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桃花扇》看明清传奇创作的发展趋向

2021-11-16王美惠

大观 2021年9期
关键词:桃花扇

王美惠

摘 要:明代末期,兴盛一时的元杂剧走向衰败,取而代之的是在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奇。《桃花扇》就是较为典型的明清传奇作品,其创作背景较为贴近真实历史,通过讲述李香君与侯方域之间的爱情悲剧,展现了时代的面貌和家国的兴衰。文章对《桃花扇》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明清传奇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明清传奇的发展趋向及发展特点。

关键词:明清传奇;孔尚任;《桃花扇》

一、明清传奇的发展历程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样式,明清传奇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经存在,但是并不兴盛,一直到了明中期,才有了较之前更为长足的发展。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繁荣的商业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明代传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文人的创作眼界不断得到开阔。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尝试突破社会的枷锁和宗教的藩篱,追求思想上的个性与开放。而“爱情”作为永恒的创作主题,是最能够彰显青年男女挣脱世俗的枷锁勇敢追求自我的表达。因此,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类似主题的传奇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即《宝剑记》(李开先)、《鸣凤记》(王世贞)和《浣纱记》(梁辰鱼)。在这一时期,大多数文人倾向于将个人的功利心、创作目的等体现在创作中。得益于文人的创作热情和突破性尝试,明代传奇作品具有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现实性与战斗性。自此,明代传奇的创作就进入了成熟期,这种戏曲样式也逐步取代了元杂剧,开始兴盛起来。

到了明末清初,涌现出了一批在传奇创作上功底深厚、在人生阅历上见闻广博的文人创作者,他们将历史题材与爱情故事相结合,通过传奇的形式对其进行推广普及,抒发了心系家国天下、以历史的经验教训警醒世人的心声。其中,以洪升和孔尚任最具代表性,他们所创作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为清代的传奇创作添上了最为浓重的一笔。《桃花扇》这部作品是作者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几百年来,这部作品多次被世人改编和再创作,并在国内外的舞台上进行演出,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梁启超还曾经在《小说丛话》中评价这部作品:“但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桃花扇》冠绝千古矣!”[1]此后,由于清代统治者对文人的思想进行清洗与控制,文字狱大兴。在这一时期,明清传奇逐步走向了衰落,其地位被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地方戏曲。

二、明清传奇的发展趋向及发展特点

(一)明清传奇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从本质上来看,明清传奇属于戏曲样式,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的。与元杂剧相比,明清传奇最为突出的特点体现在音乐、体制和剧情三个方面。

第一,在音乐方面。明清传奇更注重音乐的多样性和格律化。首先,对于明清传奇来说,南曲与北曲不再是对立的两种形式,而是可以在同一部作品中进行合套,且这种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次,在明清传奇的创作和表演中,不仅实现了南北曲的合套,而且追求更加多元化的合套形式。有时南北曲会在剧中交替出现,先北后南或先南后北,循环往复;有时南北曲的出现不计较先后顺序,而是为了迎合剧的演出进行杂糅,没有明确的主次和先后之分。在一些戏曲的创作中,南曲与北曲的使用会各占一半,在这种合套的情况下,需要遵循更为严格的曲律。

第二,在体制方面。明清传奇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严格体制,在创作上显得更加灵活,使整体的演出更加生动多变。有些明清传奇作品甚至分为上卷、中卷、下卷,作品内容十分饱满。此外,明清传奇的剧本已经分出并加上了出目。以《桃花扇》为例,整部作品共分为四十四出,在每一出的起始部分均有出目,其作用在于让受众直观地了解每一出的大体内容。所有出目串联起来就形成了整部作品的故事脉络,使得作品的情节走向更加清晰。例如,第十二出《辞院》、第二十三出《寄扇》、第三十六出《逃难》等,每一出都是通过出目来简明扼要地点明故事内容,这能够让观众更加清晰地掌握故事的走向。另外,每一出都可以进行独立的演出,将其串联起来就形成了完整的故事线。而这样单独的出目,也自然地将整体的传奇剧目分成了独立的“卷”。以《桃花扇》为例,根据出目内容的提示,作者清晰地将作品分为了四卷,每一卷都有着相对统一的内容,即卷一《桃花扇小引》、卷二《桃花扇小识》、卷三《桃花扇本末》、卷四《桃花扇序》。这四卷层层递进,将整部作品的故事内容铺陈开来,层次分明且主次有序。

