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到孩子眼中的星星

2021-11-15陈凤兰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松花饭团刺绣

陈凤兰

“双减”之后,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将何去何从?

有人说,“双减双减”,校内加,校外减,最终减了个“寂寞”;有人说,“双减”后,从此可以轻松快乐地做个“学渣”了;有人说,“双减”就是要大家集体躺平……

真是如此?否也!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真正理解教育精髓的家长,反而会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弯道超车。

而弯道超车的方式,就是找准孩子的兴趣点,用兴趣擎举起成长的旗帜。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进行探求,并使其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这表现为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更加敏锐,记忆力加强,想象力丰富,情绪会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也会增强,长时间从事此活动也不会感到疲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不论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还是文学艺术方面的,都跟他們对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分不开。英国19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产生影响的,就是我的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双减”之后,孩子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多,父母与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不如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并将之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主观能动性是学不进去的。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家孩子也没有什么兴趣特长呀,更别提把兴趣变成未来专业的方向了。其实,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只有看不到孩子闪光点的父母。

首先,我们要学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兴趣点也许是美术,也许是音乐,也许是写作,甚至可以是“旁门左道”的爱好,诸如美食、摄影、地质、考古类等等。

有位四年级的小朋友,他母亲发现孩子经常语出惊人——“雨点像霰弹一样‘啪啪啪击打着窗户,似乎要进来大闹天宫似的”,“牛奶就像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而那捏碎的饼干,就像是雪地上的一颗颗种子,静等着雪化了好生根发芽呢”……

于是,妈妈就做了个有心人,搜集孩子的精词妙句。三年级时,她让孩子养成了写周记的习惯;现在四年级了,写作频率增加到每周四篇以上,孩子慢慢学会了寻找生活素材和提升主题。

其次,我们要认可孩子的热情点。

孩子的热情点很广,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有助于成长的,父母都要鼓励。

我的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美食,讲究时令之道。夏日炎炎,什么才是时令美食呢?不是冰激凌,也不是水果拼盘,而是松花饭团。松花饭团是用黑芝麻粉、松花粉、糖和油做馅,将上好的糯米蒸熟,先铺层糯米饭,中间放芝麻馅,再放一层糯米饭,最后将它们压成一个饼。松花饭团的重头戏便是松花,当饭团滚上一层松花时,它浑身上下便有一种淡淡的松木的芬芳。冷却过的松花饭团还可以拿来煎着吃,我最喜欢煎得两面金黄的饭团,大口咬下去,脆脆的“盔甲”下,里面是软糯的饭团,和着松花、芝麻的清香,口腔里顿时回荡起香甜的滋味……

后来,这个孩子又写过菠萝饭、香酥肉、鸡蛋灌饼,甚至是各种西式甜品的做法。当她说将来想做一名厨师,或者是一名咖啡调理师时,我觉得也是理所当然的。

再次,我们要提升孩子的优势点。

兴趣只是兴趣,孩子懵懂无知,还不知道兴趣对人生有何影响,也不懂得“多元智能理论”,他们只是单纯地凭借兴趣行事。如何把兴趣变成优势,需要家长引导、挖掘与提升。

有位学生,因为学美术的原因,进而喜欢上了刺绣。于是她母亲便引导她了解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等刺绣种类的区别,带领她去苏州参观苏绣博物馆,甚至去苏绣大师家学习拜访。于是孩子有幸近距离接触刺绣的精髓与奥秘,领略刺绣的文化与传承。

她在一篇关于刺绣的作文如此写道:她的手白皙而又纤细,在明媚的阳光下,不停地上下游走、翻转,手中一根细如发丝的绣花针,银光闪烁,似萤火虫在夏夜里游弋,又像湖面上的粼粼波光。走近细看,才知绣的是一株幽兰。那幽兰如蝴蝶一般轻盈,它有三片碧绿透明的花瓣,花蕊洁白通透,下面是还未绣完的叶子。我想象那温婉如墨玉的叶子,微低着头,像一个害羞的少女。留白处,还绣着一首清新隽永的小楷诗: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我相信,这个想要进军高等艺术学院的孩子,这一段对刺绣的热忱与兴趣,一定会为她的学业增加高光的一笔。

最后,我们要稳固孩子的激情点。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可以发动储存在内心的力量。据研究,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

面对孩子的热情与兴趣,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其找准方向,然后陪伴其一直走下去。也许有的孩子只是三分钟热度,但有了家长的鼓励与监督,在一定时间后又能看到成绩,就会走得更远。

同事的孩子从小便迷恋剪剪裁裁,七八岁时曾把家里的蚊帐给“祸害”了,原因是她的玩具娃娃缺个婚纱裙。同事没批评小姑娘,觉得为了女儿的爱好,“牺牲”一床蚊帐不算什么。后来同事打听到服装厂有许多零碎布头,于是常觍着脸去要回一大堆,任女儿裁剪、设计。后来,女孩在浙大哲学系读研究生时,就在淘宝上注册了服装原创品牌店铺,设计、打版、制衣、拍图,都是亲力亲为。等毕业时,她立马就在杭州开办了自主品牌服装厂,并且做得非常开心。同事每每穿着女儿设计的衣服亮相在校园里,满眼都是自豪。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父母要看到孩子眼中闪闪的星星。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对兴趣的顽强的入迷。”“制造庸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这一点就够了。”

因此,借助“双减”的春风,让孩子用兴趣去点亮学习激情,擎举起成长的旗帜,这是最好的收获与成长。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松花饭团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赚钱不易
一心二用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松花鸡下松花蛋
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小白兔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