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流行语外貌读音

肖 跃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传统观念将隐喻视作一种修辞手法,一种语言现象,然而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束定芳 2000),其本质是通过一个事物理解和认识另一个事物(Lakoff, Johnson 1980)。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由网民发明创造,并在网络中广泛流行和使用的语言形式,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隐喻表达。王梦(2020:149)认为,认知隐喻是产生新词的重要手段,它与网络词汇密切相关,因此隐喻思维在网络词汇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此,本文以近十年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

一、概念隐喻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 Johnson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系统地建立了一个关于隐喻和人类思维的理论框架。Lakoff & Johnson (1980)认为,隐喻无处不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系统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概念隐喻的功能就是把某个事物的一些特征映射到另一个事物的推理认知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框架,概念隐喻与纯粹的语言隐喻不同,它是指人们通过一个具体、简单而熟悉的源域(source domain)概念来表征和理解另一个抽象、复杂而陌生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概念(Kövecse 2002:4)。换而言之,纯粹的语言隐喻,或者说是隐喻性语言表达,是指用一种事物来表述另一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与之不同,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是归纳概括出来的工作隐喻,是指用一个概念指代另一个概念。

二、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

1.语音隐喻。

语音隐喻最早由语言学家Ivan Fónagy(1999)提出,他主要论述了语音及其所指的象似性。相同或相似语音的词能够引起人们意义间的联想,是因为这两个词之间具有相同的成分。我国学者李弘(2005:70)认为,应当依据Lakoff的观点来理解语音隐喻,语音隐喻是指在语音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用一个象征单位(一种音义关系)来喻说或激活另一个象征单位,一个象征单位是一个音位单位和语义单位的结合体。语音隐喻来源于语音的相似性,在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着许多语音相同或者相似的词语,这就为语音隐喻提供了可能。网络流行语丰富多彩,其中也存在大量的语音隐喻,主要表现为数字语音隐喻,同音异形语音隐喻和语音仿拟。

(1)数字语音隐喻。数字语音隐喻是指运用与某个语言单位语音相同或相似的数字来代替这个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可以是单词,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在网络社交媒体中,运用发音相同或者相似的数字来代替汉字的现象不胜枚举。例如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网友经常使用数字“886”来表示再见的意义,数字“886”愿意为“表示具体的数值为八百八十六”,其读音与汉字“拜拜咯”相似,相似的读音激活了汉字这一概念域中的语义成分,因而可以使用“886”来表示“拜拜咯”。相似表达还有“1314”表示“一生一世”,“520”表示“我爱你”等。

(2)同音异形语音隐喻。同音异形是指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词。这类词多是利用原有的词汇读音,给予另外的相同读音的汉字,通过语音象似的转换来实现跨域映射的(邓秀梅 2012:187)。例如在网络流行“神马都是浮云”中,“神马”并不是指一匹神奇的马或者一匹来自神界的马,而是表达“什么”。在陕北某些地区中,“什么”的读音为“shenma”,但这并不是“神马”的出处。许多网友在社交软件上聊天时,为了打字快捷,经常使用首字母“sm”,而打字速度太快,常常会打错,输入的是输入法软件自动匹配的词“神马”。人们在看到“神马”时会自动联想到“什么”,这是因为“神马”的读音与“什么”相似,“神马”这一音义结合的象征单位激活了“什么”这一象征单位,它是一种从语音层面进行的概念系统中的跨域映射,以相似性为认知基础(转引马利军, 张积家 2016:76)。相似的表达有用 “果酱”表达“过奖”等。

(3)语音仿拟。“语音仿拟”现象在网络流行语中也十分常见。“仿拟 (Parody)主要指通过模仿现有的短语、句子或篇章, 改动其中部分词语或语序, 为创造特殊效果而临时造出。这种辞格也可通过语音手段来实现, 通过套用或改动现有表达中的语音来造出新的词语, 这就叫语音仿拟(李弘 2005:73)。”简单来说,语音仿拟的基础是语音的相似性,根据语音的相似性,在现有的词语或者句子的基础上替换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改动后的词语或者句子与原词的读音相似、结构一致,但在意义上发生了转变。如:网络流行语“亿点点”是来自于词语“一点点”,词语“一点点”的意思是表示非常少,而网络流行语“亿点点”是表示非常多,这两个词语读音上相似但是意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运用“一点点”这一象征主体来激活“亿点点”这一象征主体,从而达到了特殊的语用效果。

