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济书写

2021-11-12

剧影月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作家经济

“金钱是一种语言”,新经济批评对于文学如何反映出经济潮流和思想进行研究。“根据符号学和历史主义的实践,新经济学的批判性工作经常采用形式主义方法讨论文学与经济的相互作用。现代早期的新生资本主义已证明了新经济学批评家的肥沃土壤”莎士比亚戏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高峰,体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思想,他对经济生活的描写丰富深刻,其中反映的思想意识、文化传统、社会思潮和政治观念都是本文探究的目标。

一、从求婚者的角逐看女性的物化与诉求

求婚者的角逐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西班牙等地喜剧的共同主题。《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驯悍记》和《维罗纳二绅士》等剧表现了这一主题,反映了人们把嫁妆和聘礼等物质财富视为衡量女性能否婚配的重要因素。作家的描写涵盖经济生活的货币、贵金属、田地、房产、契约、商船、谷仓、珠宝、家具、家装和家畜等有形的物质产业,表现了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地位。《仲夏夜之梦》写贵族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追求女主角赫米娅,他们在仲裁者忒修斯面前展现的条件旗鼓相当。两位求婚者对女主角都很有感情,重点是赫米娅更青睐谁。赫米娅喜欢拉山德,但是其父亲喜欢狄米特律斯,不惜以父权强迫女儿与他结婚,否则就威胁她要被依法处死或者独身终老。赫米娅没有遵从父亲,而是与拉山德私奔。《罗密欧与朱丽叶》写凯普莱特逼女儿朱丽叶嫁给巴里斯伯爵,要求她引以为荣,还威胁她不嫁就不分家产,但朱丽叶为了爱情和罗密欧结了婚。《驯悍记》写三位贵族葛雷米奥、霍登旭和卢生梯奥都是巴普底士塔的小女儿比恩卡的爱慕者,卢生梯奥的仆人特兰尼奥代替主人与其他两位男士列举财产,父亲以财产多少决定女婿的人选。

这些作品反映了父辈在面对求婚者时,少数人能尊重女儿的意见,撮合女儿和对象,父辈多擅自为女儿决定婚配对象,作家塑造了女性敢于反抗父母之命、勇敢追求自由恋爱的形象,《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作的主题就是追求真爱不计得失。而顺从父命婚配的女性结局如何?作家的态度并不明朗。《驯悍记》写姐妹二人结婚前后的表现不同。姐姐凯萨琳娜婚前伶牙俐齿,婚后却被驯服转变为贤妻,当丈夫与人打赌谁的妻子最快出现时她最快;妹妹比恩卡温柔娇嫩,婚后却敢反抗丈夫的无理要求。作家写出了婚姻对女性的显著影响,姐姐被重塑为贤妻,妹妹形象更立体,以性别视角对女性进行了丑化和贬抑。

莎士比亚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家长制社会,父亲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并有权决定其婚姻。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作家多描写人们追求爱情幸福和生而为人的世俗快乐,描写女性追求爱情的积极主动,如结婚殉情的朱丽叶和私奔的杰西卡等。但这些女性是否具备了独立的生存能力,她们经济条件的提高对结局有无影响?由剧作可见女性如果能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则生活会更好。《皆大欢喜》写罗瑟琳在赶往亚登森林的途中为答谢农场主而购买他的草屋、羊群、牧场、房舍和仆人,当时她没有男性相伴也有充足的财富。而且作家认为才貌俱佳也可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如《终成眷属》写海伦娜请求赐婚予贵族贝特兰。

作家对女性敢于挣脱附属品和冲破封建观念婚配的描写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作者生活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期,此时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形成联盟,伦敦市民关注英国政治斗争,戏剧成为反对封建迷信和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手段,以哈姆雷特为“文艺复兴式”英才的代表,强调人的辉煌未来和伟大业绩。作家的创作技巧也有进步并在罗瑟琳、朱丽叶、贝特丽丝等女性形象上传达了他的人文理想,探讨了特权、财富、等级、门第、地位等社会力量对青年人的爱情和理想人生的消极作用。

