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综述*

2021-11-21张雪彦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者校企学院

张雪彦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前言

近年来,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纷纷尝试举办产业学院。本文通过整理学者有关产业学院建设的相关文献,理清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梳理了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1 产业学院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产业学院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朱为鸿,彭云飞(2018)认为,产业学院是以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为目标,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的具有独立运行机制,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新型办学机构[1]。张雪彦(2020)认为,产业学院由不同所有制属性资本混合注入、服务于明确产业、实行市场化独立运作的高职二级学院,是集生产服务、学历教育、技术研发、技能培训为一体的产教融合联合体[2]。本文倾向于张雪彦的观点。

2 文献综述

“产业学院”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的“产业大学”,它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英国为提升成年人的就业能力而成立的网络学习平台[3]。我国产业学院的内涵与英国“产业学院”的概念没有相似之处。

2.1 我国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

我国“产业学院”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1988年覃晓航题为《广西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试探》的文章,当时覃晓航提出一条政策建议“创建产业学院”,即按照广西的工业、农业、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议创办一所民族“产业技术学院”,[4]当时的产业学院只是一个概念,也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直到1994年,成都大学创建了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这是我国大学最早设立的产业学院[5]。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成立第一个产业学院即工研院产业学院,它是一家开展产业人才培训的组织[6]。2006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产集团联合创立了物流产业学院和汽车后服务连锁产业学院,这是我国大陆地区职业院校最早设立的产业学院,此时,产业学院才逐渐进入学者研究的视野。2012年,广东省中山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古镇灯饰学院、沙溪服装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此后,广东省个别高职院校开始尝试探索建立产业学院。

2014年起,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7]《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9]这三个重要文件对产业学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首次提出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鼓励高职院校联合企业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鼓励高职院校和企业设立产业学院。从此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以混合所有制、产教融合为新的突破点加速发展,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尤其是广东省、浙江省、深圳、苏州等地纷纷尝试建立产业学院,此时产业学院建设才成为部分学者研究的焦点。

2.2 产业学院的价值研究

理论界高度肯定产业学院的价值,他们认为产业学院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体制机制的必然结果,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路径。比如,吴显嵘(2018)认为,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10]。

2.3 产业学院发展模式研究

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产业学院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空间区域集聚度说”“对接说”“对象连接说”,其中“空间区域集聚度说”以空间区域聚集度为划分标准将产业学院分为集成式产业学院、连锁式产业学院、多点集成式产业学院[11];“对接说”按照“对接变化”将产业学院分为“专业—企业”合作型和“专业镇”合作型、“专业群—产业链”合作型和“城院模式”合作型、以及“产业学院—企业”合作型、“引企入校”合作型和“厂中校”合作型[12];“对象连接说”则根据合作的对象及功能需求,把产业学院分为校企综合型、校会联合型、校地合作型、校行合作型、校企订单型[13]。

2.4 产业学院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建设路径研究

2.4.1 产业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政府顶层设计不明,产业学院独立性不足

部分学者认为,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政府并没有赋予其法人资格,即没有相应的办学权利,其不能独立自主地与企业进行相关合作,致使发展受到限制。例如,李潭(2017)、金炜(2020)认为产业学院顶层设计缺乏,地位不明,需要政府出台法律澄清其身份[14-15]。

(2)产业学院行政化问题突出,现代治理方式不完善

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行政化问题突出,加之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行政化干预比较严重,所以其在运行过程中,找到解决校企各方利益冲突的方式即现代治理方式尤为重要。杨应慧,杨怡涵(2018)、金炜(2020)认为,产业学院缺乏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泛行政化问题依然突出,校企利益共赢难以达成[15-16]。

(3)运行成本较高,难以实现校企共赢

产业学院具有教学、培训、生产等多种功能,加之其市场化运作不畅,导致其成本高,收益少。部分学者认为产业学院运行成本过高,难以实现校企共赢。比如,朱跃东(2019)认为,产业学院运作成本高昂,办学效益难以得到实质提升[17]; 吴金铃(2019)表示,产业学院运行成本高昂,企业合作动力不足[18]。

2.4.2 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针对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困境,多数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例如,李潭认为,只要政府赋予产业学院独立性的发展地位,建立现代化治理结构,构建常态化统筹机制,确立多层次的能力提升机制,产业学院必将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14]。对此,朱跃东(2019)也表示赞同,他还强调,产业学院不仅要“节流”,更要“开源”,因此,一方面采用多种措施减少产业学院的办学成本,另一方面要创新市场化运行模式[17]。 金炜(2020)表示,需从匡正思想、澄明身份、明确产权、优化治理四个方面发力,寻求产业学院建设发展的新突破[15]。吴显嵘(2018)、刘福才(2019)强调,产业学院建设需从政策保障、专业建设、教学体系、运行模式、组织建构等方面下功夫[19]。

3 研究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学者的研究丰富了产业学院的内容,但是,其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研究内容上,部分学者注重有关产业学院概念、价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而很少关注产业学院内涵建设和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视角方面,学者较多从教育学的视角进行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行业、企业、教师、学生等视角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部分学者仅仅使用理论分析法或文献法,而很少使用诸如问卷法等实证研究法,因此下一步需进行以下研究。

3.1 研究内容需扩大

当前,部分学者并没有对产业学院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需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因为没有评价标准,就衡量产业学院教学、实训、培训等功能的是否实现,更无法准确衡量产业学院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贡献,更不利于产业学院良性的发展。

3.2 研究视角需多元化

产业学院是一个复杂实体,其涉及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从多种视角、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3.3 研究方法需将理论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

学者有关产业学院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使用问卷法开展的实证研究,则很少。产业学院的研究需将理论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这样形成的研究成果则能更好地指导产业学院建设实践。

猜你喜欢

学者校企学院
学者介绍
学者介绍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海盗学院(12)
学者介绍
海盗学院(7)
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