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韵风情画“花市红颜”的美学分析

2021-11-22吴冰洁

当代旅游 2021年12期
关键词:花市红颜调和

吴冰洁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

引言

瑶韵风情组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县美协十三位瑶族青年艺术家精心创作的作品,是富川县瑶族风俗和瑶族风情的经典之作,它从瑶家生产生活、农耕劳作中提取素材并加以艺术夸张,充分展示了优美的瑶族风情画卷。《花市红颜》就是这一瑶韵风情组图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它的造型、色彩、质地、内蕴、整体综合都具有丰富的美学意味。

一 造型美

造型是通过点、线、面、体的不同结合形成的抽象形态。

首先,在人类的创造物中,对形的选择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模仿自然界的生物或无生物的造型,二是对自然形态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形的造型,三是抽象的几何造型。这幅画中多用的是线与体的结合[1]。其中的重点就体现在“红颜”的身材上,纤细的手臂、手指和腰身,高挺的鼻梁与丰腴的胸部与臀部,正是线与体的所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结果表达了瑶族人民对“美女”身材的定义,纤细、立体与丰腴,这就是瑶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其次,这幅画是模仿自然界的生物或无生物的造型,也许这幅画的对象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女子,在某个夜晚与画家在花市相遇,女子的美丽让画家久久不能忘记。同时,画作作为一个艺术品,那么这个人物其实就是画家审美理想的重塑,画家通过对现实少女的审美,结合自身的审美理想,在自己的脑中塑造了一个美化了的少女形象,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画笔、画纸、颜料、技术等将自己内心中美化的少女创作出来。因此,这样的一个正面的少女形象中其实蕴含着画家本人和他所代表的民族、所生活的地区中特有的意志。画中的女子看起来美丽、善良又温柔,带有女性的普遍的美好特质,她害羞、有活力,带有妙龄女子应有的性格特征,她朴素、勤劳又自然,带有瑶族女性的共同的本性。这样一个完美式的形象的存在,其实就是瑶族人民理想中的少女的形象,是他们对于美好理想的再现与向往。

二 色彩美

各种各样的色彩能引起人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还会受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的影响。

《花市红颜》这幅画主要是由冷色调的颜色构成,底面为黑色,主要的颜色是蓝色与绿色。黑色给人以严肃、静寂、庄重之感,瑶族世代与山为居,这就注定了他们的生活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靠山吃山”就是他们千百年来秉持的生活生产方式[2]。黑色在显示出“山”这一客观物体的本质特征的同时也包含着画家自身的主观情感,无形之中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大山的尊重与崇敬;蓝色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凉爽。瑶族人民生活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广西、贵州等地,这些地区的温度普遍较高,蓝色是让当地人感受最为舒适的一种颜色。蓝色的运用同时也出现在云彩和花瓶的部分,花瓶是蓝色与白色的结合,蓝色与白色的共同运用给人以纯洁的直观感受,我们可以猜想到花市中的红颜可能就是在卖自家所做的花瓶,画家选择让红颜去卖蓝白色的花瓶暗示了红颜自身的性格之纯洁美好。云朵中的蓝色则与黄色的月与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子身上还有部分的绿色运用。绿色会给人以一种健康、清新、朴实之感,绿色暗示了瑶族人民对于女子审美的定义,健康、朴素、自然,不需要珍珠玛瑙各类装饰,瑶族人民所理解的“美女”便是绿色所带来的“天然去雕饰”的[3]。

三 质地美

材质的主要组织形态是直接作用于触觉器官的,不同的材质能引起人们不同的生理与心理感受。

《花市红颜》这幅作品是用颜料画成,画面部分比背景整体要突出一些,且纸张本身较为粗糙。画面的凹凸给人以一种跃然于纸上的活灵活现之感,仿佛画面中的人物是超脱于一维的纸张而存在于三维的现实之中。同时,由纸张与线条构成了整幅作品的高低起伏,使整幅作品更加有质感。

较为粗糙的纸张则可以给人朴素、原生态的感受,这与瑶族人民的生活地区有关。瑶族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大山之中,这一事实在秦汉时期的史书中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得犬戎之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户,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经三年,生子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衣裳斑斓,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蛮夷”[4]。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地域,使瑶族人民形成了朴素、善良的民族性格,因此,粗糙的质感与其朴素的性格相符合,给人以强烈的真实之感。

四 和谐美

中国古代有以和为贵的说法,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又有“和谐”一词,可见中国人对于“和谐”的偏爱。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认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作用是稳定各阶层人民的民心,保障社会和谐。

首先,作品本身很和谐。这幅画中的和谐一是体现在画面中的调和与对比之中。调和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同”,对比是在不同行使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异”。调和有两种,一是同色种相配;一是邻近色相配,在作品中,就运用了邻近色相配的方法。蓝色、绿色与白色的相互调和使整个画面偏向冷色调,给人以和谐之感。

其次,三个花瓶的形状也是一种调和。圆与椭圆相互调和使画面的下半部分显得十分充实又不单调。画面中除了调和以外还存在着对比。最明显的有一处,就是黄色的月亮与蓝色云朵和黑色背景的对比,这种对比着重的强调了暖色的月亮,一眼看去会让人先注意到月亮而忽视云朵,而月亮在这幅作品中有照亮“红颜”之美的作用。

最后,体现在画面中的多样与统一。多样与统一作为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就是把具有差异、变化、对立的各种形式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差异性在整体中消除融化,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这幅作品的多样在于它的形式因素与色彩。作品中包括少女、云朵、月亮、花瓶等形式因素,也包括蓝色、绿色、白色等颜色,整体的因素十分多样。但是这种多样并没有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和谐之感。在月光下花市中的红颜身边摆着几个精致的花瓶。这幅画面的因素虽多却十分的和谐,尤其是花瓶的形状与少女的细腰和臀部相似既有使画面和谐的作用,又有赞美红颜好身姿的作用;而且,红颜头部头巾的颜色是整个画面中最为丰富的,但由于所有的颜色整体的饱和度偏低,光感较弱所以并不会给人突兀之感,反而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点缀之感。整部画作,无论是对比与调和,还是多样与统一,没有让人感觉突兀,颜色有明有暗,因素多种多样却不花哨,没有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而是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和谐美[5]。

五 结语

一幅画作,它并不仅仅是笔、墨、纸、砚运用于点、线、面、体的有机组合,更重要的是画作所塑造的意境,也需要结合画家本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绘画这门艺术的认识和他对于“美”的认识,经过这层层的加工后画家心中会形成这些“认识”共同作用的异化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这样不仅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和谐;又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地区、民族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在笔者看来,真正的美离不开“和谐”二字,我们通过对和谐的、美的画作的研究帮助去构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社会[6]。

猜你喜欢

花市红颜调和
逛花市
调和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春节看花市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食色记之夏日红颜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从广州水上花市传播看大型活动推广策略
岁月如金丝,红颜不堪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