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脸”的代价

2021-11-11锴文

当代工人 2021年19期
关键词:网民

锴文

一个女网红开启“凡尔赛”式直播,称自己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当初本不够分数线,只因父母在该大学当老师才被录取。网友一看,这不是第二个仝卓吗?立刻全网声讨。结果华科大辟谣:该女确是该校毕业,但她父母和学校无任何关系。

网友感到被打脸,再關注这女网红,她得了流量,还要再补扇网民几下——像自己这般聪明美貌,根本不需要关系进入华科大。

拿网民耍着玩,网民被两头打脸还不自知。说起来,这只是众多“事件反转网民打脸”案例之一。很多事件在网上被热炒,初期措辞煽动性极强,让人来不及思考,条件反射做出简单判断,结果真相反转,网民好不尴尬。最典型的是“杭州保姆纵火案”中受害人家属林生斌,因今年公布再婚生女,引发声势浩大的网暴,各路“网络分析”构陷林生斌阴谋杀妻,列出的“证据”看得网民细思极恐,最后竟迫使杭州市成立联合调查组,逐个击破杀妻谣言……

看上去热热闹闹,背后却是社会资源被白白消耗,公众注意力被白白糟蹋。我们只看到“网民关注”的正面结果,却忽视其负面效应——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滥用发声权。网民没有专业调查能力,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猜测和评论天分。每一次热点新闻反转后,网络推手迅速撇清关系,运作下一个热点,吃瓜群众抹抹嘴走开,去围观下一个事件。殊不知,这种循环让我们对世界越来越不信任,对欺骗越来越麻木,对自己的盲从越来越宽容。我们,是在牺牲自己纵容充满恶意的愚蠢,且尚不自知。

猜你喜欢

网民
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在线教育用户占34.6%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有感“网民节”
CNZZ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地域分布差异明显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
如何做“有教养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