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深意美
——歌曲《我的祖国妈妈》演唱处理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乐句游子歌唱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我的祖国妈妈》自1979 年创作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这说明此曲在歌词和旋律上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它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从作者及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唱处理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作者及创作背景

梁上泉,歌曲《我的祖国妈妈》的词作者,四川人,国家一级作家,曾任重庆市音乐协会会长等重要职务,主要代表作品有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小白杨》、《我的祖国妈妈》等。

施光南,歌曲《我的祖国妈妈》的曲作者,重庆人,曾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其在音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

1979 年,改革开放初期,各项事情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号召海外游子热爱家乡,回归故里并建设家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梁上泉老师、施光南老师创作了歌曲《我的祖国妈妈》,歌曲原来定调为D 调,音区为男中音音区a-e2,歌曲旨在用浑厚的男中音声音表述海外游子对祖国炙热的爱,歌声里满是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二、《我的祖国妈妈》音乐特点

《我的祖国妈妈》是一首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欢的一首男中音美声唱法歌曲,自创作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至今经久不衰,这离不开此曲的音乐特点,本文将从歌词、旋律特点及词曲融合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歌词特点

《我的祖国妈妈》在歌词的选用上是非常有讲究的,主要表现在歌词标新立异、抒情与叙事互融、富有诗意三个方面:一首歌曲美首先表现在歌词美上,本曲歌词是标新立异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个特定的背景下的产物,表述了青年时离开家乡,暮年时思念家乡的游子思乡之情。而且,此曲歌词抒情性与叙事性兼容,如“出走时满头青丝,归来时满头白发”既是叙述了海外游子年轻时离开家乡,头发鬓白时才回到家乡,又表达了对家乡持久的、真挚的思念。最后,此曲歌词非常富有意境、有很强的音乐性,如歌词“托付远飞的大雁,捎给你深情的话”把祖国比做了母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自己不能回归故里,而是托大雁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带回去,非常富有诗意和意境。此外,此曲的歌词具有明显的二部曲式属性,这为创作好的音乐旋律提供了必要的文学准备。

(二)旋律特点

《我的祖国妈妈》不但在歌词上有讲究,而且在旋律上也有很深造诣。此曲的旋律特点主要表现在刻画音乐形象、旋律线条、旋律节奏三个方面。此曲刻画的音乐形象是青年时就出国、久居海外的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爱,特别是最后一段的连续反问“你听见吗?”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真挚强烈的情感,好似祖国就在眼前,此曲刻画形象逼真。此曲在旋律线条上主要使用了直线线条和迂回性线条。直线型线条几乎贯穿始终,好似一座座大山与祖国相隔。我们都知道如果只有直线的旋律线条不是好的旋律,但此曲在大量使用直线旋律线条的时候在结尾处都使用了迂回性线条,更加符合歌词音乐形象,表现了旋律创作的与众不同。本曲的节奏使用也是比较独特的,在每个乐句的开头都有一个八分休止符,这使乐曲更加富有特点,而且乐曲每个乐句的第一句总是以均分的八分音符进行,而第二小节又是加附点的四分音符,两者结合起来使节奏流畅平稳,更能凸显游子思乡的音乐形象。

(三)词曲融合

众所周知,在音乐创作中为歌词谱曲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歌词的抑扬顿挫进行创作,一种是根据乐曲音乐形象进行创作。前者一般适合于儿歌等题材,后者一般适合于艺术歌曲。《我的祖国妈妈》在创作时是两者皆用的,如本曲第1 小节“我走遍”就和诗歌朗诵步调一致,而之后的“海角天涯”和朗诵语调完全不一致,而是根据音乐形象进行的创作,这样的创作既使歌曲旋律与歌词相融合,又提高了歌曲的艺术性。此外,本曲在创作时也注重将乐曲的情感通过音高的模进而使情绪递增,如在本曲的第二段,第一乐句“你听见吗......”进行了排比式的情绪推动,而第一句和第二句又形成了进一步的情绪递进关系,使乐曲和歌词情绪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我的祖国妈妈》演唱处理

《我的祖国妈妈》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歌曲,深受男中音和男高音的喜爱,也曾受到很多歌唱家的青睐,如廖昌永、周建良等。一般男中音歌者唱原调D 调,男高音歌者演唱F 调(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里出版的调是F 调)。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演唱经验,并吸收歌唱家歌者的演唱成果及理论成果从咬字吐字、呼吸方法、情感表达、舞台表现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吐字咬字

