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职业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责任与实践路径探讨

2021-11-23毛继荣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普通话就业指导

文/毛继荣

2014年的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坚持就业第一,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能力,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1]。新疆群众是否能够更好地就业与创业,关系到新疆地区的发展、团结与稳定。新疆的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地区人才的重任,多年来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的建设人才。但是由于教学条件不足,教学方式滞后,导致新疆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乐观。一方面,北疆地区经济较南疆地区发达,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有在北疆参与工作的意愿,但是由于职业能力有限,导致就业遭遇瓶颈;另一方面,大多数新疆学生都面临着一个重要就业问题,即普通话水平较弱,语言问题成为他们就业之路上的“绊脚石”[2]。因此,新疆地区的职业院校如何肩负起培养职业人才的责任,如何突破学生职业能力不足、普通话能力较弱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成了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新疆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教育作用发挥不力,学生就业指导有限

为了适应全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大形势,新疆地区的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中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3]。一是就业指导主要参考了国内其他地区的普遍做法,以提供就业信息为主,而其中就业观念教育、就业的安全意识方面的内容较少;二是过于重视初次指导、一次性指导,缺乏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展望及规划;三是过于注重毕业前的临时指导,而在非毕业年级的就业指导较少。以上三个方面导致了新疆地区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滞后,难以获得全面效果。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许多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能力培养上几乎没有明显变化,依然沿用原来的方式和内容,对于新的就业形式、就业热点的洞察能力不足,造成就业与现实脱节。

(二)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脱节,学生就业方向不明

新疆职业院校的就业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地区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在这三方面也存在明显矛盾,而专业结构矛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新疆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前对本地区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与了解,根据地方企业和单位的人才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但是专业的趋同性较大,差异化较小,导致各院校的相同专业形成了较大的竞争,进而引发了各院校之间相同专业的人才竞争,热门专业学生就业率高,冷门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导致许多学生不得不放弃所学专业,在其他道路上“另谋生计”。

专业的设置及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疆职业院校在设置了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虽然能够持续地按照本地发展需求增设新的专业,但是已有专业的却缺乏“活力”,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扩充专业内容或者适时更改、撤销已经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能够培养社会发展的所需的人才,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学生个人的就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因此必然要与地区的经济结构相符合。因此,新疆高职院校如果不能根据地区经济产业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落后专业的学生“学无所用”,毕业后难以就业。

(三)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缺失,学生就业瓶颈凸显

相较于国内东部、中部地区而言,新疆地区的教育水平整体偏弱。教育资源缺乏是制约新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许多职业院校开设了针对新疆地区企业和其他单位人才需求的专业,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得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则有所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职业院校为了加快人才培养效率,往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二是有的职业院校注重专业实践,但是苦于没有实践条件,导致只能组织一些简单的实践内容。专业实践不足使得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缺失,进而导致学生就业受欢迎程度低。

专业能力培养离不开专业实践,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依赖于实践。对于新疆大部分职业院校而言,专业实践、创业实践的不足问题仍是制约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职业院校忽视了开展多元化的就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缺乏就业与创业的经验,毕业后既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创业难的问题。

(四)学生综合能力有限,就业遇到障碍

从整体而言,由于教学资源与自身学习能力的原因,使得新疆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存在明显不足,成了学生就业的障碍。语言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新疆本地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一方面,许多南疆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想要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北疆地区就业,却因为普通话不标准,交流与表达能力有限,并不能被招聘企业或单位看重;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普通话能力问题,大多职业院校都实施安排专门的普通话培训课程,开展语言学习交流,但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仍习惯性地使用母语,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学校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一些措施最终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许多学生毕业在就业时存在明显短板。

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创新就业指导方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新疆地区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要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总目标,以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为导向,以拓宽就业渠道为手段,以职业生涯规划与科学指导为理论,切实做到就业指导的全方位、全程化、全员化,使得就业指导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持续发力。

首先,对于当下普遍的就业指导而言,其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就要在就业指导中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幽默的语言与新疆地区就业形势的详细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热情,以此弥补就业指导课程在形式上的弊端,例如建立院校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优秀学生就业成功案例等。

其次,适当延伸就业指导课的课时比例,从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起,就要在每周参与至少一个课时的就业指导学习,实现就业指导课的连贯性。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而言,人的就业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在就业时才有,因此在就业环境有限的背景下,新疆职业院校更应当将就业指导当作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为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及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奠定基础。

(二)以地区发展与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专业设置

以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需求为导向,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本地经济发展相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校企对接,以此提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多元化、差别化、高端化的职业教育专业,持续打破现有专业设置不足且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局面,实现实用人才培养与本地经济发展相匹配。

第二,按照地区内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地区经济发展目标保持高度契合,争取实现“设立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服务一方经济发展”。

(三)建立校企之间、院校之间合作机制,推动专业与创业实践

第一,学院以培养地区企业发展所需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不能仅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有限的实践与操作,还要让学员走进企业岗位中,借助企业的有利资源,以实践的方式强化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搭建成人培训“产教融合”的平台,既为学院节省了成本,又为企业培养了定向人才,达到了专业与岗位的有机匹配,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第二,通过职业院校之间合作的形式,促进新疆地区职业院校培训资源与实践资源相融合,打破单一的、只依赖于本院校有限的实践资源不足的僵局。通过与其他院校合作实践,联合各院校在整体上形成体系化、专业化的“新疆发展人才摇篮”,实现专业技能人才专业实践与就业实践的“产教一体化”,使得各企业、各职业技术院校的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在技能人才的实践培养中既能统一协调,又能准确定位、明确分工。

(四)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

新疆地区各职业院校应当通过企业及其他单位的调研,明确各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要求,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做到“有的放矢”,在日常教学中补齐学生素质与能力上的短板,使学生一毕业就受到用人企业或单位的欢迎。针对学生普通话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设置专门的普通话课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督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提倡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通过专业普通话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日常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让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三、结语

新疆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在其中发挥根本的推动作用,新疆职业院校作为地区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当积极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科学的就业指导、高效的实训实践,不断完善教学资源的配置,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新疆地区的发展战略实施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普通话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3-2016年新疆地区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
多元文化护理在新疆地区的发展与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