二、从商品贸易关系与文学描写的融合看人的异化

莎士比亚以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描写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和政治关系中人的异化。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文艺复兴时期,交易活动兴盛,人际交往关系重视利益。作家多描写16 至17 世纪英国人的婚丧嫁娶、商贸活动等,对货币、土地、房舍、仆人、经商、航海、港口、契约、贷款、利息、律法和诉讼等经济因素的描写与作品融合,塑造多样化的人物形象,反映统治者、贵族、地主和商人的贪婪逐利,折射平民工匠的无意识。

(一)莎士比亚戏剧对经济活动导致的主要人物的悲剧形象进行描写

在英女王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作家揭露和批判了社会关系异化为物质关系的现象。《威尼斯商人》写夏洛克设下圈套让巴萨尼奥负债累累,企图使他割肉偿还;巴萨尼奥通过猜匣识美人情节赢得女富商鲍西亚的芳心,鲍西亚为他还债,假扮律师为他辩护,解救丈夫也惩罚了夏洛克,最后迫使他的财产转赠予私奔的杰西卡和罗兰。女儿杰西卡的形象与夏洛克形成对比,她勇于自主择偶并私奔卷款离家,父亲夏洛克不关心她的幸福,却听说她挥霍财富而心痛。这反映了以夏洛克为代表的商人家庭的亲情关系为金钱关系取代,如马克思所言撕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雅典的泰门》写贵族泰门为了维持体面而欠债,他在潦倒之际曾经热情友好的宾客朋友却给予冷眼。《奥瑟罗》多次描写伊阿古爱钱好赌、心胸狭窄,他为奥瑟罗信任却恶意挑拨离间导致他害死妻子,伊阿古后来也受罚被杀。戏剧对三教九流人物的描写也体现了资本家由于榨取劳动者价值而导致仆从士卒等下层劳动者长期疲惫精神紧张的现象。

(二)莎士比亚戏剧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的嬗变进行描写

莎翁历史剧分别创作于不同的阶段,一部分作品被视为欠缺文学性,另一部分作品技巧较成熟。有《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爱德华三世》《李尔王》等剧,作家改编历史人物事件时也探讨了物质与人的关系。不少男性形象体现了经济对人的异化。作家对金钱与人性的关系和社会黑暗面进行反思,他塑造的经典男性形象包括被虚伪女儿伤害的李尔王和残酷的理查三世等。譬如理查三世营造血腥政治,诬陷杀害贵族领袖以后把事情推给王后及其同党,强迫安妮公主再嫁给自己,剪除反对者并占据王座。]理查三世的即位导致了约克王朝的危机,不久他被兰开斯特家族后裔亨利七世杀死。作家批评了残暴的政治观念,无涉正义的欺骗终会败坏政治。下文以英国历史上的玫瑰战争为例分析作家对政治经济的描写,该战争指两派封建贵族以红白玫瑰为标志开展的政治斗争,在莎氏比亚笔下主要为描写亨利六世和理查三世的剧作,其中《亨利六世》主角为亨利五世和六世,以英法战争、玫瑰战争和内战等事件为主线,以理查三世的出现作结。

1、经济因素对玛格莱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莎翁戏剧涉及女性与经济生活的关系的情节莫过于玫瑰战争的导火索“王后的嫁妆”,此线索来自于《亨利六世》,写英法战争议和期间英国大臣萨福克怂恿亨利六世毁掉原婚约,迎娶那不勒斯公主玛格莱特为王后;贵族阶层嘲笑这桩婚事导致英国内部的矛盾复杂化;萨福克利用王后挑拨君臣关系,除掉忠臣葛罗斯特,引起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的斗争;最后亨利六世去世,玛格莱特被遣返回国。作家塑造了王后成为政治联姻牺牲品的悲剧形象。萨福克把她献给亨利,她沦为萨福克操纵的政治工具;丈夫儿子遇害以后,她又向篡位者复仇。贵族在议论这位王后时,多议论她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相关地域,如安茹、缅因地区,以及她父亲以其他地区与英国交换赎回她等事情,约克的内心独白也提到了英法战争的军事要略巴黎和诺曼底,而这些地区的得失对当时的英法战争影响很大。剧中多次描写具有政治军事用途的土地,也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土地的占有欲和主权思想。

