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为何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

2021-11-11白晔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咨询室保密心理咨询

白晔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2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现今大多数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教师。然而,实际真正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求助的学生少之又少,他们并不愿意自己的心理困扰“被看见”,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校园心理咨询尚未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这也是校园心理咨询所面临的一个困境。

校园心理咨询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担心成为“校园异类”

不少学生认为走进校园心理咨询室就成了“有病”的人,他们害怕同学把自己看作“异类”,用对待“病人”的态度和眼光对待自己,甚至开一些不友善的玩笑。他们担心自己将因此失去很多社交机会,不被集体所接纳,在校生活和学业也会受到影响。

担心代沟问题

一些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对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意义不大,因为提供心理咨询的老师是成年人,和自己之间有很深的“代沟”,老师不会真正懂他们,更不太可能接纳和支持他们。在他们的预想中,心理咨询就是听老师讲“大道理”,或者简單劝慰他们一下,对解决问题不会有实际帮助。

担心保密问题

很多学生非常担心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提及的隐私不能得到保密。这些隐私往往涉及生理缺陷、家庭关系、同伴纠纷、自杀、自伤、药物成瘾、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等。他们担心这些隐私一旦泄露给心理咨询老师,就会被告诉家长、学校,进而被批评教育、追查追责,这样的话,心理咨询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就会比现有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更大。

忌惮心理咨询教师的多重身份

在不少学生看来,心理教师是受聘于学校的员工,接受校领导的管理,首先要对学校负责,以学校的利益为先,很难保持价值观中立。还有一些心理咨询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除了心理咨询工作,还兼任学科教学、学生管理等一项或多项工作,有的甚至就是德育主任或者学校领导,他们的身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十分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无法在老师面前真诚、放松地释放自己的内心。

缺乏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了解

还有一些学生的确有求助的初步意愿,但不太清楚学校是不是有心理咨询服务,或者对于心理咨询室的具体位置、开放时间、教师资质、预约方式、咨询时长、咨询方法等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求助。他们有的误认为心理咨询教师会在课堂上直接把自己带走,影响学科学习;有的误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填答一大堆问卷,比考试还辛苦;有的误认为老师一般都会使用催眠、电刺激、激光照射等方法给自己“治疗”,因而心存恐惧。

如何让学生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

1面向全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和学校发展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息息相关。学校要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和日常心理知识普及宣传等工作形成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帮助师生、家长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心理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尤其要通过“家-校-社”协同,让学生学会觉察和评估个人的心理问题和困扰,让他们意识到在某些阶段,出现某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并建立起主动求助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2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校园心理干预系统

●形成满足来访需求的专业团队

学校逐步建立专人、专业、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心理咨询教师尽量避免多重身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区管校聘的方式,解决心理咨询教师的归口管理问题。心理咨询教师要确保数量充足,能按学生预约需求满足一周内保证安排来访接待。心理咨询教师不仅要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资质和心理咨询资质,也要安排定期的培训和督导,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科学性、有效性。

●建立准确、及时识别危机信号并有效干预的机制

学校建立危机干预的制度、机制,准确、及时识别危机信号并有效干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有必要形成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校医、心理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家委会、安保人员、法律顾问等共同参与的团队,经常开展危机干预演练。学校心理咨询室可探索建立医教结合的工作模式,对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等做出不同层次的干预建议。

●通过多种心理评估方法进行心理异常分级预警

学校心理咨询室应建立主动“捕捉”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信号的评估、预警机制,突破被动等待的局限。比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团体心理辅导等。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困扰学会求助。另一方面,建立学校在校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级预警和主动干预。

●以“知情同意书”为基础建立信任且安全的“咨访关系”

学校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知情同意书”向广大师生、家长明确介绍学校心理咨询的定位、内涵、教师资质、求助方式、工作过程与方法、咨询师和求助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密与保密例外、如何使用心理测评等伦理议题。尤其要注意强调保密与保密例外,以及“保密例外”体系下如何做到尊重求助者。内容全面、语言亲和的心理咨询“知情同意书”是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始,也是建立信任且安全的“咨访关系”的基础。

●帮助师生、家长科学看待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教师应借助各种知识普及、信息宣传、心理课程、专题活动的契机或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适时帮助师生、家长科学看待心理咨询,消除其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疑虑。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师生、家长科学、客观看待各类心理问题,摆脱病耻感,了解心理咨询所能起到的作用。

猜你喜欢

咨询室保密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承诺
跟踪导练(4)
读者调查表
《旅游休闲》读者调查表
心理咨询不简单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