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羽之死——孤与狂,英雄的激情.》教学实录

2021-11-13张弛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7期
关键词:贵族项羽刘邦

张弛

摘要:同学们,《霸王别姬》是一曲乌江悲歌,后世文人写过许多诗作来缅怀这位西楚霸王。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歌颂他不屈服的傲骨。两千年前项羽情泪洒乌江的后世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项羽之死》,走近项羽这个有孤傲的贵族情怀、狂勇的豪侠气魄的英雄。

关键词:贵族精神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项羽生平,体会项羽之死的悲剧性

2、理解项羽形象蕴含的文化精神

二、走近项羽

多媒体展现:1、少年家变:祖父项燕死于秦将王翦之手,叔父项梁死于秦将章邯之手。年少的项羽有军事天赋。

2、恋爱(虞姬: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相传,项羽13岁时与虞姬相识,青梅竹马。虞家和项家是楚国的名门望族,虞家更有名望。项羽23岁时与虞姬结婚,婚后发动起义,虞姬一直随军追随项羽。

3、成名之战:钜鹿之战

4、英雄末路:四面楚歌

了解项羽波澜壮阔的一生后,走近项羽之死的历史瞬间

三、评析项羽(开展辩论)

问题:观看后,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场面,这个词是什么?

学生回答总结出:悲壮。

你们喜欢得天下的刘邦还是失败的项羽?为什么?

项羽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特质?分析

多媒体展示课外文章:《史记.项羽本纪 会稽起兵》

《高祖本纪·斩蛇起义》分析二人反秦初心的不同

四、项羽的精神肖像——世家行已远,雅趣与谁言

总结:自古英雄多寂寞,从来高处不胜寒。项羽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失败了,但并不因此影响后人对他的敬仰。他更符合我们心中英雄的形象,他身上兼具孤与狂的精神特征,他是无畏的豪侠,也是最后的贵族。

贵族不仅仅是他的血统,还是他对道义精神谱系的续写传承。他起家不是为了攫取个人权力,更多是对国家重托、天下大义的自觉承当,是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重誓的自觉坚守。据真实史料记载,项羽每次和秦国交战,必然屠城。虽然这样的做法近乎残忍,不人道。但结合项羽的身世,他的祖父项燕因轻敌死于秦将王翦之手,母亲在一次严重战乱中失踪。在看秦国耍阴招灭楚的过程,不难理解,项羽屠城的做法夹杂着家仇国恨。屠城尽管给项羽的英雄形象添了貌似不光彩的一笔,但换一种公平的角度,他为什么屠城?秦国灭掉楚国,不也是牺牲了千千万万的楚国百姓吗?一报还一报。这种屠城做法恰恰体现了项羽的快意恩仇的侠义,虽然这样的侠义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后面论述。但他血脉中滚涌的是作为国家保卫者的勇敢与忠诚。一个至情至性真性情,血气方刚的英雄跃然纸上,何不是一种可爱?在道义陨落,贵族精神渐行渐远的阴谋角逐中,他不可能成为被时代选中的政治赢家,也可以说他的决策是刚愎愚顽的,但他却光明磊落地守护了最后的贵族心怀。

项羽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豪侠。鸿门宴不杀刘邦,甚至还给了对手培植势力的机会,因为他视刘邦如兄弟;同八千子弟出生入死,即使处身绝境也不肯抛下自己的士卒而独活,因為他对兄弟义薄云天。侠客自然有“事了拂身去”的快意恩仇,这种私人情感也干扰了项羽的视线。他视秦国为死敌,因此他近于报私仇式地毁灭秦王朝。杀子婴,火烧秦王宫,屠戮咸阳,他的仇恨之心使他成为让天下畏惧的霸王。

在封建时代,正义的时常缺席让普通民众把对公正的一部分呼唤寄托在侠客身上,这恐怕也是具有豪侠气魄的项羽被后世追念的一个原因。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贵族,项羽在我们心中可敬可爱。但最后建立了一个朝代的,竟然是刘邦这样权谋诡道之人,可谓细思极恐。

“世家行已远,雅趣与谁言”,贵族精神荡然无存,如何向庸俗的世俗诉说?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献给寂寞的项羽,一个虽不完美但更炽热的英雄。

五、作业:

写一篇评价项羽的诗

教学反思:这是《项羽之死》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成败,也是值得考究的。学生都喜欢项羽。那项羽身上究竟有何可爱可敬的精神内核,让后世的人如此的敬佩?诞生了这节探究项羽的贵族精神的探究课。新课标提出了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宗旨性概念,学生品评刘邦和项羽,探究项羽身上的精神特质,对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都有很好的延展性。学生对项羽最后自刎乌江的气节十分钦佩。而这种气节,就是我们所说的贵族精神。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贵族,在他之后,涌现更多的是刘邦这样的草莽枭雄。什么是贵族?并非是巧取豪夺的权力胜利者,而是一种顶天立地大丈夫,为理想执着不悔的“殉道”精神和不屈服的意志。这里,要向学生明确贵州精神的内涵。项羽之前,湖湘文化就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屈原的《离骚》:“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传达出对理想的执着的求索精神。二人都以自己的高贵血统为荣,这种高贵,是家族赐予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是对道义的传承。并非阶级优越感。所以才有了太史公所著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俗语。

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所以孔子才“绝笔于获麟”。不正是对贵族精神的缅怀,和对暴政暴力的无奈吗?

学生以文言文为基点,通过屈原,孔子,项羽这三个历史人物的共通之处,了解了贵族精神的源头。契合了新课标“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任务群。

新课标提出了:“群文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从单篇教学转向群文阅读教学。我以单篇《项羽之死》为主题,选取史记中《史记.项羽本纪 . 会稽起兵》和《高祖本纪·斩蛇起义》文化背景类似的两篇文章片段,我采取了群文和单篇相结合的方式,从二人反秦初心的不同,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

两则材料反映了二人反秦初心的不同。教师要向学生总结:项羽是为了楚国百姓反秦,刘邦只是对天子威仪的仰望和享乐。从反抗暴政,不畏强权的角度看,项羽更有骨气。刘邦只是底层人士对于权势的渴慕。

古人的思想和我们很不一样,正如日本禅师所说,“一切诸经,皆是敲门砖”读者角色和经典一样重要,古人要解决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典籍走入司马迁的内心,和他的心灵对话。司马迁明显的态度倾向:对项羽不屈服的英雄意志的讴歌,和对成王败寇的历史规律的唏嘘。成败不在结果,完全不代表当事人的德行操守。这是新课标中的“文化传承和理解”环节的深度探索。

猜你喜欢

贵族项羽刘邦
Pygmalion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项羽虞姬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