第三,在剧情方面。明清传奇的内容不仅更加复杂,参演人员的数量也更多。受体制的影响,明清传奇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来展示更为丰富的内容。以前的元杂剧剧情有限,多由一人进行演唱。而传奇戏剧则每一出都可能有多人参演,使得单一的唱词有了更为丰富的演出效果[2]。以《桃花扇》为例,孔尚任就是用明确的故事线将整部作品串联起来,并将故事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事件进展以清晰的脉络展现出来。整部作品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史实为支撑,情节跌宕起伏。同时,作者强大的叙事技巧和人物刻画技巧,使得作品的每一出都能紧扣观众的心弦。

(二)明清传奇的“传奇性”发展特征

众所周知,“传奇”一词由来已久,人们最为熟知的当属“唐传奇”,当时的传奇作为一种小说载体的统称出现。到了宋元时期,传奇成了南北曲的统称。而到了明清时期,传奇演变成了戏曲剧本形式。本文研究的就是最后这种戏曲剧本形式的传奇。明清传奇之所以被称为“传奇”,重在其“传奇性”,而这也是传奇戏曲本身的核心特征。文人对于明清传奇“传奇性”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过,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明末清初,戏曲家们将“奇”“异”作为传奇创作的主基调,追求情节上、主题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内容上,明清传奇继承了唐传奇故事的曲折离奇、跌宕波折,可看性强,扣人心弦。但该时期传奇戏曲的“传奇性”主要体现为作者“逐奇”“猎奇”的创作心态,不具备真正深刻的文学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文学家针对这一时期的传奇戏曲总会给出“不够深刻”的评价的原因。到了清代中期,在传奇的创作中,文人们逐渐认识到若只是一味地“尚奇逐异”则会导致作品的主题不够深刻,讲述流于表面,容易形成弃本逐末的恶性循环。因此,这一时期的传奇戏曲创作更注重内容上的求真。在“奇而正”创作理论泛滥的背景下,传奇创作不再只追求“奇”,在内容上也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但这也将传奇创作限制在了固有的伦常和认知的藩篱之中,使其失去了本身应有的突破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传奇性”的发展。到了晚清时期,传奇戏曲又有了质的发展,不仅在内容上追求贴近现实,以真实历史为创作背景,体现家国情怀,还在故事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上更加追求对传统的突破。其“传奇性”体现在讲述传奇之事、塑造传奇之人,不再过于片面地追求“奇”和“异”。由此,“传奇性”的发展逐渐步入了相对完善的轨道,但同时也很难再有所突破。

(三)文人对于家国、情爱的反思日趋浓烈

与“传奇性”发展的日渐衰落相反,在明清传奇的发展历程中能够看到,文人对于传奇戏曲的创作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再一味地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自身对于家国、情爱的反思。《桃花扇》虽然看似讲述了李香君与侯方域二人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也是以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为依托而创作的。整部剧塑造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人物,穿插着大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充分展现出在动荡年代,每一个人在面对家国兴衰时内心的苦涩与抗争之心。其中,孔尚任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支撑起故事的架构,在作品中寄托了他对于动荡年代家国兴衰的思考。在乱世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家庭的离散、爱人的错失,侯、李二人对命运的抵抗不仅仅体现在文人和妓女之间打破世俗观念的情爱结合上,更体现在用出家修真的方式来抵抗俗世纷乱的无奈上。覆巢之下無完卵,整个时代的动荡造就了剧中所有人的悲剧,这种悲剧不仅仅是侯、李二人的,更是天下人的。而造成这种苦痛和悲剧的,既不是一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一两件事的巧合,而是整个王朝、整个历史前进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桃花扇》作为明清传奇的巅峰之作,将明清传奇对于历史和情爱的思考推上了新的高度。这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一大批清醒的文人对于历史发展的反思,他们不再将个人的荣辱与感情的离散完全归结为封建制度的压迫,而是以更加清醒的历史目光,纵览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苏山.把大师带回家:中国古代文学大师名作赏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226.

[2]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8-91.

作者单位: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桃花扇
交缠在政治情结与爱恨离合中的女性形象
孔尚任作《桃花扇》中的人生空幻感
浅论《桃花扇》悲剧的复合性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
《桃花扇》中扇子的文学内涵
论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与研究
《桃花扇》中桃花意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