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腊梅香自奉献来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农民毕腊英

2021-11-15

支部建设 2021年22期
关键词:猪场助学共产党员

○ 高 欣

“党给了我多大的荣誉呀,我才做了一点啥。”发着浓浓的乡音,年近花甲的她笑着摆起了手。眼前的手,是一双粗糙的普通农妇的手,而就是这双手却写下非凡故事,捧出沁润无数心灵的芬芳。

她,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扶贫贡献奖、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党的百年华诞前夕又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农民毕腊英。

女承父志 初心不改助学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毕腊英的父亲毕生才通过磨粉养猪先富起来后,毅然走上了捐资助学之路。1992年,毕生才不幸因车祸罹难。之前,他已资助了25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

父亲的善行义举深深烙在毕腊英的心里。她默默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将家中全部积蓄和刚刚卖猪的钱,总计11250元捐赠给山西省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了“毕生才教育基金会”,继续帮助那些还没有完成学业的贫困大学生。

就这样,她接过了父亲未竟的助学事业,牵手希望,播撒爱心,先后设立教育基金会、奖励基金会、助学基金会,无偿捐助贫困学生,奖励三好学生和优秀教师。28年来,她累计捐资40余万元,奖励、资助学生1000余名。

这些钱是毕腊英和丈夫毕义贵每天起早贪黑磨粉喂猪挣来的。有人给她算过一笔账,按照一年养70头猪来算,她们家一年就需要磨7万公斤玉米,平均一天要舀7000勺粮食。可以说,她的钱是一勺一瓢舀出来的。

可就在3年前,她的猪场关门了。那天,按照环境治理要求,镇里下发通知,关闭村里所有的养殖场。作为两届全国党代会代表,毕腊英对国家环保政策十分了解。但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令她难过。因为猪场是从父亲手中接过的,已经苦心经营了20多年,不仅是她助学的“依仗”,还是她家最重要的生活来源。

可到了该关闭的时间,她没有丝毫犹豫,她说服家人,没等村里动员,毅然决然忍痛割爱。“我是党员,还是全国劳模,应该带头响应国家政策。村民们可都看着呢!”

当时,有人私下来给她出“主意”,把猪场办小点儿,留个五六头也是可以的。但毕腊英认为,猪场只要还有一头猪,就不能叫关闭。“作为一名党员,不能给政府找麻烦,更不能让村民戳脊梁骨。”从接到通知到彻底关闭,仅仅15天,70多头生猪以低于市场三分之一的价格全部变卖,经济损失高达50万元。毕腊英家的猪场成为全村第一家关掉的养殖场。

没了猪场,就没了经济来源,这下捐资助学总该停了吧?“卖猪的钱,还能接着捐几年。”毕腊英经常这样“寅吃卯粮”。“既然做了,就要坚持做完。自己多省省,就能多帮助一名困难学生。”

就在当年,毕腊英又帮扶了6个困难家庭的孩子,他们有的是中小学生,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家长没办法自己找来的,有的是她发现后主动资助的。同时,每到开学前,她都会准时把钱送到孩子家长手中。不仅如此,还从卖掉猪场的钱中拿出一部分,在伯方小学筹建了“道德教育书屋”;她的几个助学基金会继续正常运转,每年按时注入资金……

现在,毕腊英的主要精力放在家里的6亩玉米地上,除去成本,每年能收入五六千元。再加上丈夫每月打工收入的1000多元,这是老两口全部的收入。但硬是从这微薄收入中,毕腊英“抠”出了孩子们的学费。

28年以来,她从不主动联系被资助学生,也不愿和他们见面,她希望用这种方式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但有不少被她资助的学生希望和她见面,回馈她的帮助之情,都被毕腊英一一谢绝了。

无私大爱 勤俭奉献树家风

“打记事起,我妈就总对我们说姥爷讲的话:咱家的房子、地都是党给咱分的,过日子不能有一分一毫浪费,要给国家作贡献哩。”在毕腊英的二女儿毕欢的记忆里,母亲“抠”得近乎苛刻,“记得妈妈第一次去北京开会,我和姐姐想让她买点香蕉尝尝。可回来时,除了荣誉证书和会议资料,什么也没有。她说香蕉太贵,不如省下钱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买本书……”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下,毕腊英的两个女儿都选择了教书育人的事业,遇到困难家庭,她们总是抢在妈妈前面解囊相助。

2016年,野川镇的一对年轻夫妇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家中只剩下一位老人和6岁的孩子。得到这个消息,没等毕腊英开口,她的小女儿毕欢立即拿出了一千元钱,“妈,你看孩子多可怜啊!这些钱,你给人家送去吧。”女儿们的做法让毕腊英很是欣慰。像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每遇到困难家庭,她的两个女儿总会出手相助。

冯泰山是2016年调到伯方小学担任校长的,在此之前,他对毕腊英的事迹早有耳闻。真正接触后,冯泰山发现,毕腊英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伟大,还要令人感动。“除了给学校捐赠书屋,毕大姐还提出希望到学校做义工。她说,虽然挣不到什么钱了,但自己还有力气,还能照顾学生。”

“对学生,毕大姐总是充满了爱,让人温暖;而对自己,却总是那么节俭,平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她是我们真正学习的榜样。”冯泰山感慨地说。

现如今,毕腊英担负起了抚育第三代的责任,小孙子10岁生日时,她给孩子写了这样一封信:“现在的条件虽然好了,可是勤劳节俭的美德永远也不会过时……从小养成好习惯,生活上要能吃苦、肯吃苦,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要能吃亏、肯吃亏,勤奋学习,多做好事,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牢记使命 鞠躬尽瘁显担当

“我在天安门广场上亲耳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那场面、那声音真叫人热血沸腾。”这几天,参加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毕腊英每天都要和大伙儿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毕腊英参加过十余次全国重要会议和表彰,她总是第一时间把党中央的声音和国家的好政策传播给乡亲。

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她积极履行职责,建言献策。黄梨振兴、农村污水处理、寄宿制小学建设、加强秸秆综合应用……一项项建议落地成为惠民的硕果。作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毕腊英坚定地扛起自己的使命担当。

毕腊英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根据她的事迹创作的上党梆子现代戏《深山腊梅》让观众泪洒剧场;高平市围绕她推出的党课《要做就做毕腊英式的共产党员》,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十佳精品党课”,感召了无数共产党员。“她的人性和品格闪闪发光,让我十分感佩。我要永远向她学习,做她那样的人。”伯方村刚入党的党员毕小玲说。

“我年纪大了,但论干活我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毕腊英笑着,那双粗糙的手再次有力地攥成了拳头,“再难我也要把助学的事情做下去,把党交给咱的使命和责任完成好。”

猜你喜欢

猪场助学共产党员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篆刻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用保鲜膜保护超声扫描仪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性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说明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
中小型规模猪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