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度副词“更”和“非常”的分析

2021-11-12张智韵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副词形容词语义

张智韵

副词是实词的一个部分,有着独特的魅力。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把副词定义为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并界定了其和形容词的区别,他说副词是虚词,是黏着的,只能作状语。其实副词的本质特点是具有限制和修饰动词、形容词性的作用,表示程度、时间等不同的含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表示程度的副词。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就是修饰形容词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它们所表示的程度也有高低之分,同样也具有模糊性。本文以“更”和“非常”为例进行分析。

一、句法分析

(一)更

“更”表示“更加、越发、再”的意思,表示程度更好,用作比较多数,含有原来也有的意思。它有如下基本用法(均来自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1.更+形容词

如:他比你来得更早。

这里面“早”是形容词。

再看这两句话:

你们两个的衣服,她的更白一些。

你们两个的衣服,她的更雪白一些。

再如:*更笔直/*更漆黑。

我们可以发现“雪白、笔直、漆黑”这几个词属于状态形容词,它们本身就具有程度深的意思,再加上“更”这个词,语义重复了。所以我们选用的形容词应该是性质形容词而不是状态形容词。

2.更+动词短语

如:比以前更懂得道理了。

更热爱这个职业了。

我们可以发现,“更存在”“更发生”“更来”“更去”这些词语的搭配并不准确。“更”后面的成分确实是动词,但“存在、发生”是表示存现的动词,而“来”“去”为趋向动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例子得出结论:“更”后面不能和表示存现的动词和趋向动词一起使用。此外,动词后用“得”引进补语时,“更”可以移动到补语里去。比如:干得更起劲儿。

3.更+不+形/动

如:更不体面了。

更不对了。

4.更+动+得(不)+……

如:更合得来了。

“更”有时不含有“原来也有一定程度”的意思,只是和相反的一面比较。如:反而更快了。表示同类事情更加突出。如:我佩服她的学问,更敬重她的品格。

(二)非常

“非常”表示“程度极高,十分”的含义。有两种用法:非常+形/动;非常之(地)+形/动。

1.非常+形/动

如:非常大

非常喜欢

“非常”+形容词,这里的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并不是状态形容词。“非常”后面添加的动词更多为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而常常不会接表示动作的动词以及存现、判断、趋向和形式动词等。如我们不会说“非常批评”。在使用上我们应该注意动词的搭配使用。

2.非常之(地)+形/动

如:西湖非常之美。

问题非常之复杂。

以上就是“更”和“非常”各自的基本用法。下面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下列句子:

①他比你来得更早。②*他比你来得非常早。

③她比你更努力。④*她比你非常努力。

⑤他们比我努力得更多。⑥*他们比我努力得非常多。

⑦他来得非常早。⑧他来得更早。

通过①②两个句子,我们可以发现在句子中用“非常”来替换“更”,句子不成立,③④、⑤⑥句子同理,而⑦⑧句子却成立。因为在“比”字句中两者不可替换,因为句子是一种比较的状态,所以用“更”是两者之间的比较。“非常”并不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而是着重强调陈述客观的事实。因此,在其他的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使用,但是两者在“比”字句中不可轻易替换,会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导致交际上的失误。

二、语义分析

王力先生最先将副词划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这种划分现在仍然沿用。张谊生基于前者的研究划分出“最高级”“更高级”“较高级”“稍高级”几个程度。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更”属于更高级,“非常”属于稍高级,所以在使用上两者常常有所区别。

于奉知提出“更”字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一体两段”,一类叫“两体同类”。所谓“一体两段”,主要是拿一个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作比较,这种比较又可以分为同向内程度(量)之比较以及不同向(质)之比较。如:“自从和老师交流完之后,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他在考研期间尝到了孤独的滋味,更懂得了成功的不易。”除了在同一个阶段上的突破和提高,还有相反的一面,构成了完整的“一体两段”。“两体同类”是指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儿之间的比较。如:“我们要去昆明,不应该乘火车,而是选择速度更快的飞机。”这里比较的是“火车”和“飞机”的速度。还有“两体相反”的类型,如:“战乱的城市看不到任何完整的房屋,比较起来我们家乡的商店、街道更令人舒服。”

一般认为,“非常”既可用作形容词,又可用作副词。前者表示“非同寻常的”“非同一般的”“特殊的”等含义,“非常好”就是指不是一般的好,它也常与一些抽象名词直接组合,属于“非常+名词”的“形名结构”类,类似一个复合名词结构,如“非常时期”等;而后者中的“非常”很难解释为形容词,如“他的中山装,他的自行车,都是非常中国的——只要他别开口露出日语”。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非常+名词的用法,但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句式。

三、语用分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要想做到描写的充分性,必须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必须探究人的认知规律。可以利用这种理论和方法解释汉语以前尚未解释的现象,将过去零散的解释研究上升到认知的高度,理论化、系统化。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有指导意义。

“更”是程度副词,因此多用于表判断、态度以及心理情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中。如:“他们更能自觉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表判断)“因而当代发达国家更重视教育,把智力开发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表态度)“其实,难道我们不认为每天的日常生活,较之突发的政治事件,更贴近我们的命运吗?”(表疑问)它在使用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在“更”字句中,A、B两者应该具有可比性,如:“她比小猫更凶。”我们都知道小猫是很可爱、温婉的小动物,所以两者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这样的句子不符合语义和语用的规则;其次,A、B有时有程度差异,有时没有程度差异。比如:“他喜欢吃橘子,更爱吃梨。”橘子和梨都属于水果,它们属于同种程度的词语,所以在使用上两者没有实际的意义进行比较。

“非常”的最终形成一定程度上与语用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非常”作为程度副词使用的频率上。宋元时期,程度副词只位于所修饰词之后,到了唐代,它的使用频率很低,词性虚化,经常放在谓语前面。清后期形成“非常”+谓词性成分的结构。由于使用频率的增加,它的副词性质也逐渐形成了,如:道可道,非常道。

认知语言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感知经验如何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如何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进行表达,当然词语的掌握对语句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更影响我们语言的表达,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掌握词语本身的含义,把握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区别意义相似的词,从而选用合适恰当的词语来进行交际。

四、结论

“更”属于更高级,用于表判断、态度以及心理情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中。“非常”属于“稍高级”。“非常”的形成源于使用的频率,使用频率越高形成得越确定。在“比”字句中,我们往往会选择“更”来表示比较,更加突出其中一方。通过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更”和“非常”的意义和使用的具体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两个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了更好地完成交际活动,我们要认真地去了解每个句式的形成条件和规则,避免出现知识上的失误。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运用现在已有的对世界的看法、经验去选择不同的词语进行系统的表达,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语言体系。

猜你喜欢

副词形容词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短句—副词+谓语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