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2021-11-12郑开心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1年5期
关键词:纺织供应链绿色

郑开心,刘 宇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0400)

0 引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及出口国,纺织工业虽然是它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其却面临着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纺织工业单位能耗等方面制定了绿色发展目标[1-3]。与此同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峰值”“碳中和”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在绿色发展的全社会环境下,纺织产业的升级迫在眉睫。除此之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日渐衰退的背景下,各国以“环保和节能减排”名义所采取的相应贸易保护措施也日益增多。因此,纺织产品绿色认证必然会成为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想成功实现纺织产品的绿色认证,就得做好绿色纺织供应链的管理。基于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服务模式被称为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中需综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率等问题,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6]。2018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报告指出,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的了解及认知意识较薄弱,且践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企业占比也较小。

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包括纺纱、编织、缝制、前处理、印染、后整理等多项工序,且这些工序需由多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完成。因此,若对纺织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绿色认证,则需要从产品的各个环节入手,对每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评估。因此,为引导纺织产业供应链绿色发展趋势,需促进行业供给侧改革及转型升级。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纺织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相关标准,但可参照欧盟的RoHS、WEEE及EuP/ErP三大绿色环保指令以及美国能源之星计划和针对电子产品实施的绿色评级EPEAT产品注册制度进行评价。同时,还可借鉴我国污染控制、回收处理、节能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制订纺织企业供应链绿色评价体系。

结合前期企业市场调研情况,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人身安全和循环再利用等影响因素,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和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情况,研究确立了科学、公正的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体系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希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绿色管理工作,推动整个纺织行业的能效升级和污染降低,引导全行业绿色生产。

1 纺织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原则

纺织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原则应从及时性、综合性、定性与定量、可操作性、层次性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说,要从纺织产品的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环境、人身安全和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对其原料的选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废弃及回收等重点提出影响企业绿色水平的评价项目。同时,还需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绿色纺织企业的技术水平,确立研究的绿色评价体系指标。

1.1 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获取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信息,以保证评价和分析的及时性,这是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关键。

1.2 综合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能全面反应被评价纺织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绿色”程度综合情况,充分利用多学科知识,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1.3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做到科学量化指标,但若某些指标量化难度太大,可采用定性指标进行判定。

1.4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设计时,既要全面反映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现状,又要便于企业和审核人员的理解和操作,尽可能使评价简便易行。

1.5 层次性原则

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范围广,指标多。不同层面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现的形式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指标系统构建要结构化和层次化,在不同的层次上设立不同的指标。

2 纺织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对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的初步调研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着手,即: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绿色信息披露、绿色物流与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并建立了并建立了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表(见表1)。

表1 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表

3 纺织产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调研情况分析

针对纺织服装行业制造的不同阶段,选择国内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内容分为7个大类,28个小类),并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项目进行评价和打分。各评价体系得分率详见图1。

图1 评价项目得分率

由图1可以看出,在7个项目中,“绿色回收”项目的得分率最低。因此,为提高纺织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企业应运用先进的循环再生技术对产生的废品和废弃物及销售、储存、运输过程中损坏的纺织产品进行回收再生产。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可依托销售网络、服务网络建立回收渠道,完善自主回收、与第三方合作回收、网上回收、借助销售渠道的以旧换新等的回收体系建设。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回收拆解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指导下游企业回收、拆解,从而实现拆解信息的传递和产品的溯源。

根据上述表1内容,表2中列出了各项目得分的平均标准偏差。由表2可知,绿色生产项目中二级指标“节能减排环保合规”项目的得分平均标准偏差最高为2.933,说明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参差不齐。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可通过配备相应的能源、水源及污染物监测设备,采用国家鼓励倡导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进行生产,从而污染物的排放、资源消耗等达到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先进值要求。值得关注的是,评价表一级指标中“绿色信息平台建设X6”得分标准偏差偏高,且得分率较低。

表2 评价项目得分平均标准偏差

因此,企业若想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平台,应收集绿色设计、采购、生产、回收等过程的信息和数据(可追溯)。当前,我国纺织产业绿色信息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状态,急需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生产企业、供应商、回收商以及政府部门、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此外,还应结合我国纺织企业现状,借助数据统计与模型分析技术优化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表3 列出了调研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分。此次调研的平均分为69分,其中80分及以上的企业占46.7%,90分以上的企业占13.3%。若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求过高,会使企业畏惧而放弃对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追求;若评分标准要求较低,则又失去推动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发展提升的意义,不利于行业发展。因此,考虑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现状,建议将“80分”作为评价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否合格的标准。同时,为了鼓励企业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还可将合格的企业按照分数进一步进行星级划分,如将80~85分的企业划为“三星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5~90分的企业划为四星级,超过90分的企业划为五星级,以此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表3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分表

4 结论

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人体健康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纺织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

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的设立,需要对纺织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把控,建立绿色认证体系,系统全面地对纺织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认证,其评价结果应能代表行业先进的绿色发展水平,体现行业进步与发展趋势。建立有效的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可帮助纺织企业规范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为政府各项绿色认证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撑,推动纺织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纺织供应链绿色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绿色低碳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