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老矿冲击地压防治实践

2021-11-17肖雪峰曹坚正关书方

中国煤炭工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矿井冲击预警

文/肖雪峰 曹坚正 关书方

开滦唐山矿已有140多年的开采历史,井田总体为单斜构造,五大断层依次排列,七大褶曲贯穿其中,地质构造复杂。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构造应力、采动应力、各种煤柱应力相互叠加,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灾害日渐凸显。2019年初,唐山矿升级为冲击地压矿井,开始按照冲击地压矿井进行管理,同年8月2日,风井煤柱区发生冲击地压事故,之后立即停产开展防冲整改工作,复产后“冲击地压防治”成为矿井的第一要务。经过近两年的防冲实践、探索,唐山矿防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整生产布局,主动降低矿井产能

唐山矿将矿井由“一井四面”生产布局调整为“一井两面”布局,并重新核定矿井生产能力,由420万t/a核减为300万t/a。削减产能,降低工作面开采强度,不仅可以有效减缓上覆岩层下沉的影响,实现矿山压力和围岩积聚能量的稳定缓慢释放,更为重要的是,降低开采强度为防冲措施实施腾出了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提高了矿井防冲工作的安全保障能力。

2.加强基础建设,夯实防冲根基

围绕冲击地压防控,从教育培训、组织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夯实防冲基础。

一是加强机构与人员配置。矿井成立了防冲工作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各副矿长任副组长,明确细化责任分工,对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领导。设立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和冲击地压监控室,配齐配优专职技术人员15人,为防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在区科层面,建立了141人的专职钻探队伍,负责监测、卸压、验证等具体工作,确保各项防冲措施在现场落实到位。

二是完善防冲制度和措施保障体系。以建设冲击危险性预测、监测预警、防范治理、效果检验、安全防护“五位一体”综合防冲措施为目标,对照《防冲细则》,结合矿井实际,建立健全防冲《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冲击危险区域限员管理制度》等28项防冲制度,对防冲职责、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限员管理、设备管理等进行详细规定。此外,还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并研究制定了《井下工程设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工作制度。

三是大力开展防冲专项教育。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组织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到辽宁、山东、黑龙江、江苏等地进行培训考察,深入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先后邀请中国矿大、天地科技公司等机构专家学者来矿开展讲座,有效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防冲业务水平。此外,还采取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从矿井、专业、区科三个层次开展防冲培训,促进了员工防冲素质提高。

3.坚持技术先行,科学组织生产

牢固树立技术保安思维,加强技术对生产的指导,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一是重视区域防冲技术研究与落实。坚持“预防为主、设计先行”工作导向,充分考虑冲击地压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了南五采区设计,三条采区上山及硐室由煤巷设计变为岩巷设计,采区由双翼开采变为单翼开采,修改工作面停采线位置避免内外交错,修改后大大减少了煤体应力集中情况。

二是认真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严格按照防冲规定,在对矿井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详细编制了矿井中长期防冲规划和年度防冲计划;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围绕矿井整体、各煤层、各采区、各运输巷和各采掘工作面,完成了《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与防冲设计》20余项,做到分区管理,为更好地指导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加强对矿井冲击地压特点与规律的研究。一方面,加强与院校合作,重点围绕唐山矿原岩应力测试与区域应力场分析、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冲击地压多参量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长时间的数据采集与综合分析,并与中国矿大沟通,将微震大事件分布,以及发生频次与支架压力数据相结合,研判工作面周期来压与大能量事件的规律,为针对性开展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4.加强硬件投入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科技治灾

持续加大防冲硬件设备设施投入,依托现代化手段,提高矿井防灾治灾能力。

一是组建防冲监测预警体系。矿井防冲监测预警体系分为区域监测、局部监测和监测预警。区域监测方面,配置了两种微震系统,一种是从波兰引进的ARAMIS微震监测系统,共有16个测点,主要分布在风井煤柱采区、岳胥区和南五采区;另一种是KJ768微震监测系统,主要分布在岳胥区Y394、0250等采掘工作面及临近巷道,实现了矿井冲击危险区域监测和工作面高精度监测。局部监测方面,配备了KJ216应力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分布在Y394、0250工作面两巷,同时还配备煤岩动力灾害声电监测仪设备,通过应力在线监测、电磁辐射法监测和钻屑法监测,构建起唐山矿局部监测体系。监测预警方面,随着防冲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加强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研判,优化矿井冲击危险性预警临界指标,从而进一步提升预测、预判、预警水平。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运行管理。一方面,结合工作面回采、巷道施工、监测变化等情况综合分析,设计制定更加合理的监测设备布置方案及监测措施,更好地满足区域及局部监测需要。另一方面,针对监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线路、运行、供电等问题,布置防冲监测设备供电专线,优化供电系统,减少了供电故障率。更换了KJ216监测系统的主站设备,实现了8小时自存储功能。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增设井下值班维护人员,提高了监测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5.严细现场管理,筑牢前沿防线

