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控措施

2021-11-14刘德敏

绿色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吉林省水质污染

吕 川,刘德敏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 引言

我国地下水水质“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1]。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评价标准,全国接近2/3的地下水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而劣于Ⅲ类的占37%。监测出的地下水中主要的污染指标是总硬度、三氮、Fe、Mn等[2]。地下水污染的趋势正在加重,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3]。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受经济发展的限制,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地下水环境质量逐步下降。在东北平原区,地下水在日常生活饮用,农牧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发展以及维持自然环境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然而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下水资源开采规模日益扩大,从而导致地面降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劣,土地沙漠化严重。

2 吉林省地下水现状

根据《吉林省水资源公报》,吉林省2019年度总供水量115.41亿m3,较上一年减少了4.05亿m3。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地下水源供水占比达到了33.8%,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吉林省多年平均地下水水资源量123.60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79.57亿m3/年,其中松花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66.39亿m3/年,辽河区地下水可开采量13.18亿m3/年。在地下水供水中多以浅层水源为主,占地下水源供水量的99.5%[4]。

依据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82个地下水考核点,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进行水质类别评价,对应以往地下水监测的水质评价,采用相同的十项评价指标,分别为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pH值。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水质优良点位12个,占总点位数的14.63%;水质良好点位30个,占总点位数的36.59%;水质较差点位28个,占总点位数的34.15%;水质极差点位12个,占总点位数的14.63%。除部分区域由于铁、锰天然地质背景高造成超标外,主要超标物质包括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氯化物等。对比吉林省各地区的变化长春市、四平市和松原市的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吉林省各市州的水质变化率见图1和图2所示。

图1 吉林省2020年地下水相对于基准年的水质变化率

图2 吉林省各市州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对比

3 存在的问题

3.1 污染源种类多,分布散,治理难度大

吉林省地下水资源存在着污染源种类多,分布较为分散,且治理难度更大的情况。其中地下水污染主要分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工业区三种来源。城市地区污水管网建设比较落后,维修保养均不及时,管网损漏导致的污水下渗到地下水,是城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部分垃圾填埋场存在着滤液渗漏的情况,污染的地下水资源。而在农村地区,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和农药的超标带来的土壤污染,使得地表水下渗给地下水资源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这使得农业区地下水资源长期存在着亚硝酸盐,硝酸盐氮,以及有机污染超标的情况。而在工业区,固体废料没有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工业废料堆放场渗漏污染地下水[5]。部分工业企业将工业垃圾随意倾倒导致地表污水渗透到地下,直接污染含水层,造成不同含水层之间的交叉污染[6]。

3.2 地下水污染治理机制和协调运行机制不顺畅

在地下水污染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上,并没有采用科学的保障制度,因此治理效率比较低下。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各业务部门职能分工不明晰,未形成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合力,部门间未能实现地下水污染防治信息资源共享。地下水治理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预防和治理工程始终无法满足地下水保护的需求。这种在地下水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不顺畅,使得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上效率较低,污染长期难以解决[7]。

3.3 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本高

地下水污染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和难恢复性,一经破坏,在整个水循环体系中治理起来难度非常之大[8]。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有限,并且社会投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规目落实困难。另一方面,对于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并没有纳入到政府工作治理的议事日程,无论是在当地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设,还是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应法规标准上,都略显落后[9]。

4 治理措施

4.1 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4.1.1 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网络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使吉林省能够对地下水污染的状况,做到实时的跟进与把握,只有时刻了解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现状,才能提出更为完善的解决策略。同时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和要求,建立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工程应当包含地下水污染跟踪检测井,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开采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监测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监测井[10]。这些监测网络的建立,不仅可以加强对吉林省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同时也能够将地下水监测的数据进行整合报送给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监管,从而可以让政府在地下水污染的管理方面更加有据可循。

