部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并未过多关注,而是将学生实习报告作为其实习成绩的重要考核,加之学校与医院融合渠道存在断点,学生无法及时反馈,院校与医院合作内容缺乏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三)“双师型”教师数量少

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而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但从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教师专业能力低下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首先,教师培训时间太少。不同于初中、高中,职业院校教师往往“身兼多职”,工作任务的繁重使得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培训[3],只能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新的知识体系,加之护理专业知识冗杂、逻辑性强,导致教师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其次,部分院校缺乏相应激励政策,致使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受到一定影响。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指引,提高专业能力

从课程知识体系分布情况来看,护理专业知识冗杂、关联性强,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较为严格,加之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师能力逐渐成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在全面建设协同育人机制时,职业院校首先应从教师团队建设入手,通过强化师资力量,进而提高护理专业教学效率。

职业院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培训力度,根据现阶段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互动,并通过教研、专家讲座、线上培训等途径,拓宽其知识视野的同时,完善知识框架,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铺路。不仅如此,职业院校还要制定多元化的激励政策,针对教学效果好、培训主动积极的教师应予以福利待遇提升的物质奖励、教师职称评选的机会倾斜、优秀教师等荣誉评选等,以此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其职业发展观念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将教师定期、分批次送到企业进行实训,提升实践经验的同时,掌握护理的最新理念及相关实践知识,并在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传授于学生,从而开创师生共进步、同发展的新局面。

职业院校还要聘请专业医护工作者进驻学校成为客座教师,定期开展讲座、实训等教学活动,通过对护理专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深度分析,提出优化方向,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还可以引入科研院所的专家,并与本校教师建立名教师工作室,一方面要针对当前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建立分析报告,以明确当前协同育人的基本目标和护理教学方向,以提高课程建设成效;另一方面则要以校企协同为基本形态,建立“双元协同、三段融通”的实训课程体系,通过阶段性护理知识学习,形成动态化的教学调整机制,为学生日后就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以网络课堂为导向,优化护理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其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深受师生青睐。为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指明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4]。

教师可以与合作企业共同选派医学专家参与到课程的设置中,并对人才市场、课程标准深度剖析,确定精准护理背景下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养,并据此明确本专业课程具体内容,将理论型课程与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巧妙结合,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学成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线上课堂,并由企业专业人员开展人体解剖学、急救护理学等知识的讲座,并让学生利用网络云实训平台进行实时练习。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专业理论、实践能力的双向发展。

(三)以校企融合为踏板,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实践是护理专业高质量开展核心及关键。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深度剖析,选择合适企业进行合作,进而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将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工作重心,制定多元化学分制,让学生自行决定实习内容以及实习方向。在此过程中,企业和院校要互相配合,对现阶段学生专业认知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全方位分析,制定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其实训参与度。其次,院校和企业在制定实习内容时也要立足社会人才需求,除原本的核心课程之外,企业专业人员还可以根据岗位、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增加岗位职业素养培养、岗位专业能力、岗位适应考核等教学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打造“精准培训”的同时,提高校企合作教学成效。不仅如此,企业和职业院校还要共同设立“监管小组”,对学生实习内容、实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以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共同制定后续培训内容,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全面提高其学习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在校企合作的引导下,职业教育既满足了时代发展需求,又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进一步推动了教师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教学评价为约束,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汇总,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校企合作背景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路,立足学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制定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双向发展。

首先,评价体系要具有实时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对其学习过程、能力培养等方面并未过多涉及,致使评价跨度大、可靠性低,加之千篇一律的评价意见,使得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学习效率也没有明显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评价内容合理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并通过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实现全程育人的同时,提高教学评价的可靠性。

其次,评价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可以制定“双线”评价体系,以线上学习、线下实训为分割点,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与标准,全面分析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还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训环节,并融入技能评定考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拓宽其专业视野,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薄弱项合理选择护理课程,并在学校、企业的通力合作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框架,从而为日后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增添一份保障。

三、结语

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于传统的“直输式”教学,校企合作依托其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际案例,促进其专业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在临床实践能力方面获得更大提高,为其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职业院校的教师还要注重理实教学配比,深化医校合作,将“精准护理、高效护理”的理念扎根于学生心中,使其自觉、主动参与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彰显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