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归女硕士的“甜蜜”事业

2021-11-19俞佳铖李康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川蜂箱养蜂

俞佳铖 李康

“这只猴子是‘前锋,来探路的,后面还会有大部队。”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的一处山脚下,一只猴子正捧着蜂箱舔个底朝天,王淑娟好气又好笑地指着说,“看来这地方不适合养蜂,我得帮蜂农们另找地方了。”

34岁的王淑娟开朗阳光,笑起来声音仿佛能穿透整个山谷。“我养蜂子,很多人也说我是疯子。”她的自嘲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执拗。为了继承爷爷的养蜂事业,她从海归女硕士变成围着头巾、素面朝天的养蜂姑娘,这需要多大勇气?

爷爷的蜂蜜,人生第一抹甜味

王淑娟的儿时记忆很长时间都和钢琴“捆绑”在一起,这是父亲王星翔从300多公里外的成都买来的。父母希望女儿在艺术道路上发展,但王淑娟小小的叛逆心悄然滋长,她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想当一名动物医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青川也遭受重灾,王淑娟的爷爷遭遇不幸。交通和通信全部中断,一星期后,她才和母亲联系上。得知爷爷去世的噩耗,王淑娟十分伤心。“我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他在的时候我没好好珍惜,其实我应该多陪陪他……”王淑娟一连几夜无法入眠,小时候和爷爷相处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爷爷大半生都在养蜂,手臂上密密麻麻全是被蜜蜂蜇过的痕迹。“爷爷,我们一起数数有多少个疤。”祖孙俩常常数着数着就乱了,说着说着就笑了。

失去骨肉至亲的痛,影响了王淑娟大学毕业后的选择。她放弃了上海的高薪工作,决定回家养蜂。这个决定对于父母来说,犹如另一场地震:“大学毕业回来养蜂?那你读大学干什么?你就算在城市里卖唱,都比回家养蜂赚得多。”母亲哭了,但她的劝说对王淑娟来说毫无作用。

王淑娟有自己的信念,她儿时所有甜蜜的回忆都和爷爷、蜂蜜有关。“蜂蜜,是我人生中尝到的第一抹甜味,我一辈子都记得。”王淑娟想着,青川是爷爷生活的地方,也是自己的根,那里的森林覆盖率达71.5%,养蜂环境得天独厚,再加上地震后的青川涅槃重生、百废待兴,正是重振养蜂业的好时机。

王淑娟拿出做钢琴家教赚的8万元钱买来200箱蜜蜂,在落衣沟的一处山脚下租了块空地。她回忆着爷爷养蜂的情景,把蜂箱“丢”在那里,以为蜜蜂就会忙着筑巢采蜜,过段时间就能坐收蜂蜜了。

然而,大半个月后,200箱蜜蜂跑得只剩下20箱。巨大的挫败感袭来,王淑娟背着父母偷偷地哭。但她心里不服气,总结教训:“我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养蜂是一门技术活儿,需要全身心投入,不能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要掌握这门技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要改变思路,养蜂还是得交给专业的蜂农,现在青川常住人口两三万,地震后援建人口30万,人流就是商机,蜂蜜的销路应该不错。”王淑娟借钱在县城盘下一间门店,向蜂农收购蜂蜜,放在店里售卖,还会兼售一些菌类土特产。她的店成了地震后青川唯一一家营业的土特产店,生意红火,有时甚至排起长队。

“爷爷,我一定好好干,把咱们村的养蜂事业发扬光大。”王淑娟信心满满,决定把10元一斤的蜂蜜收购价提高到40元一斤,让像爷爷一样的本地蜂农都过上好日子。

王淑娟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硕士毕业

海归女硕士,回山村当蜂农

找王淑娟合作的蜂农络绎不绝,她的名气越来越大。然而,好景不长,5年的援建青川工作提前完成,大量援建人员离开,整个县城安静下来,王淑娟的蜂蜜生意逐渐惨淡。创业再次失败,王淑娟无奈低价出售滞销商品,转让门店。关门之后,她还经常接到蜂农电话,询问收购的事。王淑娟内心充满愧疚,不知如何回答。

25岁的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深感自己的弱小和知识欠缺。为了攻克创业的掣肘,2011年,她成功拿到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入学通知书,学习传媒和公共关系专业。

远渡重洋的王淑娟并没放弃梦想,她几乎尝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种品牌的蜂蜜,查阅大量关于蜜蜂养殖的资料。她深深体会到,自己在创业之初,太不注重产品的宣传、包装和活动策划,要做好蜂蜜,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2013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王淑娟,决定再次创业。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蜂蜜需求量剧增,如何确保蜂蜜产量质量、保证原蜜的纯正成了企业的难题。王淑娟成立了青川县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户养蜂,帮助农户销售蜂蜜,带领周围村民一起脱贫致富。这种“农户+合作社+公司+电商”的全新模式既保证了可靠货源,又为当地农民谋到了一个稳定致富的渠道。

同时,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服务站——蜂农之家在青溪镇成立。合作社聘请了一位养蜂顾问长年坐镇青溪蜂农之家,为合作社蜂农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導、零利润蜂具等服务。“如今,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合作社,参与农户200多户,涉及3000多人。”

