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探析

2021-11-23刘阳秦真成钦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异质性毕业生资本

文/刘阳 秦真 成钦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显性的社会性问题,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求职大军中更是处于弱势。调查发现,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就业率偏低、就业质量差,如何纾解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基于对笔者所在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农村籍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城市籍毕业生;此外,农村籍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的比例远低于城市籍毕业生,农村籍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同样低于城市籍毕业生。本文将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探析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破解路径。

一、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就业问题探讨

社会资本一直被学术界视为与个体的独特性和社会性紧密相关的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1]。针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资源说”和“能力说”。“资源说”认为社会资本是在交往活动中被获取的或者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具体而言,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资本形式或者一类亟待开发利用的资源,能够改善人力资本配置不均衡状况,提升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能力说”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社会关系摄取权力、地位、财富、资金、学识、机会和信息等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能力说”观点从“能力”的角度表现了社会资本的无形性,进而创造性地阐释了新的社会资本的衡量标准和度量模式。两种说法各有侧重,但明确的是,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即社会关系网络[2]。两种观点均围绕社会关系展开讨论,其核心概念就是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嵌入到整个社会系统的大环境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个人和社会的各方面。社会资本究竟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大学生就业结构,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探讨。

(一)社会资本影响就业信息获取的深度与广度

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很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籍毕业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保证流通与获取是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传递的理想状态,其中社会资本的首要作用就是促进信息的流动。社会资本通过两个信息渠道影响毕业生求职,其一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获取的广度,优质的社会关系能够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到知名企业的招聘动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而社会关系链薄弱的群体则因为信息源的匮乏错过良好招聘时机,农村籍毕业生在社会关系链中恰好属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弱势群体,这无疑造成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其二是深层次的求职理念与技巧的获取。社会关系中的人才资源往往会给求职者提供求职择业观念与技能方面的指导,理念灌输的重要性不亚于信息资源的供给。此外,稀缺社会资源中的权力、地位、资金等要素更是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的捷径,能够帮助毕业生降低失误几率。对比农村籍和城市籍毕业生,稀缺社会资源的摄取力存在很大差异,因而毕业生从中受益的结果也不言而喻。此外,就业信息流通顺畅,极大降低了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处于某种等级位置的社会关系,能够为个人提供以常规渠道不易获得的就业信息,促使求职者找到环境适合、报酬满意的工作岗位,而农村籍毕业生的社会关系往往处于等级位置的低端。

(二)社会资本影响人力资本配置能力

人力资本即凝结在人身上使价值增值的知识、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和,是个人寻求良好就业机会的“基石”;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在社会关系网中获取的社会资源,实际上是一种联结隐性人力资本迅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桥梁”,促使人力资本由虚拟形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增强有效信息交换速率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推动人力资本实体化、市场化,保障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力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作用基础,社会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价值保障。优质的社会关系能够提高个人获取良好教育、熟练技能、有益经验的机会,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增值,所以说社会资本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生产。广泛的社会关系提升了资源均衡配置的可能性;反观农村籍大学生,在社会关系的强度和广度上处于劣势,社会关系网络相对狭窄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缺乏经验与技能的指导,不利于自身能力与价值的实现,进而削弱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结构影响就业机会

个体通过社会网络利用社会资源,这是社会资本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路径。社会结构是由资源拥有量、权力、地位、资金等划分的具有等级分层的金字塔形状,社会资本的占有量决定个体在金字塔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起作用,愈靠近塔尖的行动者受到社会结构的约束力越弱,占有的资源越丰富,拥有的权利越多,起作用的机会越高、影响层面越广,然而农村籍毕业生大多处于金字塔的中等偏低位置,这说明其资源的占有量低,机会相对缺乏。此外,社会资本的核心是社会关系,社会资本的强关系会增强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具有浓厚的人情特色,费孝通先生通过“水中涟漪”的形象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式的中国特色人际关系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越靠近中心的地方,社会关系越强,亲密度越高,并围绕中心四散开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农村籍大学生多处于边缘地带,社会关系较弱,弱关系在信息桥中支撑力不足,影响毕业生就业机会的获取。

二、农村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密切,在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必然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社会资本的差异拉大了农村籍毕业生和城市籍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差距,也加剧了农村籍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籍毕业生社会关系链整体薄弱

社会资本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可以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3]。情感性关系通常发生在个人和家人之间;工具性关系通常发生在个人和陌生人之间;混合性关系通常发生在个人与亲戚、朋友与熟人之间。农村籍大学生社会资本总体数量处于劣势,其一,农村籍毕业生社会资本存量短缺。农村籍大学生的父辈、祖辈都生活农村地区,社会网络布局相对狭小且封闭。从情感性关系来看,父母家人一般都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安土重迁观念深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敏感,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从工具性关系来看,农村地区生产活动单一,生活状态稳定,与区域外的群体互动较少;从混合性关系来看,农村籍毕业生的亲戚、朋友以农民居多,职业具有同质性,资源无需过多交换,社会资本存量整体呈现较低状态。其二,农村籍毕业生社会资本流量较小。尽管社会资本不是一成不变,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的建立扩充社交网络,增加社会资本。但在农村地区,无论是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都属于同质性互动,社会资本并未发生改善。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并且很多人定居在城市,农村人数急剧减少,进一步降低了扩充社会资本的可能性[4]。近年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了部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但是通过对本校近三年的毕业生调查发现,总体收效甚微。综合考察发现,农村生源地大学毕业生很难依靠原有的社会资本改善就业状况。

