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2021-11-19张凌云

高考·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成因研究

摘 要:推动社会未来发展动力的要素不是资本和土地,而是知识和人的素质。基础教育在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当中承担着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从学生长远利益出发,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给每个学生均等学习机会,在各方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而学习困难是当今社会教育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主要是研究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问题,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困生的形成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转化策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较为广泛,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于中小学学习而言,高中的学习内容难度跨越较大,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造成了某个学科的学困生。多数化学学困生往往是由于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觉得化学科目较为烦琐复杂,不易理解,导致了学困生丧失了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获得好的学习思路和提高对化学课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不断思考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导致高中化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因素、学校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我们要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做出详细分析。

(一)自身原因

首先,学困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不足。如果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简单,喜欢式的学和被动型的学习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对于学习从思想来说只是为了拿到高中毕业证,而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上什么大学对他们而言是无所谓的,没有那么重要的。因此他们对于学习很少抱有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逼着学习一下,他们才动一下,学习态度过于懒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導致了学困生的形成。

其次,学习方法不科学。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端正,课下也非常用功学习,特别刻苦,但是学习成绩依然上不去,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上追求死记硬背,没有找到关键的点,也不研究学习规律,没有建立好知识结构,学习的知识点支离破碎,没有一套体系,这也就成为造成学困生的一个因素。

再次,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底子比较薄弱。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不管是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有所提升,高中化学理论性更强,综合程度大大提升,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学习内容不但理论性很强,而且还很抽象,像基础知识检查,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明显感觉吃力,因此这也是初中生上高中后学困生增多的因素之一。

(二)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学生会逐步地对教师产生不满,长此以往会成为学生讨厌化学学科的因素之一,久而久之沦为学困生。还有一部分教师知识底蕴深厚,教学理念先进,但是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不到因材施教,学生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就会责骂学生,让学生得不到尊重,自尊心受挫,导致学生放弃化学学科,影响化学的学习。

(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处于很重要地位,爸爸妈妈在成长道路上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通过对学困生家长的访问大致了解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过分溺爱。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全家人围绕,在各种疼爱中长大,家长会尽最大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没有吃过苦和经历过挫折,而高中知识点多,课程难度和高考压力大,从小备受宠爱的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切,家长也不愿孩子吃过多的苦,因此对学习成绩要求没那么高,导致孩子对学习积极性弱,学习动力缺乏,有的家长将责任推到教师身上。第二种是家长过于干预。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希望考上名牌大学,对孩子不断施压,如有些母亲为了陪读将工作辞掉,每天盯着孩子学习。高中本身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还有的家长周末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长此以往孩子没有自由娱乐时间,每日在上课补习中,生活单一枯燥,长久下来会形成厌学的心理。第三种,放任自流。有些家长忙于生计奔波,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的家长沉迷于社会不良风气当中,打牌赌钱,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学习,对孩子放任不管,导致孩子处于松散状态,甚至被不良分子带坏,最终变成学困生。

(四)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内容和模式较为落后,很多教师将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课程,并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通过传统的教学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授课,由概念到证明的一种固定流程,最后通过习题来锻炼和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这样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下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要求。

二、高中化学学科特征因素及教学改革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的普及,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使得教育事业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是更多关注到了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所以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学这一门课程,具有自身抽象性、特殊性。此外,有些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这一步加重了学习的难度。化学还具有“深”“杂”“混”“特”等特征。所谓“深”是指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深奥,学生不易掌握它的内涵、实质,从初中到高中化学科目的内容难度跨越较大,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过渡,出现了知识脱节的现象。所谓“杂”是指化学知识的组成和产生方式较多,知识点较多,头绪繁杂,容易遗忘。所谓“混”是指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确,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错综复杂,前后问题搞混淆,不易梳理和理解。所谓“特”指的是许多化学规律普遍存在特殊性,在一般的规律中又有特例,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区别,就会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学习理念。例如:不是任何的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等。

教育发展至今,传统的教育方法弊端越来越多,其教学方法枯燥、不灵活、缺乏实用性,教师的学与教不能很好地运用起来,又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致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下等情况出现。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化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过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更多地实践运用,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具体策略

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我们整个教育事业都是非常关键的,并且是长期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以及提高个人专业水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效率。

(一)高中化学教师转化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不仅要熟练掌握高中化学这门课程,还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顺应时代以及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根据高中化学内容丰富、知识多元化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采用问题引出知识及实验引出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及探究,对化学学科中的物质研究产生兴趣。通过大部分的教学调查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兴趣较低,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更有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化学内容划分模块,进行安全的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离及提纯”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自己手动做实验,展示实验过程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目光,隨着实验的进行,逐步让学生进行观察,讲解知识等步骤,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科目的信心,发现化学科目中的有趣之处。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心理教学

课堂教学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赏识学生,利用诱导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多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提问,积极学习,鼓励学生增加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对所有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营造和谐积极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心理教育的目标和知识以及技能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还要重视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目标为: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紧张的高中化学学科生活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积极倡导学生健康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施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首先讲解理论知识,再配合习题的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其过程都是教师为主体,课堂效率不是很高。我们应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对于内容较为复杂的模块和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使用多样的教学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化学的灵活性、课堂的效率性和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要给予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深层次的记忆,最终达到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学园.2013,14(34):120,139.

[2]李玉南.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6):151.

[3]朱蕾.浅析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5,7(4):148.

[4]将涛.浅析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与防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29):125-126.

作者简介:张凌云(1978—),男,汉族,安徽省铜陵市人,本科,中学一级,安徽省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成因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