考虑到传统老巢必须开巢取蜜,对蜜蜂种群伤害很大,王淑娟建议蜂农按照保护性养殖的方式,取蜜次数从一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这一倡议引来众蜂农反对,其中包括落衣沟村颇有威望的养蜂大户王兴富。王淑娟隔三岔五往王兴富家跑,想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王兴富几乎是看着王淑娟长大的,也心疼这个倔强执拗的姑娘。他分析道:“假如一个蜂农养了20箱蜜蜂,一年只采一次蜜,算下来要损失好几千。就算你喝过洋墨水,蜂农也只把你当个娃儿,谁愿意听你的建议呢?说实话,蜂农就想要增收,你能带他们赚钱,他们就跟你走。”

这番话,王淑娟琢磨了很久,她决定设计一款既方便使用,又能摇蜜的蜂箱。她请来当地的“土专家”蜂农魏晓,一起没日没夜地搞起研究。“蓋子上要做两个孔透气,但要加一层纱,防止蜜蜂逃跑。中间做个隔板,防止它们打架,还得做个门调节大小,方便它们进出。”他们一边探讨,一边叮叮当当地忙活着。不久,一款立式蜂箱终于设计完成,它操作简单,产蜜量比老式蜂箱提高30%~50%,受到蜂农广泛认可。

做一个有梦想的“寻蜜女孩”

蜂箱问题解决了,王淑娟心里有了底,每天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大山里,给每个蜂农建立档案、指导技术。“合格的蜜,我全收、包销。你们只要一心一意把蜂养好,把规模扩大。”有了知识和技术的支持,蜂农摒弃传统靠天吃饭的“小作坊式”作业,开始接受保护性养殖方式。

走在山间小道上,王淑娟的步子越来越轻松,搭乘电商快车,她的蜂蜜网络销售额十分喜人。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王淑娟和淘宝产业链的其他7名代表一起受邀去纽约敲钟。从美国回来,她感慨万千地对父母说:“养蜂、卖蜜,不仅是为了继承爷爷的事业,还是为了身后一群父老乡亲啊。”

2017年11月,王淑娟再出新招,在石元村修建青川中蜂文化体验园,让更多的粉丝和客人来到当地体验养蜂过程,看蜂蜜生产的整个流程,体验蜂蜜相关产品,科普蜜蜂文化。王淑娟以一句简短广告词“和honey谈一次一生不变的恋爱”,一举击中顾客心田。蜂蜜产业也成了王淑娟的独特扶贫方式,她通过在贫困村发展蜂蜜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形成了以“农+旅+电商+扶贫”的扶贫新模式。

2020年开始,王淑娟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对好的农产品有一定的需求,但又愁在哪里能买到好的农产品。”2020年10月16日,王淑娟和她的团队在杭州余杭区的一些高端社区发起了认养计划。她首先联系了杭州一些高端社区的妈妈群和社区的团长,举行一场小型的沙龙,对“认养一箱蜂”的计划进行了介绍,通过分享和品鉴,向他们推介了青川当地的优质土蜂蜜。“每一个蜂箱都配备一个二维码,并在蜂场安装了摄像头,认养的客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便能看到他们认养的蜂箱的状况和蜂场的实时动态。”这就保证了蜂农在养蜂过程中的透明与公开,确保蜂蜜来源的健康,能够使消费者放心。

让王淑娟欣慰的是,活动当天,参与人数将近1500人,认养了500个蜂箱。“一个蜂箱能够产蜜十余斤,成交金额将近一百万。”对于刚开始进行的“认养计划”,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毕竟只是在一个区内开展的小型推介会,规模不算大,但效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蜂蜜品质纯正、口感好,相比之下价格也并不算贵,所以客户也愿意为它买单。”说起这个项目,王淑娟喜笑颜开。2021年,她继续扩大认养项目的规模,目前青川蜂蜜在杭州市的妈妈群内很是受欢迎,所以今年的“认养计划”仍是以杭州市作为主战场。

而且,通过今年“认养计划”的实地调研,王淑娟给自己立下的flag是:“认养计划”离不开“数字化”,要用数字化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带。“目前,我们正在改良模块,想要将蜂场内的传统蜂箱替换为数字蜂箱。”王淑娟说,数字蜂箱,即智能蜂箱,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控蜂箱里环境和蜂群活动,及时通过手机反馈给用户,支持统计分析和异常预警功能。

从音乐学院到回乡养蜂,从激流勇退出国深造,再到怀揣初心创立自己的电商品牌,十多年来,王淑娟头上光环不少: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十大新农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还获得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依靠养蜂、卖蜜,她已经成为农村电商的典型代表,2020年仅线上的销售额就达到了近三千万元,农户增收八百元到十二万元不等,带动了当地上千人脱贫致富。

以花为媒,与蜜相伴,王淑娟依然会继续这份甜蜜事业,做一个有梦想的“寻蜜女孩”。

猜你喜欢

青川蜂箱养蜂
环保蜂箱设计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悬崖上的蜂箱
青川县:“信访直通车”开到群众身边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锦屏县关工委举办养蜂技术培训
青川电商:土特产也“文艺”
新型蜂箱获国家专利专产高档封盖蜜
养蜂专用车实现养蜂一站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