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作者-类型”融合的银幕现象回看《白日焰火》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自力志军情欲

(福建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创作呈现出“作者与类型”融合的趋势。这使得华语电影从艺术与商业的二元对立逐渐走向了统一。刁亦男作为“作者-类型”融合的先锋创作者通过《白日焰火》让华语电影摘得了第64 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的桂冠并拿下了1 亿多的票房。近几年,“作者-类型”融合的现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银幕。无论是收获了一众好评的《大佛普拉斯》和《阳光普照》,还是获得第13 届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电影文本”奖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亦或是被戏称“演员第一、导演第二、编剧第三”的《风平浪静》,都充斥着“作者-类型”融合的影子。在这种现象下,重新观摩《白日焰火》势在必行。

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是“作者-类型”融合的典范。它将类型叙事的框架和作者电影的气质浸润得“天衣无缝”:犯罪片的框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叙事,剖析复杂人性的主题,充满情欲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线索都使其成为一部“艺术-商业”融合得“浑然天成”的作品。华语影坛对于“作者-类型”的融合跃跃欲试,《白日焰火》的成功或许会对该新事物的产生有所裨益。

一、类型框架和关注社会现实

类型电影来源于好莱坞,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为霸权世界电影市场制作的一种流水线作业的电影产物。它具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影像,商业性是其本质属性。作者电影最早发端于法国导演亚·阿斯特吕克1948 年发表的《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一文,认为电影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后经进一步阐释成为一种高度肯定导演个性、贬抑流俗化现象的“作者”理论,并推动了对立好莱坞类型片的法国新浪潮的产生,与艺术电影的具体含义有重合之处。艺术性是其本质属性。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将商业和艺术这两种看似二元对立的元素统一于一身,在类型电影的框架中注入了作者电影的气质。

相较于刁亦男早期的《制服》和《夜车》,《白日焰火》在很大程度上把观众的接受程度纳入了考量范围。从表面上看,《白日焰火》遵循线性-因果式的叙事结构,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模式,是一部完整的犯罪片。实际上,作为作者电影导演出身的刁亦男在犯罪片的框架下注入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无限关注。

(一)类型框架

《白日焰火》由一起碎尸案开端,为侦破案件张自力和同事遭遇意外,两名同事因公殉职、张自力因伤转岗工厂保卫科。转岗后的张自立为了证明自己,与同事“王队”再度合作继续侦破案件,最后逮捕了梁志军并惩治了吴志贞。影片的叙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充满反转和悬疑气氛,导演用商业片的框架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为赢得市场提供了可能。

(二)关注社会现实

在类型电影的框架下,导演通过赋予叙事元素以“双层意义”于无形中融合了“艺术”和“商业”,把作者电影的气息充盈于故事的“字里行间”。

影片故事发生在哈尔滨的一个工业小城,开片以军歌作为交代卡车上有碎尸块的特写镜头配乐,用工业炉为交代装有碎尸块的卡车开进工厂做背景。影片还多次出现工厂破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庸俗的发廊和歌舞厅。这些叙事元素不仅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地点、背景,还体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产业转型后的落寞景观,勾勒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营造了影片的历史沧桑感。

中国产业转型后,工人们的生存状态如何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同样具有“双层意义”的冰刀鞋。冰天雪地是影片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导演从该叙事元素出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影片的重要道具:冰刀鞋。影片中冰刀鞋多次以特写镜头出现。不管是叙事层面还是意象层面,冰刀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叙事上讲,冰刀鞋作为梁志军的杀人工具推动了叙事;从意象上讲,冰刀鞋是梁志军的“化身”。冰刀鞋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吴志贞和梁志军会面的旅馆卫生间,也是它在影片中唯一一次以和梁志军分离的形式出现。东窗事发,梁志军决定逃匿,走之前他向吴志贞做最后的告别,但是亲昵的举动却遭到吴志贞的拒绝。此时,卫生间的水滴滴答答地落在冰刀鞋上,就如同一把把利刃插在梁志军的身上。身为煤矿过磅员的梁志军无力赔偿妻子弄坏的昂贵披氅,只能用暴力、用生命去守护,最后却落得被妻子冷落的凄惨下场。影片在故事层层推进、不断给观众惊喜的同时,中国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人的生存焦虑“跃然纸上”。影片赋予叙事元素双层意义是其制胜的关键。

二、充满情欲的人物关系和复杂的人性

犯罪、黑色、情欲等元素都经常作为“看点”成为商业片吸引观众、增加票房的“法宝”。《白日焰火》在犯罪和黑色元素构成的类型框架中设计了几组充满情欲的人物关系。这种人物关系的设计在帮助确保票房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导演对人性的挖掘推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白日焰火》在人物角色上摒弃类型电影一元论的塑造方法,模糊其“善-恶”、“好-坏”的边缘,致力于塑造更多面、立体的圆形人物,由圆形人物和圆形人物碰撞出的火花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还使得人性的复杂以“次方式”的方式向纵深延伸。

