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评价

2021-11-11龚志强

医药前沿 2021年28期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室间隔

黄 雪,林 芳,龚志强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老年综合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以左或右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临床特点,心室肥厚使其心脏室间隔受影响导致心室腔缩小,舒张期顺应性下降[1]。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心脏肥厚但是未扩大,因而无法通过常规心脏病的解释方法来对其进行阐释。临床上,按照左室流出道最大压差是否超过30 mmHg的标准,可以将其分成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两种不同的类型[2]。该疾病的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和预后差别较大,因而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分型,对于患者的治疗预后意义重大。传统的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随着临床检验技术、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以及磁共振成像等也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表现出各自的优势。本文分别对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见患者的心尖和近心尖室间隔肥厚、心肌致密、间质排列紊乱等征象,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②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晰,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③合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者磁共振成像检查禁忌证的患者。5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9例和21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为(48.9±6.5)岁。按照左室流出道最大压差是否超过30 mmHg,将患者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各有25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5、10例,平均年龄为(49.1±5.9)岁;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4例和11例,平均年龄为(48.5±6.6)岁。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仪器为飞利浦EPIQ 7C型超声诊断仪及其配套的频率在1 MHz~4 MHz之间的S5-1探头。患者检查时选择侧卧位,依次对左侧胸骨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心切面进行检查。同时,对其左室后壁、心尖厚度、左室乳头肌以下室间隔厚度等进行测定。

心电图检查:检查仪器为SE-1200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仪。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取仰卧位进行检查。通过导联定位连接后,待基线平稳,对其连续10 s的心电图进行采集。同时对心电图上的ST段振幅、R波振幅、T波和QRS波时限等进行矫正计算,测量正负向波形。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种方法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准确度。其中,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标准是:患者符合下面两种征象中任意一种即可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1)左心室游离壁>15 mm;(2)室间隔厚度>15 mm。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标准是:心电图上见ST-T段发生异常改变,左心室肥厚及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者Q波异常,心律失常,心肌复极异常[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比较

超声心电图和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6.0%(48/50)、90.0%(45/50),超声心动图准确率高于心电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比较

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均有超声心动图高于心电图的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比较[%(n/m)]

2.3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比较

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同样有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心电图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比较[%(n/m)]

3.讨论

本文分别采用了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诊断,这两种方法都有操作简单、经济性好、重复性强的优点[4]。二者对心肌病的诊断原理有所区别,在诊断结果上也存在不同。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动力变化对其律动情况进行记录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所受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在诊断中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导致诊断效能相对较低[5-7]。而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中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对心脏组织、心内结构以及心功能状态进行直观的观察,受外界干扰少,其基于对运动组织的频移信号进行检测,心脏血流中红细胞的改变,运动的室壁与瓣膜变化都可以显示出不同的多普勒频移信号[8-10]。从本文结果来看,无论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还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效能都略优于心电图,但由于纳入病例数有限,在比较上未见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也能对不同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进行有效鉴别,效果略优于心电图;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联合应用两种方式,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猜你喜欢

肥厚型梗阻性室间隔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成功救治1例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诊断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1例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MRI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整体功能变化的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