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1-11-17王晓慧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思想政治课内蒙古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深厚的革命文化资源,可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素材、增强教学实效、强化核心价值观。文章从充实案例库、拓展教学平台、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探索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内蒙古;革命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49-0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革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中国革命铺就的红色底色,有利于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一、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概况

内蒙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革命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实践创举,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是党和人民在内蒙古进行革命实践中凝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革命历史、革命遗址、革命精神三种形态”[1]

(一)革命历史

革命历史是革命者为追求目标和理想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革命文化恰恰是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并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成长的历程。内蒙古革命文化鲜活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例如:绥蒙革命纪念园记录了内蒙古革命历史进程,这是一部民族团结革命胜利史,见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团结一致反帝反封、共同抗日、赢得革命胜利的过程。乌兰浩特“一馆三址”红色教育基地见证了革命先烈光辉历程,1936年2月21日,由乌兰夫任书记的中共西蒙工委策动,联合百灵庙千余名爱国官兵,发动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武装暴动。1938年7月底、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在大青山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从1939年底至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三支队三进呼伦贝尔地区,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一道团结抗日。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实践,乌兰夫等人受党中央派遣回到内蒙古,团结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

(二)革命遗址

在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各地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物质遗址,主要包括遗址、遗迹及故居、纪念建筑等。革命遗址是革命文化的物质形态,能够直观地见证革命先辈们的动人事迹和革命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个盟市皆有与抗战及中共革命活动有关事件发生的革命遗址遗迹,保留了大量实物资源。一是革命遗址遗迹,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对全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的核定:“内蒙古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3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2]如位居内蒙古烏兰浩特市的“五一会址”、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起义旧址、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绥西抗日动委会旧址、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贺龙革命活动旧址、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等,以及位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村的乌兰夫故居、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高凤英故居、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齐国贤故居等。二是革命纪念馆,最为著名的有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有绥蒙革命纪念园、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革命历史博物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等。

(三)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体现在一切与革命斗争有关的遗址中,还包括在革命历史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指的是革命者身上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奉献祖国的品格,由这些伟大精神构筑的精神谱系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精神标识。在不同地区,无数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甘于奉献牺牲,用生命、汗水、智慧浇灌出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用鲜血、汗水、泪水谱写出了一部伟大史诗,体现了革命者始终保持奋斗精神的特质。革命精神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抗战精神,即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精神境界、精神状态,如“红色之子”乌兰夫为内蒙古地区的统一和民族团结鞠躬尽瘁,草原英雄陶高为民族解放而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民族英雄吉鸿昌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收复多伦;二是文艺作品,即为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而衍生出的精神产品,包括影视作品、书籍、舞台剧等,如专题片《红色印记》再现了革命先辈甘愿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力量的宝贵精神。

二、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丰富教学素材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3]由此,革命文化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大量鲜活案例。高校思政课教学绝不能只是依赖于课本知识,更需要社会大课堂的养分补给,内蒙古革命文化从简单的一件文物到一座革命纪念馆再到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都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内在蕴含着铸魂育人的红色基因,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

(二)有助于增强教学实效

“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有效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目标指向。”[4]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偏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缺乏吸引抓手,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还不能有效、深刻地解释社会生活中一些与主流思想理论不合拍的现象与问题;三是不能及时有效地回答、解决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困惑与偏差。”[5]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所包含的内容鲜活,地处内蒙古的高校可将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更为亲近学生,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话语体系,找到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而有效增强课堂的实际效果,启发人、鼓舞人。

(三)有助于强化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加速期,思想领域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不同价值取向并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甚至“有一些来自西方的错误思潮故意抹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6],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白热化,而大学时期恰好是大学生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的阶段,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如何,直接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为此,高校思政课不能松懈脚步,要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方向引领,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本身就是一门集知识与能力素养为一体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价值属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而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高度契合,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征程中,有助于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根本目标,使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内蒙古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

(一)充实契合学科特点的案例库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解,但要摆脱照本宣科的模式,因而要求思政课教师利用好教材以外的素材,根据不同学科的突出特点,将鲜活的历史伟人故事、英雄事迹分门别类地充实到案例库中,“在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突出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批判,注重讲述革命文化价值意蕴和内在机理,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分析解决学生关切的国内外热点问题”[7];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中,重点讲述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选择红色“人”“事”“物”具体案例,基于鲜活的素材提炼规律,更好阐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根据理论讲授主题与实践主题的不同,寓宏大叙事于微观故事中,通过对内蒙古革命历史中“平凡英雄”故事的娓娓道来,增强感染力,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引发学生思考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念,进而达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中,重点结合革命文化发展史,立足内蒙古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引入具体的事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革命发展规律。

(二)拓展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平台

新时代,随着学生个性特点的不断凸显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教育形式不断改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借助学习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打造一款智能平台。高校可通过采用多种教学媒介,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体验,使革命文化走入学生心底,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例如“采用互联网虚拟全景访问革命历史博物馆,认识革命人物的先进事迹,体会革命人物的精神特质”[8],让学生“亲眼”目睹真实的历史场景,带给学生强大震撼和冲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二是借助本土革命文化资源,打造实践平台。高校思政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强化理论基础,也需将思政“小课堂”延伸至社会。高校可通过深入教育实践基地,忆红色历程、追红色足迹、树红色精神,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政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通辽市开鲁县的麦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实践考察体验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认识高度,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促使大学生由理论知识体系向理想信念体系升华。

(三)开展契合教学内容的主题活动

新时代,将内蒙古革命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既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缺失学生的参与,二者是统一的。教师可抓住各时间点,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建党纪念日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革命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长征:1934—1936》《为什么是中国》等红色书籍,将学生带入当时革命年代的情景中,并分组探讨假设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会不会视死如归等问题。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征文活动,邀请纪念馆专业宣讲员或革命烈士后代开展革命故事讲座并增设互动环节,布置红色影视相关作品观后感作业任务,排演小型歌剧以及诗歌朗诵、红歌传唱等,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年学子感受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怀,提升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取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项目“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SZ017)的最终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慧(1988—),女,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 石智生. 利用革命文化资源提升思政教学水平[J]. 山西档案,2019(03):39-41.

[2]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公布全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EB/OL]. (2021-03-22). http://wlt.nmg. gov.cn/zfxxgk/tzgg/202103/t20210322_1344509.html.

[3]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光明日报,2019-03-19(01).

[4] 佘远富. 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素的“变”与“不变”[J]. 红旗文稿,2021(14):31-33.

[5] 代黎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6] 杨军,杨玉.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与意识形态治理[J]. 思想理论教育,2019(11):35-40.

[7] 刘建平,周蓓,莫丹华.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J]. 中国高等教育,2021(12):25-27.

[8] 彭陈. 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37-43.

(荐稿人:张丽红,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思想政治课内蒙古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闫锡聪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内蒙古大草原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