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籁侗歌苗寨传

2021-11-19郭晓旭

乡村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歌会塘村天籁

郭晓旭

八月未央,秋雨淋漓,在陈年的风雨桥上,倚着木栏,听一曲天籁侗歌,走进古老苗寨,寻觅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

在贵州与湖南边界处,有这样一个苗族村寨,因传唱侗歌和会多民族语言而闻名,2019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它就是贵州东部天柱县竹林镇的龙塘村。

行走在这个黔边小寨的乡间小路上,初秋的风和着细雨,拂去夏的燥热,苍山玉翠与满田稻绿交叠入目。远处,数间木楼隐于山腰,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两三小孩躲在路边的屋檐下玩水,偶有几声鸡鸣狗吠,小寨宁静而淳朴。

在这里,放慢脚步,看青山田野,孩童嬉闹,听虫鸣蛙叫,闻瓜果稻香,品腌鱼尝油茶,或立于老木房前,伸手接一捧秋雨,回忆儿时岁月,淡淡乡愁涌入心田。

“百年到今唱辉煌,感谢党恩永不忘……”

一小木屋外的石阶上,三五成群的农妇一身侗族打扮,苗语嬉笑间,婉转侗歌阵阵飘来。

龙塘的奇妙就在于此,他们既保留了苗族的习俗,也吸纳了侗族和汉族的文化,不仅会说侗话唱侗歌,也会讲酸汤话、客话,你很难从他们的服饰和语言区分他们是什么民族。

老支书刘盛甲告诉我们,龙塘村地处侗族聚居地,受侗族文化影响很大,加上清末民初清水江木材交易带来的汉文化影响,苗、侗、汉民族交融发展,成就了这样一个包容开放、民风淳朴的苗寨。

龙塘村的男女老少,人人会唱侗歌、爱唱侗歌。闲暇时,人们以歌为乐;玩山时,人们以歌会友;恋爱时,人们以歌传情;议事时,人们以歌记载,既用歌聲传递生存技能,也用歌声愉悦生活。

据苗侗古歌记载,自宋、元以来,贵州天柱、锦屏和湖南靖州苗、侗地区便有聚山头、约河边对山歌的习俗,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唱不同内容和调式的侗歌,千百年来,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形成了“四大歌场八大雾”等出名的大型民间歌会集散地,龙塘村两头坳歌场是“四十八寨”四大歌场之一, 相传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四十八寨的男女老少都会盛装打扮前往两头坳参加歌会,届时,男女老少云集,开设多个歌堂,唱歌的双方根据情景需要即兴选取内容和调式,从盘古开天地、三国到新时代,谈古颂今,从叙事歌到侃歌到情歌,交友谈情,将河边腔、大同腔,高山调、酸汤调灵活运用,咏唱并举,佳句妙语频出,唱出了“四十八寨歌节”魅力,“侃”出了湘黔地区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四十八寨歌节”,不仅为湘黔两地苗、侗民族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能歌善舞的四十八寨“歌师”也成为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载体。2005年,“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被省政府列入笫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5月,天柱县“四十八寨歌节”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四十八寨歌节”在满足少数民族日益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湘黔边界两地文化大发展、民族大团结的有力助推器。

“可惜,受疫情影响,已经两年没有举办了!”老支书的一声叹息,眼里全是对歌节的向往,我们相信,疫情散去后,龙塘村两头坳一定会举办一场更加盛大的歌节。

为了弥补些许遗憾,村里的妇女们纷纷盛装打扮,盛情相邀,在村口的风雨桥上,来了一场即兴的侗歌合唱。

“建党百年筑伟业,新征路上传佳音。坚定不移跟党走,和谐社会更辉煌……”

天籁佳音唱响新时代,如今的龙塘村,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肉牛、钩藤、灵芝、稻田养鱼、油茶等生态产业,村民也如这歌所言,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青山远斜,在龙塘人悠远的歌声中,我们意犹未尽的驱车离去。(责任编辑/谢予谦)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龙塘村

交通:贵阳市——沪昆高速——凯福高速——天黄高速——840县道——龙塘村

乡村特色:虽是苗族村寨,但这里的村民却会多民族语言,也传唱侗族歌曲。这里是大型民间歌会集散地,龙塘村两头坳歌场是“四十八寨”四大歌场之一。

猜你喜欢

歌会塘村天籁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B站举办夏日毕业歌会直播
新正闲吟
自勉
中级车舒适标杆天籁究竟强在哪儿?
半世纪前的广州下乡知青回“娘家”
肖家塘村的路(外一首)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幸福地聆听天籁之音
我听见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