剧作家塑造玛格莱特的悲剧形象及其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了父权制社会对王朝覆灭的归因“红颜祸水”论。剧中多处在经济政治和婚恋关系的描写中向观众呈现玛格莱特被物化和异化的人生。王后的物化首先体现在她沦为贵族战争的导火索上。当时以葛罗斯特等大臣为代表的贵族认为这场婚姻不符合封建社会贵族通婚的常理,王后年轻美貌有才华有土地,但是她财富的贫乏引起了大臣的矛盾。然而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亨利的重视,他也缺乏相应的政治手腕而难以服众。基于作家对历史的改编和虚构以及剧情需要,人们对王后经济条件的讨论为战争埋下伏笔,但实际上这次战争的原因复杂,由亨利六世的软弱统治、贵族势力的强大、王权的吸引力、变态封建主义的影响和英国对法战争的失败等因素造成。英法战争时期王室贵族既享受荣华富贵,也与国家荣辱与共,其婚姻多与内政外交联系,是封建政治的参与者、投机者和牺牲者。但一些贵族女性成为封建卫道士,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和清醒的思维意识,造成悲剧。该剧虽有庸俗之处,但作家揭示了女性的物化。同时作家的观念又是矛盾的,他的发迹和创作受资助者和女王的影响,因此他歌颂女性但也有鄙视女性的一面。二是剧作家根据经济因素和史实虚构情节,加强戏剧矛盾冲突。王后的诅咒与宫廷谋杀事件的联系给此剧造成了恐怖气氛,其实历史上的王后在篡位者上位以后就离开了英国,作家在史实基础上描写她对篡位者的疯狂诅咒,也对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和剧情设置起了重要作用。

2、玛格莱特形象变异的社会原因和作者意图

玛格莱特何以从家族维持者变为复仇者?造成她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变态封建制度。戏剧反映了旧的社会的弊端,表达了对民主平等的愿望。王后在宫廷政治中成长,在亨利病弱而约克夺权时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兰开斯特家族的领袖,为捍卫国王和王子的权位与约克殊死搏斗,最终约克失败。王后的政治命运受君臣矛盾和贵族派系的博弈影响,受到压制女性的变态封建主义影响,该主义指封建主义制度的变迁和封建社会关系的变化,核心是货币支付和随扈关系。当时随着“合同军”制的推行,以货币支付为纽带的私家庇护制与扈从制盛行,贵族臣属的崛起可与王权抗衡。

作家在剧中反映了对女性参政的偏见。作家在叙述经济因素与政治得失的关系时也体现了重商主义的影响。自古既有以财产衡量婚配对象的传统,而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婚配如商品买卖活动,受宫廷政治关系影响,多衡量外在条件。人们对经济政治的误解也是导致婚恋灾难的重要原因,王后错误的价值观、精神的匮乏、政争的残酷、视野的局限以及贵族出身都成为她幸福的障碍。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发达引起财富积累和经济地位的变化,但也导致女性被边缘化。作家描写女性才貌教养等品质与金钱结合的交易,如亨利六世的婚约以及约翰王、菲利普王子女的婚姻等,表现了女性在联姻中毫无自主权的现象。

三、莎士比亚戏剧蕴含的三种关系

(一)莎士比亚戏剧反映了文学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

1、在宏观方面,莎士比亚戏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婚恋观与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宪政主义的关系。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倡市场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认为市场经济活动是“看不见的手”,指出政府应放宽对市场的控制,使人们自由开展经济活动,这将极大地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自由指“一个人不受其他人或某些人武断意志的强制,”能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和判断价值。例如人类为知识和科学而自大,却不知道这让文明复杂,为认知世界设置了障碍。自由主义源于英国,约翰·罗尔斯《正义论》指出政府在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时,应选择公正的政策,并且要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对后来的经济自由主义造成了影响。