(一)主要的情欲关系:张自力和吴志贞

影片中,张自力和吴志贞是主要的一组情欲关系。张自力情欲、暴力又充满正义。影片用诸多情节表现张自力的情欲和暴力:开片不久和前妻的床戏、对工厂女工人动手动脚、皮裤口袋里的避孕套、在火车站对前妻的强制侵犯、用拳头打走洗衣店洗毛衫的客人。吴志贞冷艳、孤独、自私又缺乏安全感。影片吴志贞第一次出现就凸显了那双充满情欲的大长腿;面对张自力的一点点关心,吴志贞的态度就变冷为热;吴志贞为了一己私利将丈夫梁志军置于不顾。

这组主要的人物关系:一个是充满情欲和暴力的转岗警察,一个是足够美艳又充满情欲的女人。这组用情欲连接的人物关系不仅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还将人在面临抉择时的挣扎无限放大,深度体现了人性的复杂。面对对自己有致命诱惑的吴志贞,张自力最终选择了揭发、选择了正义。但是揭发吴志贞后的张自力在歌舞厅的一阵“狂魔乱舞”和在案件侦破庆功宴上的哭笑不得,将影片对人性复杂的探讨推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次要的情欲关系:洗衣店老板、皮氅主人和吴志贞

除了张自力和吴志贞这一组主要的情欲关系,影片还设置了洗衣店老板、皮氅主人和吴志贞这两组次要的情欲关系。

洗衣店老板好心收留吴志贞却又有意侵犯她。影片用假发和穿着性感内衣的假模特来表现洗衣店老板非同寻常的精神状态。皮氅主人以一件被弄坏的昂贵衣服为由,站在“甲方”的视角数次侵犯吴志贞。这两组充满情欲的人物关系在主情节外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也在人性的探寻上进一步“添砖加瓦”。

三、艺术手法和情感线索

《白日焰火》作为“作者-类型”的典范之作,对“艺术”和“商业”的融合还体现在影片线索上。如前文所述,影片在类型电影的框架下无疑有一条因果式的“商业”线索。但作为充满艺术气息的“混搭”之作,影片还设置了一条情感线索。这两条线索“双剑合璧”将影片推向高峰。影片中,演员的表演是含蓄、克制的,导演用视听的艺术手法外化张自力和吴志贞的情感,形成影片的情感线索,增加影片艺术张力。

(一)张自力的情感

影片中,张自力的情感贯穿始终,是构成情感线索的关键。张自力一路跌宕起伏,经历了焦灼、失落、开心、愤怒、挣扎等过程。影片开场,导演用一个玻璃瓶沿着厂房阶梯不断滚落的声音翻开了情感的扉页。身为警察的张自力在影片开场不仅离婚,还因执行公务受伤而调岗保卫科。此时,人生不得志的张自力颓废又失落。导演用摩托车排气管的突突声表达了张自力急需改变现状的焦灼,并构成了他故意接近吴志贞、意欲破案、重回人生巅峰的动机。这也与后来张自力和“王队”聊天说“最起码可以输地慢一点”形成了前后呼应。接触吴志贞后张自力被梁学军盯上,一方面他沉浸于和吴志贞的暧昧中,另一方面他处于和梁学军的周旋中。这个过程张自力既兴奋又纠结,影片两次在滑冰场用一曲《蓝色多瑙河》表现了三人之间纷繁复杂的情感,也为后来张自力揭发吴志贞埋下了伏笔。吴志贞被捕后,张自力的内心陷入极度挣扎:一方面案件告破,另一方面他亲手将喜欢的女人送去制裁。结尾,影片通过张自力在歌舞厅乱舞、在天台燃放白日焰火的音乐把他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张自力的情感一路跌宕起伏,也使得观众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二)吴志贞的情感

如果说张自力是情感线索的主线,那么吴志贞就是辅线。影片用声音表现张自力的情感,用色彩外化吴志贞的情感。梁志军被捕之前,吴志贞一直生活在监视和阴暗之中。此时,吴志贞心如死灰。所以,她的服装颜色基本都是冷色调。梁志军拒捕身亡后,吴志贞摆脱了监视,内心得到了解脱。这时,她的服装颜色变成了红色等暖色调,同时她还戴上了红围巾,画上了红嘴唇。

四、结语

综上,《白日焰火》在融合“艺术”和“商业”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面对华语影坛“作者-类型”融合的银幕现象,希望对典范之作的重新“观摩”可以在其继续探寻的道路上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自力志军情欲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神奇的“魔力语”
掌握情欲催化剂
Coupled Fault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Performance of Ni/Nano-ZrO2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
《白日焰火》:情欲秘语的性别修辞
情欲缠身
当好小记者
观察也要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