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象群追“信号”

2021-11-22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手机信号亚洲象分队

仲夏时节,绿草如茵,海拔1800 多米的元江县革波冲大山,迎来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监测分队D 组指战员。

晨雾刚刚散去,总队监测分队D 组组长佟磊带领小组成员,追随着大象的脚步,一大早便来大山深处。为了寻找移动信号,他爬上400 米多高的一个小山顶,拨通了手中的电话。

当天小女儿刚出生2 个多月。几天前,佟磊与家人商量好要和女儿视频通话。为了这个约定,他必须攀上海拔1800 多米的山顶,只有在这里手机信号才处于“满格”状态。

“爸爸!”手机屏幕中,大女儿开心地笑着,可爱极了。佟磊还没来得及跟妻子说话,一阵山风吹来,信号也被“吹”跑了……他抬头一看,远处乌云滚滚,无奈地下了山。

回监测小组的一路,佟磊始终闷闷不乐:“追象护象,条件再艰苦也不怕,但是长时间在深山里跑,与家人联系不上,觉得愧对她们……”

5月27日,15 头野生亚洲象家族北移至玉溪市峨山县,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第一时间派出一支野生亚洲象监测分队,全天候24小时跟踪监测,确保人象平安。30多天前,为增强监测分队力量,指挥部从普洱森林消防支队抽调6 人,编为监测分队D 组壮大监测力量,而佟磊就是其中的一员。

云南红河、玉溪等一带属于横断山脉,山川连绵,高山坡陡,谷深林密,人烟稀少,大部地方移动信号没法覆盖。

“移动信号,对于监测分队来说,就像河上的桥梁一样重要。”佟磊说,如果没有信号监测小组无法将画面传回指挥部,指挥员没法判断象群走向,更是无法进行科学部署。

“象群移动到哪里,我们就跟去哪里。”佟磊说,野生亚洲象不仅移动速度快,而且活动频繁,喜欢走高山峡谷地带,尤其夜间行动较为频繁,有时候进了深山密林,要么是没有信号,要么有信号没时间,因此与家人联系就比较少。

7月26日晚,象群进入石屏县、新平县、元江县三县交界的河谷地带,四面环山,大雨下个不停。移动、电信、联通均没有信号,无人机无法起飞,象群在不断地移动,监测人员只有跟着象群不断转场。佟磊把队员分成两组展开行动,张雄带两名队员继续搜索象群位置,佟磊带曾云峰寻找信号,准备雨停后作为无人机起降点,及时向指挥部回传画面和点位。

“有没有摔伤?”“没事!”瓢泼大雨,风高夜黑,泥泞路滑,走在前头的佟磊一脚踏空,瞬间摔到草丛里,好在一棵小树栏住,才免于掉下山崖。“再难也得继续走,再险也得找到信号。”佟磊爬起来边走边说。

“这里有信号!”走到山脊线上,曾云峰看着手机慢慢显示E,再走几步跳出4G 信号,兴奋地高喊着,突然打破了夜空的宁静。

“每天除了追象,还要和这个破网络战斗,信号差还能忍忍,时常彻底连不上!”队员肖志雄说,只要进了大山深处,眼瞅着手机信号变成了“无服务”,队员们都会用求助的眼神看着佟磊,他随手摘下路边橄榄递过来,笑着安慰道:“放心吃吧,纯天然的。手机信号就不用找了,找不到的,只能卫星电话汇报了。”

“追”信号这点小事难不住佟磊。通过反复摸索,无论走到哪里,佟磊都能很快确定信号最好的地方。于是只要大象进入深山,作为组长的佟磊都会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寻找平坦开阔的位置,设立起降点;第二是寻找有供电设施的村庄;第三是寻找有较强的移动信号源,便于视频传输,第一时间把象位置上传指挥部。指挥部提前预警,保持安全距离,确保人象平安。

“ 手持5G 手机,插着4G 卡,首选网络3G……”佟磊说。

60 多天,途经3 市(州)5 县23 个乡镇,转场200 多次,追随象群行进12000 余公里,24小时昼夜不断……

久而久之,“追”信号成为监测队员们习以为常的动作。信号里承载着太多的激动、感动和幸福。一次次“追”来的信号汇集成一个个人象平安的事故。

“一路上,‘追’到大象卖萌,大家会心一笑;‘追’到指挥部指令,大家手舞足蹈;‘追’到家人的问候,大家高兴一整天。”佟磊说,如果说追象护象是个天平,天平的一边以前只有亲人和朋友,那么天平的另一边就是象群和人民群众平安……

猜你喜欢

手机信号亚洲象分队
茶叶科技助推亚洲象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上)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下)
行为训练对圈养亚洲象行为的影响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手机信号满格,为什么网速却很慢
手机信号满格偻速就快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手机信号放大器干扰通信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