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世光钢琴改编曲《山东风俗组曲》演奏及教学研究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风俗旋律

(泰山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钢琴改编曲《山东风俗组曲》是崔世光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完成,包含六首钢琴作品。这一钢琴组曲是以齐鲁大地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根基进行的钢琴改编,崔世光结合了西方钢琴音乐多元的创作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钢琴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民族风格钢琴音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中,崔世光将山东民间音乐的风格韵律进行了钢琴化的丰富表现,使独具特色的山东地域音乐产生了耳目一新的艺术审美,突出了钢琴民族化进程中地域音乐的创作魅力。《山东风俗组曲》由六首钢琴作品共同组成,分别为《花鼓》、《对花》、《南飞雁》、《细雨》、《乡土小调》、《诙谐曲》,在黑白琴键的生动演绎下,赋予了山东民间音乐钢琴民族化的璀璨色彩。所以,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要想全面地把握崔世光钢琴改编音乐的风格特征,就必须对《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手法、调性和声、复调技法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知,掌握钢琴改编作品的主要艺术特征,如此才能在钢琴演奏实践中准确地把握崔世光钢琴改编音乐的民族风格。结合笔者自身的钢琴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把握《山东风俗组曲》的民俗特征

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钢琴作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浓郁的民俗风格,这一风格特征也是这组作品最鲜明的特征。所以,就这组钢琴作品而言,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演奏环节中,都要把握好其民俗性要素,这一点对于诠释好崔世光的钢琴改编曲尤为关键。在音乐文化构建中,最能体现民俗性的部分在于风俗,风俗也因地域差异而各不相同,具有显著的区域性色彩,这在崔世光的钢琴音乐改编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山东风俗组曲》的钢琴改编创作不仅围绕着地域音乐文化的风俗性色彩,还展现了山东音乐的艺术风格与民族特征。崔世光通过多元化的钢琴创作手法和技巧,将山东民间音乐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演绎,透露出了质朴淳厚的山东民俗音乐的鲜明风味。《山东风俗组曲》的整个创作均以齐鲁风俗文化为根基,蕴含了深厚的齐鲁音乐文化底蕴,用钢琴丰富多变的表现色彩展示了山东人民生活、风俗、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特色。并且,崔世光还以多部钢琴作品构成组曲的方式,汇集了山东音乐独特的音乐语汇,犹如将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展现在大众的面前。不难看出,崔世光赋予了《山东风俗组曲》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每一首作品中都融入了鲜明的民俗情调。

比如,在《乡土小调》的创作中,崔世光融入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格调,巧妙地汲取了山东民间特有的民歌小调的音乐元素,进行生动的钢琴二度演绎。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各个地区都流传下来了很多优美动人的小调音乐,将历代群众的情感进行了生动的记录,并且融入了本地音乐文化的精髓。因而,在这首钢琴改编音乐创作中,更多地展现了山东地区朴实的民族风俗和群众深厚的乡土情怀。崔世光在《乡土小调》的创作中还采用了复调对位的手法将富有鲜明风俗格调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新的融合,展现了钢琴音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再如,在《对花》这一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崔世光用别样的创作手法又展现出了另一种山东民俗的情趣,将山东民间歌舞进行了钢琴化的新演绎。在北方地区,“对花”这种形式是较为普遍的,以互相问答的方式进行生动的表演,多以分节歌的形式呈现,每人一段,形象有趣,这也是山东民间常见的歌舞形式。崔世光据此进行了生动的钢琴音乐创作。钢琴旋律形成“一问一答”,不断地进行交流互动,将民间热闹的民俗活动场面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展现了山东民间质朴的生活场景。在这首钢琴音乐改编曲的创作中,崔世光还对民间曲调进行了丰富的扩充和完善,加入了钢琴多样性的和声语言,体现了山东民间音乐的多彩性。