字正腔圆是演唱中文歌曲的前提,因为只有当歌者将歌声清晰地传到听者耳朵里,明白歌曲所表达的涵义,才能打动听众而引起共鸣。当演唱此曲时,我们总是在咬字吐字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初学者。当我们碰到字头不清时我们要侧重从字头解决问题;当我们出现咬字收韵不准时我们要多将字尾归韵,如在演唱“遍”、“天”等字时,我们要精确归韵到“an”,而不是“ang”,这个归韵问题归根结底是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在演唱时我们要用心体会。再如,在演唱“思”、“次”等字时我们要平舌进行歌唱,而不能错误地进行翘舌歌唱。另外,在演唱此曲时咬字要讲究度的原则,不能任何字头都咬的过死而缺乏活力。

(二)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者们学习声乐的最为重要的歌唱技巧,甚至很多歌唱家都认为:“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我们现在所说的呼吸法是人们公认的最为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法。歌唱呼吸是呼与吸的艺术,是将吸气与呼气进行巧妙配合联系的歌唱活动。歌唱的呼吸与平时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生活中的呼吸是自然的,没有经过训练的;而歌唱的呼吸讲究快吸慢呼,如在演唱《我的祖国妈妈》第一句时我们要迅速将气体通过鼻或嘴吸入到丹田位置(气息不能吸的过少且不是在腹部和腰部等地方,而是感觉横膈膜将气体控制到了丹田),之后伴随歌唱而将气体有控制地慢慢呼出,而不能将气体一下消耗完,而是气息支撑声音缓缓呼出,在呼出中不要漏气而导致气息不足。另外,在呼吸时气息要根据乐句的长短而决定气息的多少,长的乐句吸气要长一些,短的乐句吸气少一些,如在演唱“祖国妈妈呀”片段时乐句较小,我们用少量的气息即可,而在演唱“多少次托付远飞的大雁”片段时乐句较长,气息可以略微长一些。

(三)情感表达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在演唱《我的祖国妈妈》我们首先要确定此曲的情感。当我们拿到曲谱时我们通读歌词会发现此曲描述的是海外游子久久不能回归祖国而深深思念祖国,此时刻画的形象是游子形象,即歌唱者在歌唱时要明确把自己定位为海外游子。其次,在演唱此曲时我们要清晰知道哪里是乐曲的平铺直叙段,哪里是乐曲的情感高潮,这样在演唱时就会符合作曲家的情感设计而尽情呈现,如在演奏此曲第一段时,乐曲整体情绪较为平稳,第二段乐曲情绪激动而强烈。而且在演唱时也要注意乐段内部情绪的变化,如,在演唱第一乐段“祖国妈妈”的“妈妈”时要亲切自然,之后两次的“祖国妈妈呀”要呈递进关系进行强化处理。最后,在演唱此曲时要有想象,特别是演唱儿女漂流思乡时要情真意切、目不转睛地将情绪带入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去,并激起听众的共鸣。

(四)舞台表现

每个歌唱者的成长和歌曲的魅力呈现都是离不开舞台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舞台上的表现。在演唱《我的祖国妈妈》时首先歌者入场或退场时要向台下的评委和观众、听众鞠躬敬礼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其次歌者穿着要得体,男士一般以西装等演出服为主,女士一般以裙子为主。再次,在演唱此曲时不能出现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而出现音高不准、节奏进不去的现象,如在演唱此曲第一段时弱拍进不去,这要告诫我们平时多走台,并且多培养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不能因为心理紧张而影响发挥。最后最重要的是舞台上驾驭作品的能力,如在演唱高潮乐段“我的祖国妈妈”时可以将双手向上举起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到极致,再如在演唱“捎给你深情的话”时要有见到母亲时的感觉——目不转睛,表情深情而凝重。

四、结语

“一首乐曲,一个情感,情深意美,海外思乡”这句话能概括此曲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本文首先介绍了此曲的词曲作者及音乐背景,指出此曲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背景下创作的一首经典歌曲。还从标新立异、抒情与叙事互融、富有诗意三个方面阐述了歌词特点,从旋律线条、节奏、音乐形象阐述了旋律特点,从创作方式解读了词曲融合现象。最后从区分前后鼻音、翘舌音与平舌音,和字头、字腹、字尾解决咬字吐字问题,从快吸慢呼及乐句气息长短阐述了呼吸方法,从确立音乐形象、高潮乐段及想象进行了情感表达,从鞠躬、穿着、歌者心理素质及舞台驾驭能力四方面阐述了舞台表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推动此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乐句游子歌唱
一生为客恨情多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潮细胞
游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游子归家
游子之心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