4.1.2 建立吉林省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公布平台

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公布平台,通过数据的共享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和水利部门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地下水保护的策略。按照全面网络,互联系统以及大数据的整体建设思路,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公布平台也应当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以及当地企业进行公开。企业在了解当地地下水环境情况之后,不仅可以依此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污水处理系统,也可以在选址上避免那些水资源环境更为脆弱的地区。而对于普通居民来讲,了解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也可以使每个居民从内心树立起保护地下水的意识。

4.1.3 在重点污染源地区制定专项监测预警系统

在重点污染源地区制定专项监测预警系统,整体的地下水污染治理应当主次分明,针对重点污染源地区,预警机制更要做到位[6]。尤其是在工业区,地下水污染如果没有进行专门的管理和指导,部分缺乏责任心的企业,便会以成本和利益为导向,在废水的处理上宁愿节约成本而将那些存在污染风险的废水直接排放,从而加剧当地地下水污染。对于这些重点污染源地区,政府需要定时定期安排专门人员到当地进行水质采样,实时了解当地地下水污染发展状况,制定当地地下水污染动态数据源,从而可以使管理部门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4.2 构建完善地下水污染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4.2.1 建立并落实村镇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

地下水污染对普通民众造成的最直接影响便是饮用水污染造成健康威胁,因此吉林省对于地下水污染的保护,首先需要针对村镇城市地下饮用水的水源进行保护。在相应的水源地建立更为醒目的标志,并且严禁一切在水源地周围的工业活动,安排专项水质监测人员,对水源地进行实施勘测和保护,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给当地政府,由政府牵头,以最快的响应速度解决威胁村镇级城市居民地下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问题[12]。

4.2.2 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

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应当建立一定的规划和体系。根据国家总体的安排和要求,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始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对于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规划体系,首先对于全省地下水污染的底数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并且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的原理科学规划不同区域不同的防治措施,最终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13]。同时在建立防治规划体系中,也应当明确各方责任,始终坚持从源头治理,进行系统性治理,综合性治理的原则,对于地下水的勘察、监测、评估、风险防控和修复实施全面且完善的监管。

4.3 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意识,实现多方协同治理效应

4.3.1 重视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协同治理

树立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意识[14]。根据吉林省水利厅发布的水资源利用报告,可以看到2019年吉林省大部分省市都存在着地下水资源明显多于地表水资源的情况,然而这些省市的降雨量却非常丰沛。这说明大部分省市降雨量带来的地表水,最终都流入到地下与地下水资源进行汇集,从而增加了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因此吉林省在进行水污染防治时,也应当警惕来自于地表水的污染,地表水作为地下水来源之一,通过加强对地表水资源的管理,防止受污染的地表水进入地下,从源头解决地表水污染的问题,就可以使吉林省地下水治理达到更好的效果。

4.3.2 警惕因土壤污染带来的地下水污染,实现协同治理

警惕因土壤污染带来的地下水污染,实现地下水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土壤污染带来的氮元素,钾元素以及有机元素超标都会伴随着雨水,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这也是吉林省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区域,无论是粮食的种植还是经济作物的种植,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农药或肥料,实现规模种植效应,残留或超标的有机元素会加剧水污染。除此之外,部分工业区产生的工业垃圾随处倾倒,废弃垃圾产生的有害渗液,通过土壤渗透至地下水,同样严重威胁地下水资源安全。因此吉林省应当在农业上积极制定种植和生产活动的绿色环保,制定农作物各种检测标准,严禁农药化学残留的作物通过市场上市售卖,这种方式可以从源头直接遏制大量肥料和农药对土壤以及水资源的污染。除此之外,工业区工业废料也需要依据政府的相关规定倾倒到指定区域,或者按照相应规定进行规范化的工业废料处理,从而避免地下水污染的进一步加剧。

5 结论

总体来讲,吉林省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下一步从地下水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城镇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防控、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农业面源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造成的地下水防治一级地下水污染修复和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需要积极制定解决策略,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坚持从源头治理、统筹安排、综合管控,从而确保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序进行和地下水资源安全合理的可持续利用[15]。

猜你喜欢

吉林省水质污染
登泰山
基于地下水水质检测方法的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