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某市曲潭地区地质新能源找矿潜力分析

2021-11-21钟家家胡水长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5期
关键词:板岩花岗岩裂隙

钟家家,胡水长

(1.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2.中农批市场(赣州)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质资源作为新兴能源之一因其无污染、可持续开发的特性而广受青睐,同时开发地热资源所产生的地热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疗、工业、洗浴等产业,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江西省地质资源分布广泛,据统计全省温泉数量已跃居全国第六,属全国资源开发的大省。本文针对某市曲潭地区地质特征与形成原因仅需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找矿潜力。

1 区域背景概况

研究地区位于某市茨坪镇,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朝南延伸与南岭呈垂直状,面积约10km2,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特点鲜明,水热条件充足,年均降雨量为1890mm,降雨集中期通常在5~8月,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对高气温37℃。新近纪以来受板块运动影响,江西部分断裂或部分段落发生差异断陷活动,成为导热构造。早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加里东期及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复式花岗岩体出露甚广,多期多组断裂密集分布。出露地层较为单一,以从老至新的顺序大致分为寒武系上统(∈III),奥陶系中统(O2)和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具体结构如图1。

图1 曲潭地区构造纲要图

2 曲潭地区地热系统地质特征

2.1 地层结构

2.1.1 地层岩性

寒武系上统(∈III):在该地区东南部广泛分布,岩石的岩性主要有灰绿色黏土质板岩、砂质板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碳硅质板岩。

奥陶系中统(O2):在北部与西南部少量发现分布,岩石的特征是其岩性以灰绿色、白褐颜色的变余生长石英砂岩,硬质的沙砾砂岩内夹杂着一层同色的板岩,并夹杂着数层富含硅质的板岩和炭质板岩。

第四系全新统(Q4):在该地区中南部,冲洪积、残坡积均有分布。岩石的岩性为亚粘土、砂砾石、卵砾石、漂砾等。漂砾主要由石英、花岗岩、硅质角砾岩构成,粒度在0.5mm~1mm左右,砾石磨圆度差,呈散状分布,层深8m~10m。

2.1.2 构造

褶皱构造:曲潭地区位于罗霄山复式向斜次级同向斜的收敛部位,该褶皱几乎呈平卧状,轴面略向北西倾斜,向斜的核部被燕山早期第二阶段(γ52-2)花岗岩挤占。组成向斜的轴部地层为奥陶系灰黑色含炭质变余砂岩,翼部为寒武系变余长石石英砂岩[1]。

断裂构造:F1为黄垇大断裂中段的一部分。北东向延伸组成地热田的西北边界。在地貌表现为宽度50m~100m的硅化破碎带组成尖顶山,断层三角面,断面山坡角40°~50°,形成深切峡谷。

2.2 水文特征

曲潭地区地热水清澈透明,含轻微硫化氢气味,温度的分布范围在21.6℃~41.4℃之间,本区地热水的动态与气象因素无关,证明大气降水并非该地区地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通过对地热水采样分析,发现地热水中主要阴离子Cl-为3.43mg/L~6.54mg/L、SO2-为 10mg/L~15mg/L、HCO-43为105.17mg/L~140.22mg/L,主要阳离子K+为3.7mg/L~4.29mg/L、Na+为18.65mg/L~21.35mg/L、Ca2+为20.66mg/L~23.81mg/L。依照地下水划分标准,水质为软水呈弱碱性,pH为7.9~8.2,类型属于HCO3-Ca·Na型。

2.3 热储特征

2.3.1 热源

曲潭地区自新生代以来历经多次板块构造运动,裂隙发育较好,北东向主干深大断裂为控热构造,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与之相交,交汇处形成传导热流的良好通道。通过钻探揭露及抽水试验(见表1),证明热水主要赋存在F1与F2复合部位的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与硅质角砾岩的接触带,F1黄垇大断裂为控热构造,F2为导水构造。

表1 钻孔测温情况表

2.3.2 热储

曲潭地区裂隙构造较发育,地表水体通过孔隙与裂隙进入地热水进行补给,热水洲热储呈带状,分浅部和深部两个热储层,深层热储为硅化破碎带。通过钻孔探测可得知,地热水水温随着钻孔的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地下水在热源的影响下逐渐升温,最后抵达储水层形成地热水资源。

3 找矿潜力分析

3.1 地热成因类型

根据上述区域地质勘探、钻探揭露及抽水试验分析,曲潭地区的地热水资源热水主要赋存在F1与F2复合部位的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与硅质角砾岩的接触带,且F1黄垇大断裂与F2断裂带复合部位的裂隙带作为储热空间,热储呈带状,分浅部和深部两个热储层,曲潭地区地热水赋存于裂隙带中。

3.2 勘探类型

由于深层热储为硅化破碎带,北东向主干深大断裂为控热构造,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与之相交,交汇处成为传导热流的良好通道。曲潭地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类型,F1黄垇大断裂与F2断裂带之间复合部位的裂隙带即为热储[2]。

3.3 找矿远景分析

曲潭地区内地热受地壳剧烈活动影响,黄垇大断裂与多期多组断裂形成稳定热源。在勘探区内位于黄垇大断裂南部约3.5km处,地热区点出露水温高达68.5℃,且通过对黄垇大断裂进行钻孔与系统测温,发现温度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勘探区坐落于罗霄山复式向斜中的次级同斜褶皱里,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沿F2侵入,褶皱核部受到挤压而被侵占[3]。F1黄垇大断裂与F2断裂带复合部位的糜棱岩化花岗岩之中产生地热水资源。区内具备裂隙较发育的灰白色、灰黄色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综上所述,曲潭地区富有地热水资源的形成、运移与热储的地质条件,具备寻找地热资源的找矿潜力。

4 结论

本文针对曲潭地区的地质情况、地热水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探讨,并对其找矿潜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曲潭地区热水资源丰富。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及钻孔勘探工作验证后,F1黄垇大断裂与F2断裂带复合部位的糜棱岩化花岗岩之中富含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循环深度约为1500m,开采利用有待提升。

地表水体是曲潭地区地热水的重要补给来源,通过断裂与孔隙、裂隙等渗入地下,受地壳活动形成的热源影响下温度逐渐升高,在地下形成范围在28℃~42℃不等的热水。热水因与冷水比重不同,因重力作用影响,冷水下沉且热水上升涌出孔口,形成地热系统。

曲潭地区地热温泉水质类型属含氟偏硅酸弱碱性重碳酸钠型淡水(又称硅氟医疗矿水),富含多种具有医疗保健价值的微量元素,适宜沐浴、医疗、旅游、休闲用途,可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

猜你喜欢

板岩花岗岩裂隙
装饰块料
充填作用下顶板底部单裂隙扩展研究①
裂隙影响基质渗流的数值模拟1)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花岗岩
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类的Na2O和K2O含量变化特征
上公山隧洞4+439部位TMB卡机地质条件及后护盾顶部塑性变形分析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