欧洲统治者的重商主义也有助于资产阶级革命。然而斯密既肯定重商主义的部分观点也批判其中错误的思想,指出它是许多错误的经济观念、立法和政策的根源。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斯密指出政府的许多行为违背了人道主义,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例如英国为了发展工业而严苛对待技术工人,使其毫无人身自由和经济自由。重商主义的有利之处是促使人们把资本投注在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包括发展航海、掠夺殖民地的矿产金银、独占殖民地并排斥他国使之不能直接通商等。斯密在西方经济学界被誉为“自由企业之父”,但他为资本家辩护,对不平等的根源等分析存在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国富论》出版之际也是美国《独立宣言》诞生之时,斯密和莎士比亚的思想的共同点都是为资产阶级思想开辟新道路,扫清封建思想余毒,在捍卫私有财产的同时也预示着独立的民族国家的产生。斯密还影响了文学,其著作出版以来西方文学家对经济现象的叙述都受到影响,如卡莱尔《拼凑的裁缝》对于拜金主义之于道德的破坏早有警觉。笔者赞同卡莱尔的观点,物质、经济和政治法律都是外在的文明,发展信仰、理性等内在的文明才能坚守底线。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还导致了宪政自由主义的形成。他指出一个民政政府想获得人民的服从必须做到拥有精神肉体的良好品质,即品德;年龄的优越,即尊长;财产的优越,即崇富;门第的优越,即尊重声誉和财富,显贵者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哈耶克也指出自由社会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价值和酬劳,取决于人们具体应用这些能力时的成功,即社会应尊重人们择业、就业和发挥才能的自由。他们的观点有道理,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国家放宽对市场经济的钳制,肯定人人都能拥有资产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初兴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改变封建社会监督经济运行的蛮横手段和轻视商业发展的思维。资产阶级受其影响,把经济诉求发展为政治诉求,和13 至17 世纪英国的宪政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结合,构成了后世政治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

2、在微观方面,莎士比亚戏剧既体现了经济思想也传达了正确的婚恋观,即双方心灵的吸引多于外在条件,与恩格斯的价值观相符。作家描写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自主意识。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这一经济秩序的社会组织,男女不平等是由于经济不平等。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奉行的也是政府不干预市场,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让企业家自由发展的信条,可以说“女权主义的成功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产物。”然而女性诉求也受经济条件影响。萨伊在斯密的影响下提出商品经济中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商品拜物教,发展为资本拜物教。而莎剧笔下幸福的女主角多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对聘礼和嫁妆、逃婚者和私奔者携带资产的描写也反映了拜物教观念。

(二)莎士比亚戏剧反映了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和经济的关系

首先,经济上的宽裕让作家衣食无忧,专心致力于创作。正如斯密认为资产不仅是物质资产也包括精神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莎士比亚长期受到贵族扫普桑顿伯爵的资助和女王的赏识,又成为宫廷剧团的御用戏剧家。虽然作家以十四行诗劝谏伯爵攀亲却遭到拒绝,其戏剧也出现了以伯爵为原型的情节,例如伯爵由于和女王的贵嫔结合引起不满,伯爵好赌而撇下新婚妻子去欧陆。《终成眷属》描写贵族贝特兰嫌弃妻子因此婚后撇下妻子参战的情节与之相仿。另外文学家对作品的价值诉求、接受者的喜爱欢迎、演员剧院的改编搬演、出版商对效益的追求,在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之间形成良好的联系,也促进了创作的顺利。莎士比亚具备的良好条件让那些攻击他的人无法妨碍他蜚声世界。