二、把握《山东风俗组曲》的和声色彩

在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中,还大量地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手法,来强化民族性钢琴音乐独特的风格特征。比如,二度音程在钢琴作品中就进行了很好的运用,增强了音乐旋律特有的表现色彩。钢琴作品《对花》就使用了二度音程来制造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与主题音乐旋律所要表现的活泼、诙谐的风格特征相一致,以增强音乐旋律的感染力。而在《花鼓》的和声运用上,也融入了很多二度音程,来渲染热闹欢腾的歌舞场面,通过二度音程的不断碰撞,模拟花鼓敲击的声响,淋漓尽致地展现钢琴音乐非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由于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是民族化的钢琴作品,因而民族调式的风格特征最为显著。在五声调式音阶中,四度、五度音程形成的和声效果也非常特殊,为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增色不少。比如,在《花鼓》的音乐旋律段落中,四、五度叠置和弦形成的和声效果就非常的突出,将花鼓深远、宏大的声势进行了渲染,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切实感受民间花鼓的艺术魅力。而复合和弦在《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通过叠置的音乐效果使声部之间的色彩更加鲜明。比如,在《南飞雁》的音乐创作中,就使用了复合和弦以获得更为清晰的音乐效果,使音乐旋律充满了强烈的空间感。复合和弦所形成的混合音效,使民族音乐的色彩性更加强烈,使音乐情感更加的贴切。

三、把握《山东风俗组曲》的音乐元素

民族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地方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因而在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中,曲调特色也深受山东方言语调的影响。通过对这几首钢琴改编曲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诙谐曲》、《乡土小调》的音乐旋律中,出现了很多的级进音型、跳进音型等,用以表现山东语言语调中特有的味道,增添了音乐旋律流动的线条感,不仅充满了浓厚的地域气息,而且将刚柔并济的地域音乐风格曲调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此外,说唱音乐也是山东民间特有的音乐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叙事性风格。在崔世光的《诙谐曲》创作中,提炼出了山东民间说唱音乐的核心素材,巧妙地融入了诙谐民歌的音乐元素,使钢琴改编曲展现出了生动的说唱性音乐的风格特征。同时,崔世光还将钢琴音乐旋律中出现的七度大跳以及二度、三度级进音程,与核心音乐素材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赋予了钢琴改编曲诙谐的风格特征。

此外,崔世光在钢琴创作中还对山东传统民歌的曲调进行了融入,将不同的民间音乐元素进行了生动的整合。比如,在钢琴改编曲《诙谐曲》中就能提炼出“包楞调”的旋律特征,灵活俏皮的曲调风格突出,使钢琴改编音乐的山东风格更为鲜明,展现了诙谐、轻松、幽默、风趣的曲调特征。崔世光在《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中有效地结合了西方创作手法和民族音乐风格,使二者进行了生动的艺术碰撞,实现了民族音乐地域风格最大化的呈现。在这组钢琴改编曲作品中,也展现了山东民间乐器的精妙,使钢琴音乐的表达展现出了新的意境。比如,在《花鼓》这首钢琴改编曲作品中,就借助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对民间打击乐进行了生动的模仿,用以鲜明地塑造音乐形象。在《细雨》这首钢琴改编作品的旋律中,钢琴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对古筝的音色和弹奏技巧都进行了生动的模仿。崔世光为了将古筝圆润、富有弹性的音色表现出来,用钢琴特殊的演奏技法进行了韵味十足的意境塑造,使钢琴作品中融入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与韵律。

四、结论

总而言之,崔世光创作的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可称为钢琴民族化的典型代表,而且也展现了民族风格钢琴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与魅力。在这组钢琴作品中,每一首钢琴音乐都汲取了本土音乐文化的精髓,以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借助钢琴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和诠释。在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中,将中西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因而无论是在演奏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对其内蕴的民族化特征进行全面的把握,如此才能诠释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彰显民族化钢琴音乐深厚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风俗旋律
春天的旋律
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红楼风俗谭》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跟踪导练(四)4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
大地的旋律
论巴赫音乐的多重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