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评估及预测分析

2021-11-21马彦霞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5期
关键词:易发降雨灾害

马彦霞

(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地质灾害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性十分严重,对生命安全、经济、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有70%的领域为山区,山区面积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也相对较高[1]。由于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开展,例如兴建水库、工厂的废物排泄、城镇化发展等,加速了对自然地质环境的扰动,提高了灾害发生的频率。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山体崩塌、滑坡、地质裂缝、泥石流、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都是目前存在的地质灾害[2]。地质灾害的灾情都十分严重,对目前的环境与资源都将造成毁灭性伤害。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防灾减灾能有效的降低灾害带来的危害[3]。防灾的办法一般都是在地质学、工程治理方面,随着科学的进步,目前这些方法逐步向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等方面延伸,防灾方法结合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带来的危害,减少人员伤亡以及损失[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是灾害风险体系里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主动防灾的关键依据。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是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对经济发展、土地规划、土地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分析地质灾害特征

山地丘陵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国土面积的70%,地质复杂,易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灾害分布相对零散,主要以小型灾害为主。从地质灾害的形态角度分析,形态特征相对明显,灾害后缘多数呈圈椅状,地形坡度为25°~45°之间。发生灾害的侧边界可识别度不同,中上部侧壁与后壁特征类似,中下部侧壁不清晰,主要以受灾害山体变形程度区分。地质灾害的特征显著,包括高位性、隐蔽性等。高位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一般位于山体中上部,此部位地势陡峭、工作人员采样与观察都无法到达,有些甚至在无人区,常规的排查很难发现其隐藏的危险迹象,甚至采用无人机进行排查隐患都无法实现。隐蔽性指的是西南山区,树木生长繁多的地区,一般此地区斜坡由于长年地处于野生状态,树木丛林生长茂密,导致灾害出现迹象被遮挡,较难发现。远程运动指大型滑坡、崩塌后,碎屑流动碰撞,流动速度过高,流动距离过长,最终能达到数千米的距离,较长的流动距离将灾害范围扩大。灾害链效应也是出现地质灾害的一大特征,指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地质灾害发生了转变,转化为链式灾害。例如滑坡,碎屑流动碰撞,造成河道堵塞,河道上游出现淹没,河道下游会发生洪涝,像一根链条将灾害放大,进而也扩大了灾害带来的损失,如图1所示。研究表明,越是在地质环境脆弱、不稳定的地区,灾害特性表现得越明显,地质灾害易发性频率越高。

图1 地质灾害特征

2 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由得到的灾害危险性、承载体易损性、承载体价值,完成风险评估过程。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根据风险可接受的标准对风险估算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判断,最终进入决策过程,目的是了解地质灾害风险对经济、环境的重要性。

评估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包括时间、空间概率、易损性3个方面。时间概率评估主要是计算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是风险因素的一个关键成分[5]。常见的计算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方法如下:

基于过去的灾害事件的频率形成概率模型,根据长期的灾害数据形成两种地质灾害概率分析模型: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6]。某特定规模的灾害平均每T年发生一次的年概率为:

T为事件的重现期,λ代表将来灾害发生的期望频率。在特定年限内(t)发生一次或多次灾害的概率:

P0为特定年限内(1-1/T)不发生灾害的概率,Pt0为t年内不发生灾害的概率。泊松分布,发生n次灾害事件的年概率的泊松模型为:

λ为将来灾害发生频率,t是一年内一个或多个灾害发生的概率,公式如下:

我通过计算发生概率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得出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在研究区域内,对一定时间内的人口和经济风险定量计算,再计算得出每年的人口和经济风险值,按照一定的风险判断标准,对上述风险值分析评估,判断是否为可容忍风险或可接受风险,若得出的结果为不可容忍风险,需要相应的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预测

我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以及灾害范围内承灾体的数量类型,依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级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预测。为了对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进行预测,我选取的承灾体类型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建筑、道路、农田以及财产等,在降雨、泥石流等不同自然因素影响下,研究灾体的数量和类型的差异。可以通过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如发生滑坡灾害最常见的因素就是暴雨,可以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对滑坡灾害进行风险预测,预测分析如下:

P=5%降雨重现周期下,受泥石流强度和规模的影响,其风险主要以极低风险和低风险为主,仅在沟道内分布有房屋建筑承灾体的位置风险为中等;P=2%降雨重现周期下,泥石流强度和规模均有所增大,风险等级也相应提高,以中等风险为主,有小范围的高风险等级区域分布;P=1%降雨重现周期下,泥石流致灾范围和强度进一步增大,区域主要为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通过上述可知,我基于降雨强度进行的风险性预测,利用不同周期,计算不同周期降雨时间诱发灾害的空间概率预测,完成易发性到危险性的转变。不同降雨量下,危险性低、危险性高的面积比例与灾害点数量成正比。降雨量增加,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面积与灾害点都明显降低。

地质灾害风险的预测还可以通过分析空间概率得知,主要包括分析灾害运移距离及到达概率。基于实地观测以及再现参数、特征以及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预测方法包括地貌类比法、几何法和其他经验法。最常见的是地貌类比法,通过地貌特征分析,得出灾害堆积范围及最大运移距离,以此方法推测相似灾害运移距离。地貌类比法适用于规模大频率低的地质灾害,用于泥石流或碎屑流运移距离计算,通过分析悬移颗粒和沉积颗粒的平衡来分析其可能运动的距离,由此推测较长一段时间内灾害的最大致灾范围,对地质灾害的风险预测有很大的帮助与意义。

4 结语

本文分析可知,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地质不稳定的斜坡部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地质灾害对生命、经济、环境的危害性,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对于控制和防控灾害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很多技术方法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地质灾害风险预测的可信度降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体系还不够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的体系也不统一。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内容,综合领域知识,统一地质灾害风险体系标准。

猜你喜欢

易发降雨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