其次,古典时期的莎士比亚作品丰富,当代畅销书作家Trollope 的作品也很丰富,他们的创作风格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的诗和戏剧较浪漫,历史剧较现实;Trollope 则是现实主义作家。Trollope 高速高质的写作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产生更多名誉、成就感、利益和精神物质的双向回馈,名利双收的良性循环让他的新书都能热销。莎士比亚和Trollope 都能在较好的经济条件下创作,前者的资助者和崛起以后的戏迷诗迷,后者的书迷和市场销量,可见作家都能为经济和现实利益驱动,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反馈激发了创作动机。文学家和批评家都可以被视为“知本家”,资助和高产促使佳品频出,不断获利。作家的创作不仅是生存手段也是价值感和成就感的主要来源。Trollope 指出读者的喜爱导致他不断提高要求去创作,作家和读者互相成就,小说的热销为作家的写作提供了动力。

(三)莎士比亚戏剧表达了对封建传统和资本主义思想的批评与思考、讴歌与赞美

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之处在于对人类情感与欲望、光明与黑暗、贪婪与嫉妒、阴谋与杀戮的叙述,对人文主义情结与传统命运观的矛盾的有力把握。他肯定了资产阶级对独立自主的追求,批判上层社会生活,他描写的社会关系类型,包括以商人故事反映商业活动,以内战塑造贵族寄生虫形象,以百姓生活写出平民形象。斯密指出上层社会供养的游惰者和奢侈者阶层游手好闲,巧取豪夺勤劳者的面包。他们都指出了上层社会人士虽有经济物质自由却不一定拥有科学技术、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的自由。同时,莎士比亚的经济观对文学家揭露资本主义弊端也有影响。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文学多体现资本主义价值观,叙述社会的残酷、资本家和工人的贫富悬殊,物化劳动者;同时描写资产阶级在社会关系中讲究门第,剥削劳动者成果,虚伪的世风掩盖不住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

结语

本文首先以新经济批评的视角,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经济与婚姻、人性的联系以及剧作家如何通过经济书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话题,也借鉴了“文本间性”和女性主义等理论。当年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指出女性应当为了“莎士比亚的妹妹”的到来并脱离贫困和无名状态而奋斗,她不会因为父权制对女性才华、自由的压迫而沦落。当弗洛伊德以菲勒斯中心主义将文艺的创造归因为成年男性才具备的事情,把女性视为崇拜者时,其逻辑是错误的,借此压制女性的任何观点人们都可以批评。而在距离《国富论》诞生两百四十多周年之际,以此视角为基点进行文学经济学研究的人们也可以继续探索。

在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人们对婚恋的意义也日益感到迷茫。批评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扩展,性别、年龄、地理位置等差异会解体,以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婚姻也被基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婚姻所代替,如此婚姻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和谐。女性通过物质、经济和精神文化的独立获得更多掌握命运的自由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然而对于公有制的向往和私有制的焦虑是目前文学经济学无法处理的问题,文学作品中的经济书写这一论题最终也将归结为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价值体系的议题。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希望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财产的世界,认为私有制存在剥削、导致阶级分化和阶级压迫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使社会风气变得唯利是图、道德沦丧。海德格尔指出人存在的意义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家歌颂商人企业家“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意志”,斯密至今仍然受到欧美企业家的拥护。作家描写的爱情婚姻受骑士精神影响,体现了文学家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当世界上的精英分子不断觉醒时,人们会意识到资本主义的消亡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将是大势所驱。

当人们在文学家和经济学家面前沉思人类应如何实现独立自由时,也许只有当人类进入无产阶级社会,外在因素不能成为影响婚恋的要素时才有纯粹的爱情。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影响,学者指出一旦女性产生自主意识就表示其女性主义意识已经觉醒,不必重蹈旧女性的覆辙。恩格斯也质疑资本主义婚恋关系道:“难道相爱者的权利不是高于父母、亲属以及其他传统的婚姻中介人和媒妁的权利吗?”“按照资产阶级的理解,婚姻是一种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法律行为,因为它决定了两个人终身的肉体和精神的命运。”“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这为未来社会真正独立自主的婚恋关系描绘了理想的蓝图。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作家经济
作家的画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莎士比亚(素描)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