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渔阳里2号:石库门里的红色觉醒

2021-11-11张林凤

当代工人 2021年21期
关键词:石库门陈独秀上海

张林凤

100多年前,安徽都督柏文蔚不会想到,自己租住的这幢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的“柏公馆”石库门,因为给同乡好友陈独秀居住,在一个世纪后,与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石库门,同被认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中共创建初期的重要活动场所。

40多年前,上海市民赵文来也不会料到,自己因为住进老渔阳里2号,这幢普通的石库门,而成为“名人”,众多来到这里的瞻仰者,在缅怀纪念陈独秀和《新青年》的同时,还获知了“渔阳老赵”。

新文化“旗舰”

发生在老渔阳里2号的故事,距离今天已经一个世纪了。

那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林立,石库门这种别具一格的里弄住宅,是老上海的缩影。位于法租界的老渔阳里2号,是一幢典型的一楼一底的石库门房子。门楣上方是一个A字三角形石雕,布局精巧,整洁干净。

1920年2月中旬,陈独秀乘外国轮船到达上海,3月初,他搬到这里居住,新文化运动的“旗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自然跟着他回来了,原本冷冷清清的柏公馆也一下子热闹起来,李汉俊、李达、沈雁冰、陈望道等新青年汇聚在这里,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转眼夏天来了,季风也给上海带来了雨水。1920年6月的一天,毛泽东和彭璜、李启汉等人跟随李中走进了老渔阳里2号,见到了陈独秀。其实1918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佐理员时,学长陈独秀就常来他这里借阅书刊。几十年后,毛泽东依然念念不忘,“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

在与毛泽东会见的6月里,陈独秀在老渔阳里2号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同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从此,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有了共产党。

关于老渔阳里2号红色遗址的确认,还需追溯到1951年。

为庆祝建党30周年,党中央委托上海市委寻找中共一大会址及相关史迹。中共一大会址是周佛海妻子杨淑慧指认和相关方面考证而确定的。同样,老渔阳里2号也是经杨淑慧指认和相关人员考证而确定的。

“陈独秀先生的家,也就是《新青年》编辑部,我在那里住过。当年开会(中共一大)时,陈独秀在广州,这里只有他夫人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住在楼上。开会期间,李达、王会悟夫妇还住在这里,我和周佛海结婚后也住过这里的亭子间,所以印象深刻。我记得是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杨淑慧回忆。

1951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确定为“一馆”,老渔阳里2号确定为“二馆”,博文女校确定为“三馆”,三处中共史跡联合组成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大事。赵文来曾听老居民说过,当年这三处纪念馆是有解放军站岗守护的。

因住房困难结缘

“渔阳老赵”是赵文来的网名。初夏,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他在隔壁1号的“瑞金初心会客厅”里,讲述了他与老渔阳里2号结缘的故事。

能荣幸地住进老渔阳里2号,首功当属赵文来的妻子。她当年是上海文化局下属单位的职工,这里原本是单身职工的宿舍。

1978年,妻子怀孕了,此时,赵文来夫妻和他的父母挤住在自忠路一间10平方米不到的窄小陋房中。为解决他家的住房困难,妻子单位另行安排单身职工的住处,将老渔阳里2号底楼的前厢房和客堂间分配给了他家。居住这里是有前提条件的:不能擅自改动房屋结构,东面墙上悬挂的汉白玉铭牌不能移动,门外墙上的大理石铭牌同样要保管好。如此规定,不禁让今天的人们平添几分敬意,当初相关方面在革命文物保护上是有责任意识的。

老渔阳里建于1912年,是典型的旧式里弄,有8幢砖木结构两层楼石库门房子。老渔阳里2号是一幢坐北朝南的房子,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成为文化局、仪表局、卢湾区粮食局和环卫局的用房,住进了4户人家。1978年赵文来住进来时,老渔阳里2号尚存两扇实心黑漆木门,花岗石的门框,门框两侧上方还有两块石雕,但是三角门楣已经不存在了。外墙是水泥砂浆的,当时整条弄堂里的百叶窗,就数他居住的前厢房保存得最好。到他家被置换时,这处被居住了一个世纪之多的老房子,原来上下层之间的木雕花纹大多已经朽烂,墙壁也多处剥落酥松了。

每每提到搬迁至此,赵文来都十分感慨,因为在当时,上海市民住房普遍逼仄的情况下,他们家能住进这里,是件非常惹人羡慕的事。当然,赵文来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住得认真仔细。

他常常凝视铭牌上金色的繁体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央工作部,领导当时党的日常工作。一九二一年——二三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部在这里办公。毛泽东同志也曾一度在这里工作。”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1947年出生的赵文来是穷人家的孩子,父母共生育了11个孩子,由于穷困,他上面的10个哥哥姐姐都因饥饿和疾病夭折。父母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幸亏解放了,你才得以活下来,我们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新中国。”住进老渔阳里2号的10多年后(当时的后厢房也被分配给了赵文来家),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的他,更觉得唯有以努力工作积极奉献来报答党和国家。

赵家夫妇上班、孩子上学时,家中只有老父亲一人,当时常有人寻踪前来参观,憨厚的老人从不拒绝,总是让人们参观,乐意满足来人要求合影的意愿。赵文来退休后,自然地接替了老父亲的“工作”,俨然成为老渔阳里2号、自己家的义务接待员和讲解员。

渔阳老赵讲渔阳

猜你喜欢

石库门陈独秀上海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渐行渐远石库门
欢乐上海迪士尼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