(二)农村籍大学生生社会资本处于劣势

高质量的社会资本突出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广泛性、异质性与高层次性。社会资本广泛性与社会资本数量相关,由于农村籍大学生人脉较窄、社会关系网络过于薄弱,社会资本总体数量处于劣势,广泛性标准很难达到。社会资本的异质性指通过社会关系可触及的资源的纵向幅度,即通过社会关系所接触的资源差异,农村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触及的资源有限,且存在同质化现象,异质性标准难以达到。社会资本的高层次性指通过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能够接触到的最高层次的社会资源,受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的制约,农村籍毕业生从小接触的亲戚朋友等大多是社会基层群众,多数是农民或者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导致社会资本层次性较低、资源异质性不明显,况且受益于高等教育经历,很多农村籍毕业生已经处于所属社会资本金字塔的顶端,父母、亲属、朋友等很难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就业机会。

(三)农村籍毕业生社会资本异质性互动艰难

霍曼斯在小型基础群体研究中提出,互动、情感和活动之间存在着互惠关系和正相关关系,互动主要建立在共享感情的基础上。根据在社会结构金字塔等级中所处社会地位,互动可以分为同质性互动与异质性互动,同质性互动指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体之间发生的互动;异质性互动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体之间发生的互动,而社会互动倾向于发生在同质性互动中。农村籍毕业生在大学期间需与他人接触建立新的社会资本时,由于自身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发生的多数是异质性互动,这种互动往往短暂而肤浅,很难持久,且受异质性互动特征的影响,其维持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维持和获得有价值的社会关系或资源是个人行动的两大动机,如果农村籍大学生想要获得更高价值的社会关系和资源,就要想尽办法接触高层次位置的人群,但这一行动十分困难。一方面,交往双方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均衡、不对称,农村籍大学生只能提供很少的东西来回报高位置行动者的恩惠;另一方面,维护高层次的社会资本,农村籍大学生需付出极大的努力,参与双方需暂时摒弃资源交换原则,付出更多努力来维持这一互动。鉴于以上原因,农村生源地大学生毕业社会资本异质性互动艰难,难以建立较高层次的社会关系,或者有较少机会来建立新的亲密的社会关系,难以对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三、农村籍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消解

社会资本从多方面影响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本研究将提出以下建议,以缓解城乡大学生的就业差异,消解农村籍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一)广泛利用社会资本,积极扩充社交网络

农村籍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之时,能够明显感受到与城市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差异,但是社会资本的占有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通过发展和维持社会关系获得的。一方面,对农村籍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客观看待社会资本,认识到社会资本只是一种单纯资本形式,本身不具有任何情感色彩;其次,要广泛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本,同时要注意积累人际关系,扩充社交网络,进而逐渐改善社会资本差异;另一方面,对高校来说,要充分意识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交友的黄金时期,在这段黄金时期,高校应采取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多种方式,使农村籍大学生改变人前自卑心理,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此外,高校还应为农村籍大学生提供异质性互动机会,接触拥有各类资源的人群,如出国留学、创业基地、假期实习等,开阔农村籍大学生的眼界与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设定的狭小界限中,提升自我认同感。

(二)确保良好劳动力市场秩序,竭力构建公平竞争环境

一般来说,教育公平的过程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显而易见,农村生源地大学毕业生在幼年时期由于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的差异,在教育的起点上就存在着不公平,后来这种不公平的一路持续导致了本身就属于就业弱势群体。在此基础之上,社会资本的作用凸显更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农村籍毕业生由于总体社会资本总量短缺、质量低下、异质性互动艰难,依靠自身努力很难改变现有困境,必然需要外界力量的干预。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信息流通不透明,政府应通过适当干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规范社会资本作用空间,尤其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降低“暗箱操作”的可能性,维护农村籍大学生应有的合法权益。

(三)广泛集合社会力量,建立弱势群体帮扶体系

“异质性互动”所暗示的是一种不对称交换,尽管这种互动需要高代价的互惠承诺和提供他人资源,但这种互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旧会发生,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互动都是理性的,人类需要一定的社会赞同、社会吸引和社会信用;其次考虑到国人对关系的重视,个体的社会名声和社会地位才是最重要的,交易只处于第二地位。农村籍大学生想要改善自身就业困境,急需异质性互动的实现。但这种互动的发生需要条件辅助,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具有时滞性,而学校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帮助又具有限制性,而社会组织却可以实现政府和学校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拓展其延伸空间。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等,事实上具有广泛的社会号召力,一旦他们意识到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就能够集合社会力量,为包括农村籍大学生在内的弱势群体建立帮扶体系,从而为同质性互动向异质性互动提供了转化基础,并为农村籍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保障提供了基础。

猜你喜欢

异质性毕业生资本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VR 资本之路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最“叛逆”的毕业生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