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诉
——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演奏技法

2021-11-14孙绍玲

戏剧之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轮指引子快板

孙绍玲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琵琶是我国的传统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鼎盛时期,琵琶发展至今也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笔者分析的是《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以下简称《诉》),这首乐曲以“读后感”的形式所作,重点在于主标题的“诉”字,以音乐诉说琵琶女年老色衰之后物是人非的境地,更是表现出诗人白居易遭受贬谪后的苦闷之感。笔者从创作背景、乐曲结构和演奏技法三个方面对乐曲进行分析,以自身演奏经历抒发对于这首乐曲的理解。

一、创作背景

(一)《琵琶行》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之时,偶然遇到一位年少时因技艺红极一时,年老却被人抛弃的琵琶歌女,听过歌女的悲惨经历后,一时心情沉闷,结合自己壮志不得酬之感进行创作。作品通过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打击、遭贬谪的抑郁悲凄之情。

(二)琵琶曲《诉》创作背景

《诉》是吴厚元先生1983年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蓝本所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全曲的重点在于主标题的“诉”字,吴厚元先生巧妙地把古诗和音乐融合在一起,诉说了古诗中的琵琶女和诗作者白居易以及乐曲作者自身三个人物的情感变化,既是在诉说琵琶女遇人不淑、年老遭人抛弃的凄凉苦闷之情,也是在诉说白居易创作《琵琶行》之时的憋屈苦闷、壮志不得酬之情,更是在诉说作者本人阅读过这首千古绝唱之后而产生的共鸣之情,故而这首曲目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乐曲旋律感突出,强弱对比鲜明,全曲萦绕着淡淡的忧愁之意。

二、乐曲结构

从曲式结构来看,乐曲属于单乐章多段体结构,一共分为4个部分8个段落,主要包括引子、慢板主题、快板和尾声四个部分。

乐曲的结构布局层次分明,既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又融合了西方奏鸣曲的音乐元素,使整首乐曲既不失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美,又有着欧洲音乐新型元素的注入,让两者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曲风。乐曲的主题音乐在整首作品中以变化再现的形式出现了多次,整首乐曲主题鲜明,主题音乐以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为乐曲增添了色彩。乐曲中节奏自由的乐段与节奏规整的乐段形成对比,节奏自由的乐段情感表现更加直白,展现演奏者自身对于乐曲的理解,而乐曲段落之间的变化则是基于《琵琶行》诗作的情感变化,以诗中琵琶女演奏的轻重缓急为载体,虽然乐曲段落较多,但并不显得杂乱冗长,反而衔接自然。自由段落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自己的特色,让整个乐曲不拘于小节,曲风更加大气。因此乐曲给了演奏者二次创作的可能,乐段自由使不同的演奏者有不同的感悟理解,这也是乐曲的优点所在。

三、演奏技法

(一)引子部分

乐曲的引子部分使用了传统乐曲常用的散板弱起,节奏自由,在二弦上用挑轮开始整首乐曲。引子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使用了平行乐句a+a1的结构,故而在演奏中也应有所区别,第二句演奏时要比第一句强,节奏上也应再快一些,对比感明显,让乐曲更具有线条感。在演奏引子时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琵琶演奏中十分重要的“弱而不虚”,琵琶演奏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一弱就虚”。由于琴弦的限制,在二弦上演奏轮指很容易触碰到一弦,所以在演奏时右手的手型跟正常弹琴时会有细小的区别,小臂稍往后移,轮指时手指也应使用小轮,由此可见右手的掌控力十分重要。而在引子中就出现的难度较大的右手技法三指轮也是乐曲的一大特点,顾名思义,三指轮就是三个指头的轮指,分别是食指弹、中指剔和大拇指挑依次推出。三指轮要保证演奏时力度均匀,有颗粒感,不能虚,并且出指是连贯的,好像一根手指弹奏的声音。从14小节开始,音乐开始慢起渐快,接着由一连串的泛音结束引子部分。整段引子部分力度都不宜过大,音符大都在二四弦上演奏,并运用了大量的古琴技法,酝酿出浔阳江头不舍送别友人的离别、忧愁、苦闷之意。

(二)慢板主题部分

慢板是整首乐曲的主题部分,左手使用了推拉弦、带音、打音、吟揉等技法,右手配合以弹挑、轮指、滚指、摭分等指法,情绪与引子的幽静之感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的苦闷之情。

慢板主题的第一次出现由一串泛音的滑音开始,音乐转换为抒情,似在诉说心中往事,表现出琵琶女对自己年少美好时光的回忆。乐曲既是在诉说,就要有换气和强弱对比,仿佛在说话而不是呆板地演奏,十六分音符带音演奏不能太过僵硬死板,要做出渐弱。15小节到31小节基本是用弹挑进行,演奏时要舒缓,弹挑之间音不断,从32小节开始转换为在三四弦的相把位上演奏,节奏自由,音乐也较为平稳,这部分需注意三指轮在三四弦上的力度要均匀,乐句之间的断句以及换气也十分重要。37小节慢起渐快再减慢的摭分指法出现,情绪逐渐增强,在一连串的泛音之后以左手在四弦上的滑音结束自由乐段,谱例上的吟弦突出演奏,深吸一口气进入下一乐段。