坚持把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严抓细管,主动作为,全面筑牢防冲前沿防线。

一是严格落实区域和局部相结合的防冲措施。先通过区域微震监测法预判应力集中部位,然后运用电磁辐射监测法和钻屑监测法进行局部监测,精准确定危险范围。之后,由防冲技术人员综合分析制定治理、卸压、监测方案并指导实施,主要采用煤层爆破卸压和大直径钻孔卸压两种方式。

二是加强冲击地压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坚持“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的原则,定期组织防冲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隐患排查及治理,2020年累计排查86次,查处隐患问题282项。

三是加强支护与个体防护。支护方面,结合各采掘工作面及巷道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密或增打拱形棚、加打围岩破碎区域锚索、单体柱等措施,增大支护强度,提高了巷道抵抗冲击地压能力。个体防护方面,严格配备压风自救装置,为一线作业人员配备了防冲帽、防护服、隔离式自救器等防护装备。

四是严格执行“三限”管理。限采深方面,目前矿井采深最深工作面Y394工作面,最大开采深度为885.5m,没有超过千米。限产量方面,重新核定了生产能力,最终定为年产300万t。2020年结合矿井防冲实际,产量指标由300万t降为190万t。限员方面,设置井下限员管理站,采取专人值班、挂牌管理、“等量置换”等方式,严格控制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人数。

五是加强大能量事件应急处置。建立大能量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危险紧急情况撤人制度。2020年累计发生大能量事件预警48次,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了处置。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综合分析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监测数据分析方面,还比较肤浅,只注重某一点、某一工作面局部分析,或是事后分析,而统筹分析、超前分析能力较差,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第三方机构,一定程度上影响防冲工作效率、效果。

2.防冲治理手段、卸压方式还比较单一,超前防治措施较少

在卸压方式上,目前主要是煤层爆破卸压和大直径钻孔卸压两种,对顶板爆破预裂、顶板水力致裂等超前治理手段研究还不够。

3.支护方式还比较落后

目前,矿井支护主要为架棚等被动支护方式,支护强度低,抗冲击性能差。而很多冲击地压矿井都已使用端头超前支架、高强吸能支架等新型支护方式。装备引进、工艺升级,巷道大断面支护是今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主要体会与思考

1.坚持区域与局部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既有区域防范方法,也有局部治理措施。从现场实践看,局部防治只能是“治标”之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区域防治从调整矿井开拓部署、开采设计着手,从根源上降低冲击地压风险,既经济又安全可靠。

2.注重总结提炼,探寻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主控因素

要通过现场表现出的特征,挖掘内在联系,结合理论分析,确定矿井冲击地压的类型及其组合,分析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和主控因素,从而针对冲击地压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实现对冲击地压的有效防控。

3.注重采场周边的矿压分析

煤岩体应力的变化是引起冲击地压的根源,而煤岩体的应力与本工作面开采和巷道掘进直接相关,同时也受相邻工作面、采区、煤层开采影响。因此,要加大采场周边分析范围,空间上认真研究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特别是关键层的运动规律,时间上考虑周边采掘工程的稳定期。从时空上分析围岩的运移、应力的演化诱发冲击地压的发生。

4.注重宏观和微观上相统一

研究唐山矿冲击地压,不能局限于研究小范围的能量分布、微震事件与应力变化,必须整体与局部统筹考虑。从大的方面考虑矿井、矿区、大型地质构造带的影响,结合矿区地应力测定结果,分析冲击地压的生成环境、表现形态、发生条件,从区域角度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局部围岩结构、力学参数分析,结合工作面覆岩破断运移规律,落实局部监测预警和防范治理措施,宏观和微观一并考虑,提高冲击地压防治的有效性。

5.注重“科技兴安,少人则安”

一是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立足实际找课题,加强与院校合作,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攻关研究,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二是以智能化矿山为依托,推进智能化、自动化采掘工作面建设,大力实施工作面远程集中控制,减少作业人员,提高效率,实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三是加强巷道支护,应用高强支护材料,推进大断面支护、全锚网支护、注浆锚杆支护,增加强度,不断提高矿井的风险防控能力。

6.注重超前预警,主动防治

一是构建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综合运用微震监测法、应力在线监测法、矿压观测法、钻屑法、电磁辐射法等手段,做好数据综合分析,提升监测预警准确性和超前性。二是开展预卸压,通过顶板深孔爆破预裂、水力致裂等超前手段,对应力集中区超前卸压,引进智能无人钻车,提高打钻卸压效率。三是顺槽应力集中区采用单元支架、门式支架等高强吸能防冲支架,实现主动防护。

复合支护巷道

猜你喜欢

矿井冲击预警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矿井下的歌声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