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纸媒新闻记者的优化转型策略

2021-11-13李松

记者观察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报纸大众

文 李松

在融媒体时代下,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优势为媒介的融合带来助力,使传媒的发展走入新的局面,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工作都必须带着前瞻性的思维迎难而上,凭借极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来克服前行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传统媒体为紧跟时代前行的需求,对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调整,新闻记者也开始从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对能力架构做到革新,实现快速的转型来提升新闻传播的适应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纸媒新闻记者转型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的优化转型策略,力求帮助新闻记者实现完善的蜕变。

一 融媒体时代纸媒新闻记者转型的重要价值

现阶段,报纸、电视和广播在互联网优势和先进技术的引入下开始走入大整合和媒体结构重构的阶段,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大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极具便捷性,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递模式。此时,新闻记者的转型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将信息共享的渠道做到不断拓展,将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加快新闻制作和传递的速度,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传递,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

除此之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技术与传媒设备的更新加快了新闻记者转型的速度,需要记者依托互联网思维和专业的能力来驾驭先进的技术和高精度的设备,从而将新闻的质量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也实现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让传统媒体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

二 融媒体时代纸媒新闻记者的优化转型策略

树立融媒意识,增强新闻时效

目前,大众与媒体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报纸新闻记者的前行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应只是向大众传递各类信息,还应对记者的业务范围做到极大程度的拓展,将其业务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为此,报纸新闻记者要直面不同的挑战,认识到采访、编辑和摄像等能力均是实现快速转型的关键,必须树立起极强的融媒体意识,才能让发展与观念相统一,重视大众的导向性,让新闻传播的深度做到切实有效的增加,使内容搬运不再形式化。

为此,报纸新闻记者应带着“融意识”,对不同媒介形态进行深入的分析,释放出记者的创新力,在基本特长外,掌握更多的本领,例如,网络技巧、驾驭新型设备的能力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新闻记者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层和多元加工,增加生活和科技元素,让内容愈发丰富再传递给大众,在多维度中吸引大众,让报道极具深度,保证新闻愈发优质。例如,《光明日报》以《去火星找生命》为题,抓住大众最为关注的生存问题来进行报道,新闻记者站在大众的角度对探测工作进行报道,结合国内外的探测技术向大众展现了探索的结果,从而吸引大众,使之满怀期待并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慨我国科技的进步,引发大众的思考与讨论。不仅博取了可观的阅读量,也通过不断的跟踪报道获得大众的持续关注。

巧用现代技术,强化专业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报纸新闻记者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来丰富稿件的内容,同时还应巧用现化技术让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加新颖,加强与大众之间的沟通,收集大众的真实需求,为后续的优化转型指明方向。新闻记者要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发散,对写作能力进行强化,结合大众的真实需求,从心理角度入手,借助QQ、微信、微博和各种软件等同步传递新闻,同时融入音视频、图文和技术元素,让阅读体验更加新颖和舒适,感受到传统媒体的变化。

除此之外,报纸新闻记者还应在现代化的技术下对稿件的编辑与传递进行相应的创新,让文字内容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展现,亦或者在H5的阅读形式下在视觉上给大众带来一种极强的冲击力,一方面可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获得不同层次大众的支持,将整体的交互感做到相应的增强,彰显出新技术复合能力的重要性。

在融媒体时代下,报纸媒体记者在采编与后续的编辑过程中不再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寻求团队的帮助,在撰写、剪辑、美编、排版等成员的通力合作下完成H5、图解和短视频等的制作,让报纸媒体的传播更加新颖,打破以往纸质新闻前行的局限,实现跨专业、跨部门的组合,将新闻生产的效率做到明显的提升,打造出专业的团队,让报纸新闻可视化。例如,人民日报社借助三维动画和表情包的使用增强新闻的美感,同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制作一系列的新闻,将56个民族对祖国的爱进行传递,在创新中获得大众的点赞,将新闻的气质做到彰显。

融入社会生活,满足大众需求

新闻的服务对象是各层次的大众,在新闻记者转型时,必须要融入社会各层次大众的生活,从而获得极具价值的信息,再通过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编辑,最后传递给大众,使之对信息的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在融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需要新闻记者带着极强的敏锐感进行筛选,依托洞察力来寻找有内涵的内容,才能使新闻报道深入人心,帮助大众去辨别真伪,增强报纸新闻的权威性与时效性。在实际的优化与转型中,新闻记者要秉承着内容为王的工作原则,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可以凭借专业的素养与缜密的思维对新闻的内容进行筛选与严控,将真相还原,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解析,让解读的视角极具新颖性和独特性,带领大众看到事件的本质,从而将报纸媒体的竞争优势做到切实有效的增强。

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下需要强化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让传递方式由图文转换为视频或动画,在声音与图像的结合中给大众提供想象的空间,对其舆论方向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例如,《人民日报》在《微缩记忆》这一栏目中,从微缩景观入手,将我国的变化从多角度进行展现,同时推出相应的海报来宣传,获得大众的喜爱与关注,实现“流量指标”与“价值指标”的巧妙结合,也彰显出新闻作品的“颜值”,将新闻自身的“气质”做到不断提升,通过技术与不同内容的结合,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并在变化中缓解审美疲劳,使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下快速转型。

提高政治修养,发挥记者价值

政治素养是新环境下每位新闻记者都需要具备的素质,可以让记者坚定政治立场,传递真实的信息,让政治方向不会偏移,还能够通过不同的新闻报道来引导大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实,也是社会主义各阶段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辅助,让大众在新闻的获取中形成健康的思想。

在融媒体时代下,报纸新闻记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对自身的修养进行针对性的提升,通过博览书籍或借助互联网资源等拓展知识层面,即使横跨自然、历史和科技等多个领域,也能轻松应对,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同时避免虚假信息的出现,赢得大众的心。例如,针对李昀晏同学扶起摔倒老人的新闻,记者选用街头采访的方式来营造舆论的风暴,同时借助网友点赞和暖心答案来传递正能量,感动全城。记者还借助电话采访来还原这个温暖的瞬间,通过采访中的对话直击人心,构建出良好和健康的社会风尚。除此之外,报纸新闻记者要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发挥,结合大众碎片化的阅读来创新信息传递的方式,满足现代大众的阅读喜好,将新闻的互动性增强。

现代科技的前行给新闻记者的工作提出较多的新要求,使之原有的角色定位做到改变并趋于多元化,需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新闻记者的价值做到极大程度的发挥,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经验让新闻极具可读性、传播性和权威性,不仅可以满足大众对信息多变的需求,还能够引发不同层次大众的思考,对社会舆论方向做到正确的引导,使大众在新颖的新闻报道中受益,增强传统媒体的用户黏性。在不断的实践中,新闻记者要带着长远的眼光,借助新媒体资源的特点和时代的需求,融入社会生活来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巧用新技术的复合能力创造出内容新颖和形式多样的新闻,将工作的整体时效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工作者的转型中做到有效落实,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报纸大众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确实不容易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
非常魔典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