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3年,西藏边防部队抗击罕见雪崩

2021-11-17刘开吉刘光福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5期
关键词:驻地雪崩积雪

刘开吉 刘光福

1973年2月,在西藏雪域高原最后的神秘之地吉隆沟及周边地区,发生了一场令多名边防官兵命殒高寒边关的雪崩。那是自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120余名志愿军官兵被冻成冰雕壮烈牺牲以来,在祖国和平年代,边防官兵因自然灾害被雪崩吞噬而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

进藏老部队遭遇大风雪

1972年10月,西藏军区独立六团(以下简称“六团”)所属部(分)队驻地就分别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雪,平地积雪达1米左右。团队附近海拔5800米的马拉山提前大雪封山,致使过冬物资没来得及运至驻守的部队。到了1973年2月,群众的牛、羊冻(饿)死40多万头(只)。团后勤主副食仓库见底,各部(分)队燃料即将用尽,卫生队药品短缺,炮连百余号人在两天内只吃了一袋50斤的面粉。

中央军委得知情况后,立刻派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组织兰州军区抽调飞机空投救灾物资,同时,西藏军区派部队从山北、驻宗嘎六团部队从山南,疏通山上公路积雪,但积雪太厚,半个多月雪路也未打通。大雪持续到3月,直到后来冰解雪化的5月才勉强通车,宗嘎部队靠着干粮、固体燃料,勒紧裤带,熬过了艰难的两个多月。

1973年2月28日下午5时许,六团团部收到从二营发来“六连遭遇雪崩,全连被埋,请求救援”的特急电文。团长施文坚马上组成“抗灾救援指挥部”,于3月1日清晨率20多人从团部出发,但因路途积雪太厚,25公里的路,到第二日下午才抵达。

雪魔狂肆虐,吞噬众官兵

当救援人马到达六连驻地时,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营房已了无痕迹,百人营区内一片死寂。原来,2月28日凌晨1时40分,六连驻地附近海拔6000多米的麦拉扎青冰峰雪岭突然坍塌,强大的雪流冲击波将营区全覆盖。一瞬间,官兵们遭遇残酷无情的灾难变故,有的战士被冰雪潮推到数百米的沟下被冰雪掩埋。只有比营房高出约30米的地堡里住的一个班的战士幸存下来。一位幸存的副排长唐伟吹起紧急集合哨,把幸免于难的战士们集合起来,大家团结协作、分组分片救援。凌晨2时左右,唐伟派出两名党员战士前往如嘎二营营部报信。

一个救援小组在机要室上面发现有几个手指头在晃动,赶紧刨冰凿雪救援,将机要员石生书救了出来。随后挖出的电台,已被严重损坏。另一个救援小组在雪地上发现刺刀,大家赶忙围绕刺刀挖刨冰雪,看见哨兵头戴皮帽露出了头部。战士们像拔萝卜一样把他救起来,竟然毫发无损。炊事班潘老兵,人和床都被雪流冲击波冲到八九十米远的地方,但仅锁骨摔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炊事班班长没有那么幸运,和床铺一起被冲到400多米远的雪沟,直到4月下旬积雪部分融化后遗体才被找到。

经六连幸存者及先后到达的300多名官兵一个多星期的艰辛救援,救出了10多名战士;后来又挖掘出24名官兵的遗体。官兵们将战友们的遗体用棉被裹着,在背上垫一块木板,再用背包绳将遗体搂捆于背上,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将战友的遗体运回宗嘎团部礼堂。

灾难频繁,人不畏天

在日喀则边防,雪崩现象时有发生。在六连受灾前的2月27日上午,五连因为雪崩,3人遇难;3月2日,一连为了传达团里关于《六连遭遇雪崩》事件通报精神,从连部驻地娘村前往二排驻地樟村途中,两名战士被冰雪冲到沟底牺牲; 3月3日,七连一排为了将康山桥的守桥员接回住所,5人遭遇雪崩遇难;一营营部4位战士为给驻扎果仁沟的三连更换电台,在海拔5600多米的让布拉山顶部突遭雪崩,3位战友遇难。

受灾地区人烟稀少,但藏族村民视解放军为亲人,得知发生雪崩的消息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现场。“日喀则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贵桑回忆道:“1973年2月28日凌晨,临近哨所的一户人家发现哨所被雪崩埋了,立刻跑回村里报信,全村人都赶去救援。找到他们以后,24个战士都已牺牲了。那天,我们全村人都哭了。是这些年轻人日夜守卫着我们的安宁,金珠玛米(注:藏语“解放军”)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我们世代都会记得他们。”

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宗嘎镇的烈士陵园,安葬了各部队烈士76名,其中边防六团的烈士39名,超过一半。此次雪崩事件后,部队没有撤出驻地,没有一名边防战士打退堂鼓,没有一位牺牲官兵的家属提出非分要求。

和平年代军人的牺牲奉献往往是平静而无声无息的。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雪域高原卫士的事迹,仿佛一直被厚厚的积雪掩埋着,但他们戍守边疆、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将永远在祖国大地上闪亮。(摘自《炎黄春秋》)

猜你喜欢

驻地雪崩积雪
阿尔卑斯山积雪
你和我
驻地项目如何做:谈无题空间的困境与可能
我们
日防相视察自卫队宫古岛驻地遭抗议
积雪
积雪分几层
雪崩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