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1-11-21贾前进

当代旅游 2021年26期
关键词:营地研学课程体系

姜 杨 吴 建 贾前进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无锡 21412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研学营地不断涌现、稳步发展,如何设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又有完善基础设施以及合理课程体系的自然教育研学营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 相关概念

(一)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中,卢梭在教育上主张:“返归自然,顺应儿童善良本性,尊重其年龄特别与个性特征,使其身心自由发展,培养身心调和发达、自食其力的自然人[1]。”

自然教育在最近一百多年里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今的自然教育建立在老师和家长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以及在周遭环境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用自己的五种感观去接受自然、热爱自然,从而激发孩子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认识到大自然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模式下启发孩子,在今后也会更加懂得关心自然以及爱护自然,自然教育的初心正是如此。

(二)营地教育

美国营地协会对“营地教育”的定义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的形式,兼具教育性、创造性和娱乐性,通过领导力训练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体验,促进营员在生理、心理及社交能力的提升。”美国营地协会官网ACA国际营地协会提出“营地教育”包含以下特征:“它是体验式教育,在自然中学习、在团队生活和户外活动中锻炼自我,产生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2]。”

而中国的营地教育,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青少年在学校和家长的允许下在特定人员的带领下在研学营地体验式学习一些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课外知识,以此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自然教育研学营地

自然教育研学营地,顾名思义就是从事自然教育兼具研学功能的营地教育机构。它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将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客户群体,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他们以团队的形式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专业的工作人员安排,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消化,形成对社会生活有效的逻辑思维[3]。

二 研究现状

(一)研学旅行教育研究现状

在我国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下,研学旅行教育不断受到重视。从2002年“体验教育”概念的出现,到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4]。国家关于研学旅行发布的重要文件已多达十数份了,剖析这些重要文件以及发布的先后顺序,我们看出国家对研学旅行的发展和建设都十分重视。

(二)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研究现状

在欧美等国家,营地教育成为每一个青少年的必修课程之一。国外营地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课程促使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动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我国近年来营地教育的发展比较迅速,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营地场地建设、营地课程设计等方面。

在欧美地区,自然教育与营地教育密不可分,相关研究文献也比较齐全。国内自然教育的研究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如认识自然、自然体验以及亲子农业园等,缺少对中国营地发展方向的深入剖析。我们通过知网检索可以发现,基于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教育研学营地建设的相关研究尚属空白。

(三)调研发现

据可靠数据调查,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青少年们年龄层次主要在7~10岁之间,占比64.29%,其次是11~14岁,占比26.19%;6岁以下不超过10%,15岁以上的基本没有。由此可见,7~14岁的青少年具有探索世界的强大好奇心,探索自然的浓厚欲望。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青少年们,男女性别比例差距不大,但以男孩居多。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男性青少年对自然教育的接纳程度高于女性,更加活泼好动,更喜欢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家长以女性家长居多,占到了比例的95%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家长对自然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度远远高于男性家长。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家长主要是较年轻的70后、80后父母,其中,80后父母占到了76%的比例。原因在于,70后、80后家长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相比于其他年龄层次的家长,有着更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更充足的体力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家长们,普遍学历比较高,76%为大专及本科学历,23%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由此可见,文化水平越高,思想就越开放,对自然教育的认可度也就更高。同时,文化水平高,工资水平也普遍较高,有参与自然教育活动课程的经济能力。

家长们对自然教育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但大多数还是比较了解自然教育的概念,占比达到52.38%,7.14%的家长甚至非常了解自然教育的概念。所有的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自然教育活动,其中,61.9%的家长们希望孩子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频率为一个月2~3次,有35.71%的家长们希望孩子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频率为一个月1次。

针对自然教育营地需要增加什么样的课程类型的问题,有97.62%的家长选择了实践探索类课程,有57.14%的家长选择了科普解说类课程,有54.76%的家长选择了自然艺术类课程,有38.1%的家长选择了心灵成长类课程,只有11.9%的家长选择了娱乐游戏类课程。由此可见,家长们更希望自然教育营地能更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家长们对孩子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诉求还是比较多元化的,其中,磨炼意志、增强抗挫能力和学会爱护生命、爱护自然以88%、80%的高选择率位居榜首,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以78%、71.43%的选择率紧随其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发掘潜能、增强自信以及提高身体素质则以69.05%、59.52%、52.38%的选择率排在第三。

