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展《考·工·记》

2021-11-19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屯堡古村落遗产

不知你是否在野外游玩或者路过村落时留意过那些沧桑的老屋。你可以从它们灰暗的瓦墙木梁上窥见它们曾经的美丽。有心人难免会感伤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最终将使得这些老屋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另一些人则怀抱着对传统建筑的喜爱及浓厚的乡土文化情怀,倾注心血修复活化这些老屋,使得它们重新焕发出光彩。

《考·工·记》——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所展示的就是修复与挽救贵州乡土建筑。

说到“考工记”,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考工记》这本书。出于《周礼》的《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一部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是中国目前为止所见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可以说是华夏手工业的鼻祖。今年9月初,以同样名字命名的展览:考·工·记——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这也是贵州省博物馆首次与社会策展人合作推出的展览。“考,可以理解为考察、研究;工,可以理解为工匠、工艺;记,可以理解为技艺、传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说。

进入贵州省博物馆后,穿过一个小通道才能来到《考·工·记》展厅。通道以麻绳原木搭建出贵州常见传统房屋的构架,十分新颖。展厅内别出心裁地用建筑脚手架将空间分为了两层,将中间留空,形成一个天井,整个展馆布局就仿若一个老屋。博物馆内展示的“穿排亭”,是策展人越剑从安顺云山屯运来的废弃木料,请当地匠师到博物馆现场搭建而成。展览现场用266张照片、7个房屋模型以及45件传统木匠工具,不仅展示了老屋“修缮”技艺,也唤起不少人的乡土记忆。其中,一层主要展示了修复人的手记、速写,还有老屋修复尺寸方案以及现场工作的照片等等。非专业人士如我,一方面从中感受到了修复这些乡土老屋的过程之艰,另一方面又因为所学受限而觉得眼花缭乱。穿过一层回廊后来到“天井”,首先注意到的是放在正中间的两个展示修复完成后效果的房屋模型平台。随后是巨大的匠人照片,每一幅照片都标有匠人的姓名、年龄、工种等信息。二层则是修复房屋的具体情况文图介绍,以及一段记录视频。

这段短短十分钟的记录视频中有很多年轻的面孔,有很多都是学生,他们来自天南地北甚至海外,为了使古老村落的破旧老屋重获新生而聚集在一起。这就是中国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由被称为“古城卫士”“中国世遗之父”的阮仪三先生倡导的中国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于2011年开营,并相继在山西平遥、江苏苏州、山西新绛三地设立工作营。2014年由本次策展者越剑策划的贵州屯堡工作营成为其第四个工作营。从此之后贵州的工作营几乎每年举办一次活动,每次修复一座老屋,迄今已有8座老屋修复完成。据越剑介绍,这项公益活动目的是为了提升人们对古村落,对社会遗产保护的认识,唤醒居住在城市里和古村落里的人们对村落的热爱。修复这些老屋也是为了体现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老屋价值所在,让人们认识到这些老屋所蕴含的传统智慧所在。从而更好地保护与活化古村落,使其避免日益消亡的命运。

贵州工作营举办的第一次活动是在安顺的云山屯。对屯堡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越剑面对当时屯堡的人口迅速流失和消亡的状况感到十分心痛。“人们几乎都出去打工了,也可以理解,谁都想过上好日子。”村里留不住人,原本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的屯堡老屋因为无人居住和管理而快速破败。所以修复老屋,并不能只是单纯的按文物修复的办法来翻修,还得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改善。既修好老屋,也要使其适合现代的生活。这就是工作营的另一层意义,即活化。越剑告诉我,并不是每一个老屋都有这个机会重获新生。为了能让修好的老屋发挥出最大效果,而不是修完又摆在一边任其破败。工作营一般优先选择交通方便游人较多的村寨,然后选择有一定历史价值但还够不上文物级别的老屋,再次,老屋在村里的位置不能太偏僻。以此为标准,“金家铺子”“金家院子”“梁家大院”“杨家老屋”等数座旧宅依次修复成功,并且绝大部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至今仍在很好的使用中。

“修复过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问越剑。越剑说这是一个好问题,贵州工作营修复的第一栋民居是拥有百年历史的黄家院子,吸引了20多位中法志愿者參与修复,当地政府、公益机构都很支持。彼时,最大的困难是寻找当地的匠人。因为几乎所有的匠人们都出去打工谋生了,想找到既有能力还愿意回村参与修复的匠师并不容易。所幸,对家乡的眷恋热爱犹如深埋心底的嫩芽,一旦有合适的时机,就会破土而出。听闻了工作营的修缮理念后,几位在外的匠师纷纷回乡重拾曾经的工具和手艺。参与修复的志愿者们按照传统的礼仪进行拜师,跟随匠师学习木工技艺。一座老屋的修复完成也代表着传统建筑技艺和精神的传承。

越剑坦言,成立工作营的目的就是让公众参与古建筑修复。“就地取才”选用当地匠师参与,不仅可以传承匠师技艺,还能为匠师提供一定的报酬使他们维持生计。工作营如一粒火种,点燃村民的乡村梦。过去,村子里的老房子曾被认为是落后的象征。村民们都想有拆迁的机会好住上新式的房屋。如今,老屋的修复让他们重新认识到了自己家乡的价值,也看到了舒适的现代生活与传统房屋并不矛盾。工作营持续半个月的改造中,志愿者们讨论设计方案、砌筑石墙、铺设石板……中法志愿者与当地匠师一起,将一层修复为研学教室和工木坊,二楼则布置为展厅和交流室,使得曾经破败的黄家院子不仅重现辉煌,还进一步改善了缺点,增加了舒适度适应现代生活,也让留下来的匠师们重拾信心。

越剑总结工作营有三方面意义:第一块是社会教育,通过工作营带动当地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修复旧宅和区域文化生态;第二块是村寨活化,来自国内外、各行业的志愿者与村民生活在一起,举办乡村音乐会,论坛等,让城乡间有了更多交流,并且在当地发展出民宿、咖啡馆,以及教授当地特色文化的工作坊,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第三块是传承保护,志愿者拜当地匠师为师,学习当地非遗文化。工作营对城乡遗产的保护性修复需要传承匠师体系,匠师是中国建筑师的原点,中国建筑师可以从工作营回归基础,传习工匠精神,工作营也成为了传习的基地。

工作营在云山屯修复了3栋民居,同时还帮助当地村民进行房屋修缮。而今,云山屯已经是安顺市屯堡文化的代表村落。游客们来到云山屯,不仅仅感受到那与周围美丽风景和谐统一的村落民居,更是直观地感受到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贵州的工作营在古村落保护与活化方面迈出了一步,让公众发现乡村的价值。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个艰难的课题,工作营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责任编辑/孙晋楠)

猜你喜欢

屯堡古村落遗产
遗产怎么分
基于文化符号理论的旅游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屯堡古村落传承发展的价值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屯堡女子“尖头绣花鞋”探析
“屯堡文化汇”引爆乡愁游
遗产之谜
安顺屯堡村寨石头交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