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饼、胡饼、蒸饼?古人的主食有哪些

2021-11-19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今人夏粮五谷

看过电影《赵氏孤儿》的朋友,一定记得葛优在剧中把面条吃出了火锅感觉的名场面。但是,如果尊重历史事实,葛优是不该吃面条的,因为当时的主食里还没有面条这一项。那么,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主食都有哪些呢?

俗话说“人食五谷杂粮”。五谷即粟、黍、麦、稻、菽五种作物,自古便是中国人的主食来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五谷的地位是迥然不同的。

粟,即今人俗称的小米,是中国人最早的主食之一。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里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和粟的生长习性可以说是绝配。繁衍于黄河流域的先人们,吃着黄河水滋养的粟米,可谓“身土不二”。

从先秦到唐宋,粟米饭一直是中国人的第一主食。古人用“杵臼”将粟脱壳,得到可直接食用的小米。小米可蒸饭,也可煮粥。今人也常喝小米粥,这可是跨越了八千年的古老味道。民以食为天,粟作为主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古人将粟的地位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江山社稷中的“稷”,就是粟的另一个名字。

排在古代主食榜第二位的是黍,也就是今天的黄米。黍的亩产量仅及粟的一半,但黍米蒸熟后黏黏的,口感非常不错,因此经常被老百姓用来待客。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就写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诗句——铁锅炖好鸡,蒸好黄米饭,好朋友来了咱就干。

小麦在《诗经》中被提到的次数仅次于粟和黍,但是在中国出现较晚,四千年前才从西亚传入。最初人们并不会磨面粉,而是直接将麦粒蒸熟了吃,称为“麦饭”,估计味道不会太好。直到汉朝开始推广能将小麦磨成面粉的工具圆磨,人们才开始吃面条。因此,《赵氏孤儿》中的程婴若想吃面条,必须得往后穿越五百年。

面食一经问世,就霸占了中国人的餐桌。到了唐宋时期,国人的主食已经演变为面食加各种米饭。唐朝人将面食统称为饼:面条名为汤饼或索饼,烧饼名为胡饼,馒头名为蒸饼。古代也有叫馒头的面食,但一般都带馅,更像包子。这一时期,饺子也从馄饨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面食。当时的西域也流行吃饺子,吐鲁番市就出土过唐朝的饺子。

五谷中还有个菽,泛指豆类。其中最常食用的是黄豆,主要是蒸熟了吃。黄豆口感很差,还容易消化不良,但它是古代最重要的救荒作物,不仅能种在山地上,还能一年两收,产量也高于粟。所以,古人在食不果腹的饥荒年景就会用黄豆续命。在动荡的战国时期,黄豆甚至还成了主食。

水稻是今人最常吃的主食作物,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地区,稻米作为南方局部地区的地域性食物,始终没有成为全国性的主食。直到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还从越南引进了高产耐旱的占城稻,稻米才逐渐占据了国人的餐桌,从而形成了“南稻北麦”的主食格局。

摘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世界粮食日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

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珍惜粮食

这个粮食日,意义不一般。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种粮农民粮食滞销,城市居民贫困激增,亿万民众需要紧急粮食援助。在诸多挑战交织下,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从全年粮食生产看,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2021年我国迎来了第18个夏粮豐收季,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4582万吨,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增长2.1%。

猜你喜欢

今人夏粮五谷
走近乡间
全国夏粮又获丰收,总产量14174万吨,比上年增长2.1%
朱森林养生漫画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我的少博我的营
大寒
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说“洗”
现代大师们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