三 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研学营地建设的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等多角度分析,自然教育研学营地在法律法规、宣传推广、课程体系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自然教育研学营地这个行业起步较晚,属于新兴行业,缺少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建设标准,国家也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发展。因此,在营地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混乱与阻碍,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二)宣传推广不充分

国内民众对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认知比较模糊,甚至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可见宣讲概念的不足之处。因此,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略显传统的宣传方式、薄弱的宣传力度均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三)课程体系不合理

一套合理而有效的课程体系是一个营地能否长期发展的核心因素,而现在国内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课程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很多营地没有一套健全而有效的课程体系,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营地的长期发展,同时还降低了客户对产品的期待与满意度,从而大大减少了营地的收益。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客户来到营地的第一感受,也直接影响是否能带给客户更好的活动体验。然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各地区的自然教育研学营地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由于资金的不足或者营地建设者自身意识的缺失,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就成为了国内各营地的通病。

(五)营地管理与技术人员缺失

刘瑞迎在《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曾说过:“一个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看营地的建设规模和课程设置这种硬件水平。从中外成功的营地的案例来看,营地是否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培训师,是营地能否走的长远的关键[5]。”通过实地的走访和调研,可以发现国内自然教育研学营地还存在严重的人员缺失问题,能够管理营地、维持营地长久运行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这也成为了国内各大营地的通病,培育更多优秀的营地专业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四 研学营地发展策略

通过人员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从学员到营地以及周边环境等多视角分析自然教育研学营地建设的特色、研学营地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研学营地相关产品的评价,进而探索当前国内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建设

中国新闻网在《探索研学旅行行业前景,专家研讨中国营地教育发展》中提到:“营地教育机构是连接自然教育、研学教育的关键纽带。从业者要以教育为中心,在营地开发和课程内容上注重专业化发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体验、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让孩子们在自然营地教育中玩得开心、学到更多[6]。”只有充分激发了营地教育机构自身的企业活力和专业化能力,营地才能更加长久稳定地发展。

营地教育机构要根据研学营地教育的教育目标,依托现有自然教育基地资源,探索建立研学教育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基地设施,建设一批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营地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地区或行业示范性的自然教育研学营地,开通精细化的教育精品线路,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旅行教育网络。

(二)开发专业课程,打造专业师资

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根据不同学段自然研学营地教育目标、研学主题,结合基地资源特点,从学生们的自身实际出发,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宜的自然教育实践课程,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课程还应着眼于让学生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培育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社会责任心。

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培养是关乎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7]。各从业机构要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标准,并针对自然教育和研学营地教育共同涉及的项目设置、课程开发、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大从业人员和志愿者团队培训力度,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满足行业需要。并致力于通过自然教育、研学营地教育、高校等多方力量合作,根据行业社会化、规范化、市场化、精准化的服务需要,建立长期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完善优化课程评估体系

研学营地教育必须要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一套系统而全面的教学内容,拥有一份规范的实施过程,建成一套科学而准确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满足受众对研学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而建设一套适合自己营地运营的质量评估体系也是尤为重要的,时常自省,时常评估营地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营地未来发展战略,这也是每个营地想要长期发展的必备条件。

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教育方向和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民情、每个学生不同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各地区自身基础设施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水平性差异,要适应各种各样的客户,就得多听取客户们的建议以及意见,积极地改变营地的教育方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更适合营地发展的、安全有效的课程体系。

五 结语

由于自然教育研学营地内容相当广泛,题材也相对较多,本文主要从营地建设问题以及营地产品设计开发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涉及的营地经营内容有限,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变和完善。实地调查的自然教育营地较少,且局限于江南地区,有一定的地理局限。以后还应多调查一些全国各地的自然教育研学营地,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实践认知,丰富和完善营地建设理论体系。

近年来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国家和人民对自然教育抱有着极大的期望,希望自然教育能够更快地普及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希望教育、环保、生态建设、文化旅游等机构,努力合作构建开放型综合平台,充分发挥各类机构的社会教育功能,承担起未来教育者的责任,更好地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各业要互通有无,融合发展,合力打造自然教育研学产品。

猜你喜欢

营地研学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快乐研学之旅
回归营地活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恐龙会谈恋爱吗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