2.动物隐喻。

动物隐喻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项成东,王茂 2009:239),“许多人类行为可以从动物行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 ” (Kövecses 2002:124)。在长期与动物的频繁接触中,人类对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有深刻的了解,总结出某种动物一定的特征,也经常使用动物身上具有的某种特征来喻指人类相应的特征。简单来说,动物隐喻就是基于动物和人类的相似性,用动物的特征概念来喻指人类相应的特征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因素在动物隐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在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中,动物的特征不一样,所喻指的特征也因此有所差别。网络流行语中也存在着许多动物隐喻。

(1)动物外貌隐喻。动物外貌隐喻是指用动物的外表特征来喻指人的外表特征,外貌隐喻既包含用动物的整体外表特征来喻指人的整体外貌特征,也包含用动物的部分外表特征来喻指人的部分外貌特征,因此,外貌隐喻又可以分为整体外貌隐喻和部分外貌隐喻。例如:在网络用语中,经常可以发现某些女性被称为“恐女”,“恐女”是长相和恐龙一样的女性的缩写,这种称呼通常含有贬义,恐龙在人们看来是一种体格庞大、外形丑陋的动物,“恐女”是指长相丑陋的女性,这里是用外表丑陋的恐龙来喻指相貌不佳的女性。

(2)动物生理阶段隐喻。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阶段,在每个不同的生理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被隐射到具有相应特征的人的身上,形成了动物生理特征隐喻。例如:刚到某一个地方或者刚进入某一个领域的时候,人们对于所处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还不熟悉,这类人被称为“菜鸟”,这是用年纪幼小、什么生存技能都不会的鸟来喻指刚进入某个领域、什么都不熟悉的人,等到人进入某个领域时间长了,对该领域十分熟悉,这类人就被称为“老鸟”。

(3)动物内在特征隐喻。当谈到某种动物的时候,人们对这种动物就会有某种特定的、固定的印象,譬如,谈到“牛”的时候就会想到勤劳、任劳任怨。动物内在特征隐喻就是指用动物固有的特征喻指人的这种特征。例如:网络流行语“没有神一样的对手,只有猪一样的队友”,在这句流行语中,思想和队伍有偏差,懦弱胆小又不聪明的队友被称作“猪”,这是因为,“猪”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懦弱、胆小、愚蠢的动物,因此这里是用猪的内在特征来喻指具有同样特征的人。

3.植物隐喻。

植物隐喻是指用植物的具备的某些特征来喻指人身上相应的特征,这一隐喻的基础是人和植物之间的相似性。以植物喻人这一隐喻机制普遍存在,“出水芙蓉”等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人们通常用这些成语来形容面容姣好的女子,这一隐喻就是用花朵娇艳的外形来喻指女子美丽的面容。在网络流行语中,植物隐喻这一隐喻机制也普遍存在。例如:“白莲花”经常用来指善良、纯洁的女性,此时“白莲花”为褒义,在人们的印象中,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是品节高尚、善良美好的象征,而“白莲花”这一隐喻就是用品节高尚、纯洁美好的莲花形象来喻指具有这种品格的女性。指的注意的是,现在“白莲花”这一次逐渐带有贬义色彩。“绿茶婊”是指外貌清晰,在外人面前人畜无害,却心机深沉的女性,其生成机制和“白莲花”相似。

三、结语

本文以近十年的网络流行语为例,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全面的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的隐喻现象,并总结了不同的隐喻类型。研究表明:网络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包括语音隐喻、动物隐喻、植物隐喻等。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都来源于人们对现实事物特征的认知和投射。

猜你喜欢

流行语外貌读音
“那”与“哪”的读音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字词篇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