主题音乐的第二次出现是48小节回到原速的移高四度模进再现,节奏比主题的速度稍快一些,音符更加密集,音乐也更加流动。在一声响亮的炸裂声中进入迸发的自由乐段,力度加大,这部分使用了大量的前倚音和长轮扫弦相结合,情绪更加激烈。要注意的是,拉弦时左手要加上幅度大的吟、揉,拉弦时一定要注意音准,吟、揉时注意力度和幅度。右手的轮指也要配合左手的拉弦由弱渐强再减弱,左手拉出弦时强,推入弦时弱。

主题音乐的第三次再现是70小节,节奏回到了原速,音乐较为流动,音区也回到原位,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在二弦上弱起演奏。在一个渐慢之后转到了相把位上演奏,从谱例上看,这段是较为沉吟的,以四弦上的滚奏开始,主要使用了附点节奏和三指轮,需要注意重音是在每小节第四个音符。演奏时既需要突出附点节奏,保持三指轮的力度均匀,还要注意重音位置和强弱对比。乐段由弹挑过渡到由弱至强的摭分再到更强的扫弦,音区则慢慢过渡到三把位,112小节到120小节是两个模进的乐句,第一个乐句是sf 的扫弦过渡到mp 的弹挑,第二个乐句句末加上力度为ff 的扫轮双弦,在sff 的扫弦声中音乐戛然而止,这用了琵琶右手技法中的拂,恰好表现了诗中的“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两个乐句是慢板到快板的连接部分,因此演奏时是干净果断的,情绪逐渐激昂。

(三)快板部分

快板部分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是非常激情和果断的,在演奏时也应干脆利落,音符清晰。快板开头就是四小节铿锵有力的扫弦,紧接着四小节力度稍弱与扫弦形成强弱对比,让音乐有起伏感,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十分紧凑。整个快板音符密集,有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快板主题反复部分做了一个扩充,让快板内容更加丰富。快速的拉弦、连续的摭分都需要在保证速度的情况下做到连贯清楚,这就需要由慢练开始,先把音符弹清,拉弦时音要准,乐句间强弱对比要明显,再慢慢提速。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十分重要,右手弹挑的过弦要干净,左手的把位转换要快速,不影响音乐进行,增长时值。快板的尾部有个一弦和四弦形成的问答式的乐句,一问一答相得益彰。一弦使用的是附点节奏和八分音符,四弦加入了更加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四弦演奏时音要更扎实坚硬。

快板部分是琵琶女在回忆往昔辉煌的经历,以及感受到回归现实后的巨大落差,由此产生愤慨之情,而诗作者借由琵琶女联想到自己当前的境况,不由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情。

(四)尾声部分

在一个强硬的扫弦之后进入乐曲的尾声部分,回归到较慢较自由的曲调。以大段的轮指结尾,与引子形成首尾呼应,曲调渐渐恢复平静。演奏时要注意强弱变化,右手长轮时有许多大指三连音的挑弦。从谱例上看,尾声从234小节到241小节都是一强一弱穿插进行,线条明显。而在242小节慢起渐快后进入自由段,全是ff 的强度,之后加入激愤的扫弦。整个尾声有强的地方,但结尾处是渐弱的,一连串的泛音加上长轮时挑二三四弦的空弦回到原速,再加上左手四弦的打带音,乐曲情绪逐渐有沉闷之感,用相把位上的两个泛音结束,余音环绕更添凄凉寂静之意。

尾声部分主要就是长轮的运用,长轮时需要颗粒感清晰,减少手指触碰琴弦时的杂音,挑弦时轮指不能有空隙。尾声整体展现出琵琶女演奏完听者都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整个场景中音符变弱直到寂静无声之后,只能听到在座者掩面低泣的声音。吴厚元先生用长段的轮指和一连串的泛音完美表现了诗中的悲伤凄凉之意,更是贴合乐曲的主标题“诉”字。

四、总结

《诉》这首乐曲是琵琶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的特点鲜明,是一首“读后感”式的乐曲。整首乐曲旋律具有极强的语言性,运用了丰富的琵琶指法,形象地展现了琵琶女的形象,更表现了诗人对于不公命运的感慨不屈之情。这首乐曲的难点除了繁多的琵琶技法之外,就在于它的诉说性,演奏时对于换气以及强弱、轻重的要求十分细致,要把乐曲像是说话一样演奏出来,对演奏者的耐力也是一个挑战,具体到每个音的音色,都需要静下心去琢磨实践。

琵琶这一传承已久的中国古典乐器需要当代年轻人带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学习研究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琵琶的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轮指引子快板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浅析琵琶演奏技法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快板)
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